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號的<<華爾街日報>>刊登了該報駐北京記者赫茲勒發來的長篇報導,談中國第四代領導人將在今後的幾年中,繼續推行改革開放的路線。文章說,以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為首的第四代領導人,目前都保持一種很低的姿態,在經濟上,將繼續改革開放,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擴大私有化程度。社會方面,也將一如既往盡力保持社會穩定,減少社會震盪。
在政治改革方面,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領域,新一代領導人正在不動聲色地改變政府的職能,使得國家幹部制度,也就是公務員制度,更加透明化,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華爾街日報>>的長篇報導說,總的說來,胡錦濤以及其它中共十六大以後的領導人,都是五、六十歲,他們都年富力強,又都是技術官僚,這樣,他們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將是這些年來最為開放的一屆政府。
*西方專家忽視中國政治傳統*
但是,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主編金鐘認為,這種看法和分析,反映了一種西方中國問題觀察人士的一種過度樂觀的態度。他們忘記或者忽視了中國的政治生態傳統和特色。
金鐘說:「中國的整個政治生態,有一個非常強的慣性,中國的政治傳統,非常深厚,你說共產黨執政五十多年,不管他打什麼旗號,實質上他還是中國幾千年的中央集權,說的好聽一點,不然,我們要說他是封建專制,高度集中的一個體制。這個制度,你以前是封建帝王,後來是毛澤東,是共產黨,政治體制並沒有本質的改變,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我們來看今天所謂中共第四代,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他們這一代,說他們姿態低的行事方式、方針、態度,是完全不足為奇的,因為,現在台上還是江李朱,你這些人還在台下,還沒有接掌最高的權力,他們怎麼能夠高姿態啊?而駕馭第三代的江澤民,又是一個最愛出風頭的,會幾句外語,要經常表現自己,建立自己一個大國領袖的國際形象,所以,相比之下,當然就沒有胡錦濤的份兒嘛!」
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金鐘認為,改革開放的方針,是第二代第三代領導人定下的」既定目標「,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對國家對人民有好處的,因此,第四代領導人,只有繼續執行的義務,沒有開倒車的權利和權力。但是,第四代領導人,在改革開放上,不會比前幾屆領導人走得更遠。
*新領導人在經濟改革上或有更大作為*
但是,香港的另外一個中國問題觀察人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資深中國問題分析家林和立認為,起碼在經濟改革方面,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也許會有更大的作為。
林和立說:「目前,在中國共產黨裡面,對於經濟改革,就是說,推行市場經濟,國際接軌,還是有共識的。所以,第四代上臺後,應該會繼續推行市場經濟改革。有可能在所謂私有化、政企分開方面,可能會比第三代要走得遠一些。」林和立認為,經濟改革方面,中國領導人是有這個決心的,而且,這在中共黨內的分歧不是很大。
在政治改革方面,包括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這樣的中國觀察人士都認為,中國的新一代領導人,特別是胡錦濤,都在悄悄地試探政治改革,比如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正統理論機構--中央黨校都開始聘請西方專家,講授西方經濟政治理論,研究墨西哥等國家的社會實踐和理論。另外,中國也在改變政府職能,讓公務員制度更加透明,改革幹部制度,讓政府更好為百姓服務。但是,金鐘和林和立都認為,中國在新一代領導人的經營下,政治方面不會有什麼大的動作。
金鐘先生說:「國外的學者們,早就對這個有評論。這不叫政治改革,這叫行政改革。任何國家、任何制度,都有一種行政改革的必要。再腐敗的,再落後的制度,它有時都要在管理上,在行政層面上解決它面對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所以,我認為不能叫政治改革。公務員的選拔、制度的透明,這些方面改善,沒問題嘛。哪怕是日本軍國主義體制,希特勒那個納粹體制,他們也會面對這個問題。」
*政治改革時機未到*
曾經在香港英文<<南華早報>>任中國版編輯的林和立說,的確,中國在政府職能方面的改革,應該被稱為行政改革。
林和立說:「這是行政改革為主。從西方角度來看,一般人認為,發展中國家,假如真的要搞多黨制、民主選舉,公民有選舉權,一人一票。不過,在目前情況下,在中國大陸推行西方意義上的政治改革,機會比較低。」
林和立指出,第四代領導人在中共16大之後,第一屆五年中,也就是從2002年到2007這五年中,不大可能推行西方意義上的政治改革。
金鐘錶示,目前還不知道到16大,江澤民是半退還是全退。但是,不管江澤民下不下,在第三代和第四代手中,不大可能推行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林和立則說,中國的機構改革,目前還是停留在行政改革的規模。要推行跟國際社會接軌的那種公務員制度,包括公開招聘一些中層幹部,這種真正的政治改革,恐怕最早要等到2007年,或2008年以後了。
(美國之音海濤報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