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王維《陽關曲》的千古之謎

作者:王淼 發表:2004-02-08 0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也談「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新解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大詩人王維(公元701~761)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筆者認為,此詩是中華詩壇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它巧妙地藉助於時空的轉換,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達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藝術感染力,具有極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來,文人學者未能準確把握該詩的風格,望文生義地曲解了詩的意蘊,從而降低了它的格調和品位。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護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而設的都護府的簡稱。王維所處的年代,各種民族衝突加劇,唐王朝不斷受到了西面的吐蕃和北方的突厥的侵擾。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大逸戰勝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維以鑒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沿途他寫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邊塞名篇。《陽關曲》是王維晚年之作,其創作年代估計在「安史之亂」以後,據《資治通鑒》至德元年(756)七月載:「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載:「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故當知「安史之亂」暴發後,邊兵大量內調,此詩就是寫於送友人即將赴安西從軍之時,與此同期的詩作尚有《送張判關赴河西》、《送劉司直赴安西》等。因此,當他送別友人臨近分別時,詩人不會不考慮到戰爭將對他們今後產生的影響。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送別時的節物風光,描繪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卻充滿詩情畫意。三四句表達了對友人一篇深摯的情誼。但是,在一些權威的辭書和教材中對後兩句均作出了這樣的解釋:「朋友,再乾了這一杯酒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筆者以為,這樣的解釋明顯帶有主觀隨意性,沒有能反映出王維如此造句所想表達的深意,更沒有揭示出此兩句在表達上的佳妙之處。

首先,作出了這樣近乎淺顯直白的解釋,本詩便顯的似乎並無新意,與他在這一時期的同類作品相比也無特別之處,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別詩,這與後人將之一直譽為唐詩「壓卷之作」的稱謂顯然是不匹符的,其中必然隱賦有某種其他的寓意,而我們卻一直尚未予以挖掘出來;其次,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護邊疆的詩,面對戰爭的殘酷無情,曾經到訪過邊塞的詩人相當瞭解,「古來征戰幾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說出「你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這樣的話去冒犯詩讖,這似乎也不合情理;再說,從詩句的本身意義上分析,友人也並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陽關」後才看不到詩人,出了「渭城」不同樣也就看不到詩人了嗎?那麼「陽關」一詞究竟在詩中的特殊意義又會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詩人後兩句其實是運用了逆挽(即敘事題材的「倒敘」)並結合了省略的寫作手法,引導讀者跟隨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後歷經艱險,最後終於凱旋而歸時,而「我」--現在的這個送行者卻恐怕因年老已不在人世了……而歷史的真實是詩人在送走友人後不滿六年(於761年)便真的離開了。我們已無法知道他們後來是否已重新相逢,但「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王維的這兩句詩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長的戎馬生涯。因此,詩中的「西出陽關」並非是指友人不久後走出了陽關,而是指將來友人完成任務勝利返回時離開了陽關。長期以來,「西出陽關」一直被簡單理解為友人走出了陽關,但是在這裡卻成了真正的「一語雙關」:它按著時空的發展次序有著兩幅截然不同的場景,第一幅「西出陽關」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剛剛走出了陽關,渭城在東,陽關在西,是謂「西面出去」,一般人們均持此種觀點;另一幅「西出陽關」就是指友人在經歷許多年後完成了任務剴旋而歸時離開了陽關,渭城仍在東,陽關仍在西,卻是謂「西面出來」,詩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見,常人都把友人從「西面出來」誤解成了從 「西面出去」了!不難理解,面對各自分離後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會引起詩人的無邊遐想,而這種思緒一旦跨越了時空和個人後,便會產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著無與倫比的震撼力,詩人正是為此成功地進行了時空的轉換和壓縮。

應該指出,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時也是軍事要塞。「玉門關」外基本是突厥的勢力範圍,而「陽關」內則完全屬於唐朝的領土。在詩人看來,只有將來友人能走出了「陽關」後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來了。故此,準確完整地詮釋這首詩應該是這樣的:

朋友請再乾了這杯酒待你將來凱旋而歸出了陽關的時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只有那渭城的細雨青青的客舍 以及隨風而舞的揚柳還會像今天一樣在此迎侯

看!這哪裡像是詩人在送別友人,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詩人呀!詩人王維正是高超地運用了這種逆挽的寫作手法,籍助於時空的轉換,將國家的安危、戰爭的殘酷、朋友的情誼、人生的苦短緊緊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達到了令人震撼的藝術感染力。其實,在王維的詩歌裡也曾多次採用了這種語法結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就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在與「陽關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別》詩中我們也同樣能領會到詩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獨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的這種語法技巧甚至對後來詩人也有啟示意義,如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詩中「想得家中夜深座,還應說著遠行人」兩句,就不難感覺到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重新認識王維「陽關曲」的重要意義,使我們再次強烈感受到:作為一位詩人,只有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興衰緊緊地血脈相連,才能夠創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偉大作品。詩人王維清楚地瞭解戰爭的無情,也明白友人的遠征可謂九死一生,更知道此次分離或許就意味著永別。但他依然為友人祝福,期待著友人能平安歸來,也盼望著國家從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來……

「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不僅浸透了詩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摯情誼,更飽含著他對國家和平安寧的美好祝願!這正是「陽關曲」千百年來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