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搖籃也是殺手,是沃土也是威脅。自古以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兩個地區,如今更是領跑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因為有廣闊的平原,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因為靠海,商賈利用便捷的海上航線追逐著財富。但專家研究表明,正因為這既靠海又平坦的地形,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相對海平面逐年上升,由此帶來的颱風、風暴潮等對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影響也愈顯突出。
9月4日,颱風「杜鵑」光臨廣東沿海,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直接經濟損失近23億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因此次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增至46人,全省共有641萬人受災,倒塌房屋5400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3.9萬公頃。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地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黃鎮國研究員告訴記者,儘管這次颱風是各種因素綜合形成,但從根源上看,和海平面上升是脫不了關係的。
投資環境遭遇挑戰
統計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19世紀共發生潮災8次,而20世紀至少發生了15次。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桂山告訴記者,普通的一次風暴潮就能造成10多億元的損失。我國1994年發生的一次風暴潮造成損失總計達90多億元, 1996年那一次則達到了100多億元。楊桂山表示,由於海平面上升引起的自然災害如果得不到控制,兩大三角洲的投資環境將受到影響。
具體而言,隨著潮位上升,如果防潮措施不到位,港口碼頭的吊機等作業平臺以及堆放的貨物都會受到海水的淹沒、侵蝕,造成經濟損失。而最主要的問題是,海水入侵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用水。上海在1979年曾發生過一次海水倒灌,上海主要的供水企業吳淞口水廠供水受影響,導致很多企業停水,直接損失有1400萬元。由於城市缺少淡水,許多企業停產。不能停產的企業就只能使用含鹽分很高的海水。許多企業的鍋爐、管道等生產設備都被腐蝕,造成的間接損失有2億-3億元。
往事已成煙,而我們關心的是,這樣的事情以後還會發生嗎?楊桂山說,按照目前的防潮條件,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有可能造成城市的缺水時間增加將近一倍。
海平面在不斷上升
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是,海平面上升是全球趨勢,而且在沿海地帶表現尤為明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全球範圍內海平面最高已經上升了有100厘米,最低的也有50厘米。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這10年裡,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尤為明顯。」楊桂山如是說。
近百年來全球各驗潮站的觀測表明,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的相對海平面呈上升趨勢。國外學者預測,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的低、中、高值將分別為52厘米、114厘米和217厘米。美國學者霍夫曼考慮了南極洲冰厚的不同效應,認為全球海平面在下一個世紀末可能上升56-345厘米,而以144-216厘米的可能性為最大。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施雅風教授等在1987年曾作過統計,我國1960-1980年間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為0.21厘米/年,大於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
黃鎮國曾參與一項有關海平面上升對珠三角地區影響的課題研究。這項由中科院、廣東省科學院等13個單位,100多位科技人員歷時8年合作完成的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厘米。根據研究報告的推斷,海平面上升30厘米可能會加重珠三角的洪水災害,使原來按「百年一遇標準」設計的堤圍連20 年一遇的洪水都抵禦不了。9月7日,他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從理論上講,到2030年珠江流域將有超過20%的土地會被海水淹沒。
另據新華社報導,上海市水務部門在一次會議上引述專家的話說,初步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將使上海現有防汛設施的防禦能力下降。上海剛剛完成黃浦江中下游全部318公里防汛牆的達標建設工程,防禦能力是「千年一遇擋潮標準」。但有專家認為,隨著海平面的上升,這一標準有可能下降到「200年一遇標準」。
說起海平面上升對長三角和珠三角造成的影響,楊桂山的語氣變得嚴峻了許多:「在海平面上升的同時,由於人工活動如地下抽水等造成地面沉降,使我國三角洲地區海平面上升情況更為嚴重,如蘇南等地的地面沉降已經超過100厘米。」楊說,三角洲地區以平原為主,一邊是海平面上升,另一邊是地面沉降,在一增一減之間,就造成相對海平面上升幅度更大。
海濱浴場的沙子是從外面運過來的
「你知道嗎,許多海濱浴場的沙子都是從外面運過來的。」楊桂山告訴記者,由於海水的淹沒、侵蝕,許多海濱浴場沙灘上的沙子被潮水大量地帶走,人們不得不經常性地從外地裝沙子來彌補,成本相當高。楊認為,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連雲港、舟山群島等地的沙灘都有可能被淹沒、侵蝕31-366米不等,甚至廈門海邊的沙灘也可能逃脫不了這樣的「宿命」。
關於海平面上升,我們還聽到過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在過去的50年內,義大利威尼斯市的相對海平面上升了23厘米。1989年12月13日,該市主辦召開了一次題為「海平面上升對城市和地區的影響」的國際會議。就在大家熱烈討論著如何避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危害時,高潮的海水湧入了威尼斯市皮亞托聖馬科的街道。
前兩年,在珠三角的一個海濱城市,有開發商在海邊蓋了一個海濱別墅區。因為別墅區靠海,風景優美,十幾幢別墅一下子就全賣光了。當地許多開發商趕緊跟在後面開始興建海濱別墅,指望能狠賺一筆。但有一天風大、浪急,潮水衝上了岸,把別墅前的花園牆都衝倒了。潮水退後,人們看到各座別墅內到處都是泥沙,一片狼藉景象。後來這些海濱別墅再也賣不出去,開發商們也都不敢再吃這塊難嚥的肥肉了。這使得當地的房地產開發一度受到影響,直到政府出面改善了當地的防潮設施。
我國是最易遭受潮災的國家之一,據史料記載,一次大的潮災曾淹死10餘萬人,海水可侵入內陸30-40千米。1962年8月2日,7號颱風影響上海,吳淞潮位達5.38米,黃浦江和蘇州河沿岸的防汛牆有46處決口。河水湧入,淹沒了半個市區,甚至淹沒了大人的腰部,就連繁華的南京東路上水深也已達0.5米。黃鎮國告訴記者,相對海平面的上升還會使排水能力下降,造成洪澇災害威脅增加。三角洲地區地勢低窪,最易受洪澇災害的威脅。1981年,長江出現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太湖排水因受潮頭頂托而中斷。1991年太湖流域又遭遇特大洪水,而此時長江正出現大潮,排水不暢,造成了慘重損失。
楊桂山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評估數據:在江蘇沿海的4個主要排水口,海平面只要上升40厘米,排水總量就要下降25%;在珠三角地區,海平面每上升50厘米,排水設備的裝機容量就要增加15%以上;海平面上升50厘米,我國沿海灘塗就要損失15萬-22萬公頃,其中光是江蘇一省,損失就將在4萬-9萬公頃(江蘇擁有全國沿海灘塗的三分之一)。
治水新思路
新華社的報導稱,上海正在考慮是繼續抬高防汛牆還是在黃浦江江河口建水閘。因為繼續抬高防汛牆,就會使黃浦江成為「懸河」,影響城市美觀。而建水閘,對航運等的綜合影響又不能不考慮。
上海目前還正計畫在北外灘建「國際郵輪城」,以吸引大量的國外遊客。有專家推測,基於這一點,影響外灘風光的抬高防汛牆方案不太可能實施。而記者從上海市有關方面得到的消息也印證了專家的這一推測。
9月4日,記者從上海市防汛牆建設管理處獲悉,上海水務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進行在吳淞口建水閘的課題研究。該院主管單位--上海市水務局的宣傳處梁主任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但當記者向其拋出資金等更多的問題時,梁坦言,由於防汛問題十分敏感,她不能透露更多的信息。
楊桂山表示,上海採取建防汛牆或建水閘等措施表面看是為了防汛,實質上是在改善投資環境,我們的企業也應該看到這一點。楊告訴記者,由於我國現在許多海堤是泥包堆的,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潮流變化很容易侵蝕、掏空海堤。在長三角地區,如果要保持50年一遇的標準,就需要再加高加固,但這也意味著要增加20多億元的投入。楊說, 1998年洪水以後,政府投資力度很大,但還不夠,光靠政府還不行,而企業常常是發大水後,才想起來贊助,平時卻感覺不到這是和自己休戚相關的事情。不過楊也坦言,由於企業看不到現實利益,投資防汛工程的積極性自然得不到提高。楊提出可以採取提供灘塗等方式來回報企業對防汛工程的投資。
黃鎮國則指出,由於防汛工程是「生命線」,要想完全走吸引外資這樣的市場化道路還不現實。黃告訴記者,今年淮河發洪水期間,由於河南省的堤防陡峭,水下來很快,而安徽省的堤防又較低,到了江蘇蘇北一帶,堤防又開始變高,這就使得淮河一帶瀉洪難度大增。基於這一點,黃認為,由於涉及到統籌規劃問題,很難將堤防工程像修建高速公路一樣讓投資者「包干到戶」。
著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副校長洪銀興教授告訴記者,現在應該多研究如何用長期投資來抵禦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問題。江蘇在長江發大水之後,把整個堤岸用水泥加固抬高,這對於幾次抗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災害經濟學來說,這個長期投資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洪解釋說,災害經濟學的研究要點是如何把災害的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特別需要一個長期投資的經濟理念,去預防災害和戰勝災害。自然災害出現以後,各地往往開始不計成本地抗災。不計成本的抗災一定是有問題的,所謂 「不惜一切代價」只能是一個政治動員,而不是科學精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