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 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 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氣」,月中叫「中氣」。古詩文中常用二十四節氣來紀日,如《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夏至白天最長,冬至 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稱夏至、冬至為至日,這裡指冬至。
【初陽】約在農曆十一月,冬至以後、立春以前的一段時間。此時陽氣初動,故稱「初陽」。《孔雀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唐太宗詩云: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農曆以正月、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 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歐陽修《醉翁亭記》:「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杜甫《相和歌辭.前苦寒行二首》:楚人四時皆麻衣,楚天萬里無晶輝。
【社日】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在春分前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
【初七】農曆七月初七,民間有七夕乞巧的風俗。傳說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金缶魅詩》詩云:七月初七夜,吾當示汝形。
【下九】農曆每月十九日,是婦女歡聚的日子。《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 。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
【紀年法】中華民族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 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雁蕩 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 「辛醜條約」、「辛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慎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 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紀月法】中華民族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1)序數紀月法。如《採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指南錄〉後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譚嗣同》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
(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農曆十月。
(3)時節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孟冬」代農曆十月;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代農曆二月。
【紀日法】中華民族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1)序數紀日法。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農曆十五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2)干支紀日法。如《殽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殽。』「四月辛巳」指農曆四月十三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醜」,即農曆 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十八日。古人還單用天干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 日。
3)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 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後。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
【紀時法】中華民族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李愬雪 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 稱。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景陽岡》:「可教往來客人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祭妹文》:「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 絕。」《群英會蔣干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五更】中華民族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 更。」《群英會蔣干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 日觀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