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四)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發表:2005-03-24 22: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康熙帝的功績

* 康熙之治下的繁榮

康熙在位六十年,其文治武功都無與倫比,並開啟了康干盛世,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經過其治理,到康熙中葉以後,清朝社會就呈現出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富足。時人稱,「士敦詩禮,民安耕鑿,萑苻夜息,桁楊晝靜,行旅歌於途,商賈嬉於市。即梯山航海,沐日浴月之鄉,欣欣蒸蒸,無遠弗及」(《清聖祖實錄》卷300,跋)。各個地方志的記載是「頗多開熟,村煙相接,雞犬相聞」 ,「環河洛間無曠土,無遊民」 。清代人口的增長也很迅速。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而這一成就的取得,顯然與康熙帝密不可分。

此外,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康熙六十年,也就是1721年,墾田面積從1651年順治時期的2,90億畝增加到了7,30億畝。像拋荒嚴重的兩淮地區,至康熙中期已「無尺寸之荒蕪」。因遭三藩叛亂而更加殘破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到康熙晚年也開墾無遺。相應的是糧食價格從順治時期的斗米二錢(銀) 在康熙年間降到了0.5到0.6錢(銀) 。

另一方面,雄才大略的康熙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將臺灣收回,使中國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

* 康熙卓絕的武功主要體現在:

平定三藩: 所謂「三藩」,是指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初以來,他們各霸一方,形成幾股割據勢力。「三藩」都擁有大量武裝。特別是吳三桂,「功最高,兵最強」,積極儲將帥,習武備,使「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他們仗著自己日益壯大的力量,飛揚跋扈,不聽約束,給清朝以很大威脅。而且所耗軍費巨大。

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佈檄文,煽誘鼓動。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叛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叛。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陷落,一時局面相當嚴重。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變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叛亂消息傳到北京後,年輕的康熙帝力排眾議,對「三藩」之亂採取了堅決打擊的措施。在康熙運籌帷幄的指揮下,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被迫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1677年投降。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平復。1678年八月,吳三桂死,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雲貴悉平。

此次平叛的勝利,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收復臺灣: 在三藩剛剛平定不久,割據臺灣的鄭氏家族發生內亂。起因是1662年鄭成功病逝後,其子鄭經立。1681年,鄭經死後,其部將馮錫範等殺死了鄭氏的繼承人,改立鄭經次子克塽繼承延平王位。鄭克塽年幼,成為馮錫範的傀儡。

康熙在此情況下,決心為了國家統一收復臺灣。1681年七月,康熙下詔「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與將軍總督等統舟師進取澎湖、臺灣」。

1683年,施琅率領戰艦三百,精銳水師二萬,進攻澎湖。經過七天激戰,清軍佔領了澎湖。不久,鄭克塽派人前來乞降,清軍進駐臺灣。

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鳳山、諸羅),隸福建省,並在臺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下,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更加密切。

平定准噶爾叛亂: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清朝,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係密切。

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從17世紀中葉以後逐漸強盛起來。特別到噶爾丹為汗時期,勢力更加強大。他不僅統治了厄魯特四部,而且佔領了天山南路各回城,勢力達到青海、西藏地區。為了實現割據一方的野心,噶爾丹與正在對外擴張的沙俄勾結起來,於1688年春,對喀爾喀蒙古發動了突然進攻。在清政府的幫助下,噶爾丹暫時退兵。

1690年,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率二萬多騎兵,向內蒙古大舉進攻。

康熙帝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鞏固邊疆,曾先後於1690年,1696年和1697年三次親征,打敗了叛軍。最後,噶爾丹走投無路,染病死去。

噶爾丹叛亂被粉碎以後,喀爾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來的居住地。清政府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臺等重鎮,加強了對喀爾喀蒙古地區的管理和統治。

此後,清政府又先後平息了噶爾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的叛亂,青海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和准部貴族阿睦爾撒納在伊犁發動的叛亂。並改西寧衛為西寧府,設立青海辦事大臣,分蒙古族為二十九旗,加強了對青海的管理;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參贊大臣、劣謨大臣、都統等,率兵分駐伊犁、塔城等地,鞏固了對天山北路的統治。

平定准噶爾叛亂,突顯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才能,是其武功中最值得書寫的一筆。

遏制沙皇俄國的擴張 明末清初,沙俄在亞歐大陸上不斷向東擴張,並於17世紀中期侵入了中國黑龍江地區。沙皇多次遣使來華,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關係,但因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等問題而遭到清政府拒絕。此外,由於清初國內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紀80年代中期,康熙才對黑龍江地區的俄國據點雅克薩採取了有力的軍事行動。

俄國因內外問題一時無力在東方大規模用兵,遂希望議和,被康熙接受。1689年,中俄訂立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和近現代歐美國家簽訂的第一個條約。根據條約,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和直達於海的外興安嶺為中俄邊界,外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土地的歸屬另行議定。這樣,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被確認為中國的領土。此後,俄國多次派遣使節和商隊來到北京,清政府還在北京建立了俄羅斯館供俄人居住。

* 康熙時期東西方的交流

中國在唐宋時期乃至元朝,其面積和發達程度遠遠超過了中世紀的歐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輝煌的中華文明影響著歐洲,比如絲綢、造紙術、印刷術、瓷器、火藥、鑄鐵、船舵、羅盤、茶葉等都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並對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世紀歐洲大盛「中國風」 ,歐洲人不僅熱衷於儒教思想,倫理道德和仁君思想,而且中國繁榮建築風格,瓷器、傢俱和室內裝潢也風靡一時。

歐洲與中國的交往主要是通過商業和宗教這兩種途徑進行的。特別在清朝初年,一些耶穌會教士違背耶穌的「不要向東方傳教」 的旨意,來到了中國,在傳播基督教義的同時,也帶來了與中華文明迥異的西方文明。

而康熙皇帝作為一位博學的皇帝,他不僅諳熟儒家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和藝術等頗有研究,而且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正是在康熙時期的開明寬鬆政策下,一批傳教士得以在中國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基督教義。康熙帝時,在清朝耶穌會傳教士的國籍,有義大利、法蘭西、日耳曼、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墨西哥等。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的天文學、數學、醫學(比如推廣種牛痘以防天花)、解剖學等被介紹到了中國。

康熙皇帝懷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著來自西方的文化,同時關注著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方面和他並列的只有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6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了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了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白晉等人入宮後,與康熙相處很融洽,工作也很順利。他們對康熙熱衷科學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曾把他們的見聞寫在給路易十四(1643∼1715年)的報告中。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晉著《中國皇帝康熙傳》中有過如下記述: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游手好閑,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的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準備好了,他急於向我們請教一些他已經做過的一些習題,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

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他就十分高興。

對從法國帶來的科技儀器,白晉說康熙「最喜歡的是用於觀察天體的雙筒望遠鏡、兩座掛鐘、水平儀,這種儀器精確度很高,他讓把這些儀器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他「把著直尺和圓規愛不釋手」。

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2003年曾舉辦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宮珍藏的康熙年間西洋科學儀器,至今仍運轉自如,光彩耀人。這些展品主要有:(1)手搖計算機。世界上第一臺手搖計算機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如於1642年製造的,通過裡面的齒輪進位進行計算。故宮博物院收藏10臺手搖計算機,都是康熙年間製作,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2)銅鍍金比例規。原是伽利略發明的計算工具,可以進行乘、除、開平方等各種計算。康熙的比例規增加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計算。(3)康熙角尺:尺上鐫刻有「康熙御製」四個字。(4)平面和立體幾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製,是清宮造辦處為康熙學習幾何學所製作的教具。(5)繪圖儀。質地有銀、木、漆、鯊魚皮等,每套6至20餘件不等。盒內裝有比例規、半圓儀、分厘尺、假數尺、兩腳規、鴨嘴筆等。為適用野外作業,有的還配有刀子、剪子、鉛筆、火鐮、放大鏡、黑板、畫棒等。這類儀器是康熙時期清宮造辦處仿照西洋繪圖儀器製作的,用於野外繪圖。

這充分表明康熙時期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已經不再是以往的單向交流。不過,這種交流中中華文明依然處於一種強勢地位,這也導致了清政府在對外交往中依舊採取了並非平等的態度。

康熙的為君之道及史書對康熙的評價

1722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病逝,終年六十八歲。終其一生,可以說康熙是一位聖德之君。其為君之道主要在於:勤慎理政,仁愛寬刑。

《清史稿》對康熙皇帝的評價是: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至於今不能已。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戲,何其盛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