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不羈的天上謫仙:李白(圖)

作者:作者:千峰 發表:2006-01-14 19: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蘇六明畫的「李白醉灑圖」

李白,彷彿是從那蜀中巍峨入雲的仙山來到人間一般,懷著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時代最輝煌的一頁。

李白可以說同時是詩人、是隱士也是遊俠。幼時博覽群書,兼聞百家雜學,十五歲遷蜀,學習劍術、騎射,尤好淡泊的道家書籍,二十歲時入峨嵋山潛心修道,這段時間李白的作品充滿了自然氣息,清麗悠然。

青年時的李白是遊俠,以「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為志。懷有遠大志向的李白毅然離鄉,行俠四方,願ㄧ展長才賙濟天下。慷慨磊落、重義輕財的他,途中不斷賑濟窮苦。在游洞庭湖時,結伴同行的好友吳指南突然身亡,令李白悲痛萬分,伏在其身旁嚎啕大哭,「泣盡繼之以血」。路人聽聞都為之傷心落淚。李白盡心為其料理後事,並將遺體暫埋湖邊。幾年後,又專程回來,為其撿骨,背著走了幾萬里路回吳指南的故鄉安葬,李白對待朋友的俠義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此時李白也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其對朋友的深情正如詩中「長江天際流」一般悠悠。同時更撘救了後來成為一代名將的郭子儀。行道任俠的李白,此期的風格較早年更為成熟,兼有出世及入世的文風,也帶著微微的鄉愁。

四十二歲那年秋天,李白奉旨進京為翰林。受玄宗賞識,奉為上賓,「御手調羹、貴妃磨墨、力士脫靴」的事跡為後世所熟知。李白展現了他行雲流水的文采,並留下了如清平調等華麗的詩文。但因玄宗僅令其作應景的文章,且為當權小人所妒恨,李白文才雖得以發揮,但政治上的抱負一直未能實現,只好辭官求去。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李白,展開了他第二次的遠遊。

四十四歲的李白在洛陽結識了杜甫,詩仙和詩聖的相逢已為詩壇上不朽的佳話。兩人真摯深情的友誼在詩作中自然流露,也安撫著李白落寞的心情。此後的李白看盡當時世間百態,寫了許多憂國感時的作品,對於世局感到無奈的他,也重拾了求道歸隱的心,在豪放浪漫、傷春悲秋的鉛華盡洗後,唯有敬亭山的閑逸能找回他自然率真的赤子之心。

安史之亂的動盪後,李白認為是報效國家、匡扶天下、救民於水火的大好時機,便加入了永王平亂的行列。但最後因永王兵敗被殺,李白淪為階下囚,相傳是郭子儀暗中搭救而免ㄧ死,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李白晚年仍不減報國平亂之心,但因年事已高,病於半途。臨終前,有「大鵬飛兮」之句傳世,表達自己願實現理想而未逮的感嘆。

「詩、酒、劍」終於伴隨著李白走過浪漫傳奇的一生。讀其詩,想見其為人,李白自然率真的道家風采從詩篇裡躍躍而出。彷彿看到一位悠然自若的行者,乘著黃鶴翱翔在仙山雲深處,吟哦著無盡曠宇中,唯一的一曲,絕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