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图)
【看中国2024年10月24日讯】2024年9月17日,陆克文(Kevin Rudd)出版了一部新书:On Xi Jinping: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习近平: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如何塑造中国与世界》)。这部长达六百零四页的新书,让陆克文俨然成了十足十的一个习近平研究专家。事实上,2017年六十岁的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并于五年后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为他书中的详细分析提供了学术基础。在这基础上,陆克文——现在要称陆克文博士——凭借他作为前澳洲总理、现澳洲外交官以及“中国通”的经历,利用大量中文文献,游刃有余地解析了习近平思想的内核模式,探讨这些模式如何揭示中国的未来轨迹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陆克文《论习近平》(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习近平在陆克文眼里是怎样的呢?陆克文认为习近平自2012年以来推动中国政治走向“列宁主义左派”,重新强调最高领导的独裁权力;自2017年以来他又将经济政策转向“马克思主义左派”,强调国家计划而非市场力量。与此同时,习近平将中国的外交政策引向“民族主义右派”,强调曾经被西方侵犯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在陆克文笔下,习近平是一个融合了皇帝之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者。苏联解体对他影响深远,让他确信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列宁主义架构与信仰,否则就会重蹈苏联覆辙。他的目标进而是“改变国际秩序”,以中国新秩序地缘政治和经济为支点,为世界提供一种“威权主义发展模式”。
陆克文认为,习近平任期可能是台湾问题爆发战争风险最高的时期。他指出,习近平的“意识形态攻击”是以牺牲中国人民、中国经济和北京的全球地位为代价的。“习近平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样做的代价。但他认为,为了长期维持中共的权力,这些社会、经济和国际声誉的代价是值得的。”这样,中共国对全球体系构成的威胁在习近平时代达到顶峰,世界现在正处于危险时期。如果习近平拿下台湾,将意味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下降,从而使习近平的地位“无懈可击”。
陆克文《论习近平》中的这些观点不啻是给西方世界也是给台湾的严重而且紧急的警告,无疑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特别是在澳洲,在最近人们欢呼以色列对恐怖武装组织极其成功的“斩首”行动以及嘲笑阿尔巴尼斯总理终于取得中共同意在年底前取消龙虾禁令的“伟大胜利”之际,这位曾经于2013年11月13日宣布退出澳大利亚政界的人所写的新书在澳洲政坛不能不引起极大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不管自由党还是工党,两党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给以不同程度的称赞。
澳洲工党人士,包括与陆克文关系密切的人,普遍认为这本书对理解中共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演变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强调了陆克文的分析的针对性,认为他对习近平意识形态世界观的洞察对于塑造澳大利亚对华外交和战略政策至关重要,也支持陆克文提出需要与中国进行谨慎而且坚定的接触。
澳洲自由党成员更加关注习近平强硬的外交政策和中共在印太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潜在风险。影子外交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强调澳大利亚需要加强防御并与美国等盟友保持紧密合作,特别是在陆克文书中描绘的习近平勃勃雄心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前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Alexander Downer)称赞此书为“不错的作品”,抓住了习近平统治的复杂性。影子内政部长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erson)也认为澳大利亚需要加强防御并准备应对中共可能的鲁莽行为。总体而言,他们倾向于将陆克文这部书视为西方应对中国咄咄逼人态度的警钟,认为此书是参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之作”。
陆克文这部《论习近平》可谓应运而生,自然引起人们关注。不过,他在此书的一些观点并非突然自天而降,而是有迹可循。在他于2022年4月21日出版的一部大着:THE AVOIDABLE WAR:The Dangers of a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可避之战:美国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中,他非常认真地讨论习近平的中国与美国发生战争及其避免的可能性。他试图为当今世界攸关人类命运的最大也最可怕的问题给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陆克文《可避之战》(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有人想象,美国时代可能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中国将某种挑衅作为借口或被其激怒,策划了对台湾的入侵。北京向台北发射大量导弹,使得美国提供装备的军队陷入瘫痪,随后对冲绳和关岛发起攻击。超过二十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在台湾沿海二十个不同的滩头阵地登岸。美国潜艇击沉了一些中国军舰,但这不足以减缓伞兵和直升机的猛攻。慢慢地,然后是迅速地,中国在激烈的战斗中占据优势,改变了东亚的军事和政治平衡。结果是,它最后使得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沦落为弱国,被历史学家视为“美国滑铁卢”。
论者说,这样的场景并非信口开河。一些报告显示,华盛顿在台湾冲突的推演中连续输给北京多达十九次。在表述中共向外扩展的过程中,陆克文这本书充满了有用的事实和犀利的分析,对美中关系给以深刻而明智的新描述。陆克文花了四十年时间试图理解中共党人的图谋,认为现在习近平“急于解决台湾问题”,觉得他的前任的“渐进主义方法已经失败”。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习近平开始相信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他已经开始将地缘政治轻描淡写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现在认为“改变秩序根本性质的时机已经成熟”。
陆克文忧心茕茕地告诉世人: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后果严重得令人难以想象。美国人常常把外交政策问题看作是“头痛”,只要“吃点药”就能让它们消失。评论认为,陆克文比大多数人都要清楚,至少在短期内,习近平和他的变革性世界观不会消失。头痛是慢性的,如果美国人希望控制这种痛苦,他们需要动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怎么办?这位澳大利亚前总理表示,西方世界必须用“威慑和外交相结合”的方式来遏制习近平的威胁,从而避免一场可能重塑全球政治、破坏中美关系、造成“难以想像的死亡和破坏”的冲突。
如果说陆克文的《论习近平》是他的《可避之战》的深化和发展,其思想可说一脉相承;那么,以前的陆克文可不是这样的。即使拿他七年前出版的书看,也可发现如今的他变了。
七年前,2017年10月24日陆克文出版的书,是他个人自传,名为《Not for the Faint-hearted:A Personal Reflection on Life,Politics and Purpose 1957-2007》(《不畏:陆克文自传》)。2018年1月13日,陆克文专门在悉尼最大的中餐馆唐宴酒楼举行了一场特为华人而设的新书发布签名会。会上的总体偏向与气氛可在一位重要的媒体人发表的提问上看出——问陆克文对澳洲现时所谓的“反华思潮”怎么看。请陆克文解答这种问题并不突兀。陆克文当时的观点不难看出。他在书中就欣悦地记录了他从1984年第一次到中国至2007年这个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会上,他也逐一叙说他最近几年到中国,看到北京举办奥运会,看到上海举办世博会,看到杭州举办G20峰会;在成都看到绿色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广州看到创新的生态设计小镇,在深圳看到世界级的科技中心,也在武汉、西安、昆明、福州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他继而说:“中国对于联合国和国际多边机构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实在来讲,中国在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地区和世界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新的技术革命很有可能重塑社会经济契约,新的地缘政治很有可能重塑国际秩序格局。”
那时,陆克文似乎想好好总结一下他从出生至2007年的五十年人生。按他所宣称,自己在书中“使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描写陆克文这个人的贡献,包括“好的事”及一些“不完全好的事”。但是,毋庸讳言,他的人生道路既成就了他众多的辉煌,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多少局限了他对世界的认知,特别是对中共国的认知。
而现在,陆克文改变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改变。陆克文为什么有所改变?是习近平迫使他改变,是习近平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形势,是习近平追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皇帝之梦,让陆克文这个前澳洲总理、现澳洲外交官,让这个资深“中国通”,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改变。
回想当年陆克文宣布退出澳洲政界,他当然绝非远离政治。他2014年移居美国后担任哈佛大学拜尔佛中心国际关系学研究员;同年10月他成为美国亚洲协会的首任主席;2016年7月陆克文要求澳大利亚政府提名他作为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2017年六十岁的他毅然报读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专注研究世界最大的独裁者。我发现这位曾两次出任澳大利亚总理的人可能怀抱另外一种的“野心”——他要利用他的个人优势,充分扩大他的国际视野,游走国际舞台,期望对国际政治作出他力所能及的最大的贡献。现在,他继《可避之战》后又出版《论习近平》,是已经不再年轻的他努力的一部分。其效果会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授权转载自CND。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