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常常為了尋找住房和實習的機會瀏覽報紙,於是一不留神看到了很多徵友廣告,跟國內的徵婚廣告很類似,但絕對不提「婚姻」這兩個字。
廣告上或者說希望找個人發展長期的關係,或者說只需要短期的感情。剛開始我還看不慣,朝三暮四的人居然堂而皇之地登報表白!英國人民就不管管這種人嗎?居然還有人給他回覆!
可是當我回國之後,某些人一旦知道了我還單身,就都張羅著幫我介紹對象,幾次不成就惱羞成怒,懶得理我,還在背後說怪話,此時我感覺出英國人民的好了,管你單身已婚從一而終水性楊花還是有怪癖,都不過問,絕對尊重別人的隱私。
後來隨著自己的感情經歷的增多,我漸漸看明白了,有的階段真的不適合結婚,也有的人真的不適合結婚。
太年輕的時候別結婚
年紀輕輕,掙錢是困難的,快樂卻來得簡單。工作難找,報酬少少,生活裡出現的每一個男人都似乎是改變生活狀態的機會。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就是在我們畢業一年後舉行的。大學時代同時喜歡霍洛維茨和斯汀的她,照例塗上兩斤麵粉去拍了婚紗照。挑的是北京最好的影樓,所以效果不錯,據說像蕭薔。照片拍好後被鑲進相框,掛在客廳的電視機上頭,方便每晚和大她九歲的老公聚眾觀看肥皂劇時觀摩賞析。
婚紗照和電視機,這簡直是每一個中國新娘的宿命。一年以後,她開始養狗。又過了一年,她眼眶紅紅地來敲門,要把狗送給我。我們因為一隻兩歲的京叭恢復了大學時代的親密。夜晚,我們躺在床上,她恨恨地告訴我,是婚姻把她從一個女權主義者變成了宿命論者。有恨不覺年遲,一年以後的今天,她已經離了婚,有了小她三歲的男朋友,並且辭掉了即將下崗的工作,準備在市中心開個酒吧。
她的際遇在同學中間一時傳為美談。其他女生和她之間的差距也昭然若揭。當她和前夫像子君涓生一般天風海濤的時候,我們正就著大棒子粥和豬肉白菜餡餅啃中國文學史。她開始養狗,我們開始讀研出國。她開始生恨,我們開始找愛。等到她要離婚的時候,我們也要畢業了。現在,她在學習調酒做提拉米蘇,我們開始學做汆丸子,期望找個好男人每天一起吃頓熱乎乎的晚飯。
有些女人的生活總是比另外一些女人慢半拍,然而軌跡是相似的,都不愧為各大專院校出來的學生--讀書、戀愛,然後掙錢嫁人。但三十歲初婚的女人比二十三歲初婚的女人平均離婚率要低很多,平均收入也要高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有審美情結的人別結婚
高中時候最流行劉德華的《天意》: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誰也逃不離……當時被政治老師作為反面教材大加鞭笞,說高考你們要是這樣答題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可是十幾年之後,越來越覺得它的對。很多女人想安心做人妻而不成,固然有她當初決定結婚時頭腦衝動,然而終究因為她不是那種人。
世界上總有人活在土裡,也總有人適合活在天上。總有人在走,也總有人留在原地。總有人適合結婚,天天守著一個人和一種口味的飯菜而不厭倦,也總有人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審美疲勞,想換換口味,如同羅素結婚結到九十歲,而畢加索情人不斷。如果不幸成後一種人,婚姻就成了地獄了,如果再不巧碰到一個暴力型醋缸的話就更慘了。
感情不是罪,可如果是婚外的感情,即使只發生在心裏也被叫做「出軌」,會被別人跳出來批判的。有些人天生不戀家,不接受愛情和親情的轉換,需要純粹的激情,這本不是錯,關鍵看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對這種人來說,結婚一定不是個好主意。誰抱著審美心態來和情人共處那我沒有二話,如果是審美地和老公過日子,那真的,我告訴你,過一個離一個。
因為想過得好而結婚,又因為想過得美而離婚,週而復始,傷了元氣。還不如學那些誠實的英國人在一開始就說:「我尋求短期的感情伴侶。」
喜歡獨處的人別結婚
結婚意味著什麼?把你的私人空間拿出來與另外一個人分享。此時你的一切陋習都暴露在他的眼中,如果他看不慣,又不像你父母那麼寬容,抱怨幾句然後就幫你收拾,這樣的婚姻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折磨。我在大學裡就愛上過這樣一位校友。人前光鮮英俊,人後邋遢無比。其實很多男人女人都這樣,但這位老兄的特點是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堅決不服管,我行我素。前幾天大學同學聚會,聽說他還是逍遙單身,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這種人本來就不適合讓別人介入他的生活。
一個女人,結婚還是不結婚無關大義,結了婚的女人像玫蘭妮活29歲,沒結婚的女人像奧斯汀也不過活41歲。那麼幾十年,真的無所謂的。想一想,孤獨的單身,總是比痛苦的婚姻來得好些。要是兩個人在一起覺得更憋屈了,不如自個待著的好。道理很清楚,然而我們的未來總是雲遮霧繞叫人心焦。最無計可施的事情是,想要的都可以得到,就是不可能一直得到。不知道哪一天早上醒來,鏡子裡的那個人就不是我們自己了。(時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