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古稱中華中華人文始祖,是伏羲氏之後 中華遠古的傳奇領袖,據今天大約4700年。先秦至西漢留傳的《黃帝四書》一直是歷史之謎。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文物中,發現有大量帛書(絲織物)包括《黃帝四書》(11000多字)包括:
《經法》:關於自然和社會規律的總體輪。
《道原經》:"道"的本體論及功用論。
《稱經》:修身與治國方略論。
《十六經》:對陰陽、雌雄、刑名、刑法等範疇的關係之論述。
而奇怪的是另一部用於入世的黃帝經書一直留傳,又一直為人們所迴避,敬而遠之,那便是《陰符經》;唯有晉代軍事家馬隆瞭解其價值極為珍視而得以留傳。
"符"一般指道家的符籙,有神奇的意味,而"陰"被認為是"陽"的負面,所以"陰"的"符籙"在後世道家看來有盜取 天機的意味,和西方的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很相像,因此對"天機"不敢泄露。而儒家根本看不懂,更因涉及宇宙毀滅、人世滄桑大劫、歷史變化契機,所以更不 被理解而歸入"怪、力、亂、神"之類,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它與中共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現代大陸學界一概迴避,另有居心者誣為偽書,一般青年讀者更深受黨文 化熏陶,視為古老"腐朽文化"予以蔑視。
大陸文字改革以後,留傳七千多年的漢字在大陸已經死亡,探索中華遠古文化的根基已被消滅,如今中共發明的簡體字已被聯合國承認,同時中華遠古文化似乎已無現實價值,其湮滅"並不足惜",已被中華多數子孫認同。
"龍骨"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中藥,對小兒科鎮驚有絕妙療效,藥商都去河南商丘殷墟採購,近代被發現是刻在牛骨上的原始文字,(而刻在龜甲上的也曾被當作滋陰中藥"龜甲"服用,)出現了王國維、羅振玉等極少數"甲骨文"專家。
現代臺灣學者鵠章先生為研究甲骨親身實踐七天在堅硬的牛骨上刻出了甲骨文,體驗了那種刀法,後世刻印在石頭上,力度 無法比擬。臺灣學者唐德剛先生曾說:"論書法藝術之美妙,古今中外之文字,孰比"大篆"?彫刻在龜甲、牛骨上的遠古文字不僅古樸,尤有力度之美,其操控程 度達到游刃有餘之化境,其美學價值遠遠超過後來的"大篆"、"小篆"及"隸書",文字形象之美,力度之美證明彫刻者是中華最早的知識群體,藝術高手,絕不 是中共元老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蔑視的所謂"誣士",其實是後代張良、諸葛亮等帝王之師的前身,他們精神專注於來自宇宙的信息及如何與宇宙溝通,而 不是人世帝王的日常瑣事,這也是宋代物質極其繁榮之後,儒生中"疑古派"因上古缺失史料提出"東周以上無史論"的客觀原因。
形象文字蘊藏的文化內涵被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發掘,寫出《說文解字》一書,簡稱《說文》,在古代學術領域,被稱為《小學》。其實內涵大得很,比《大學》大得多,反映的是"道":中華始祖們的宇宙觀。
比如︱這簡單的一豎,比羅馬字Ⅰ的含義更大,其意義不相同,但現代字典上讀為"滾"當作"一",還是羅馬字Ⅰ的概念。
在許慎《說文》中"︱,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 ,引而下行讀若邏,而"囟"(音信)即腦門之囟,小兒初生者頭頂上似有脈搏鼓動之處;而邏在《說文》解中有"巡邏之意"。
這︱字在遠古用來表示人與宇宙一線貫通:上至無極,下達地下,這是對人類的外在環境:宇宙的整體認識;尤其是對人生在宇宙之中,為宇宙所貫穿的認識,"天人合一"自在其中,是我中華祖先遺留的宇宙與生命的觀念。
尤其中華的"中"字在《說文︱部》:"中,內也,從口、︱,上下通也"。
人的內涵與宇宙上下貫通,因而內涵豐富,博大,是具體而微的小宇宙。
再如簡單的一橫"-"字也不僅表達"數",在《說文一部》:"一,惟太初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一是宇宙的初始,"道"的本體所在,是萬物之源,尤其" 造分天地"一句話形象地表達了宇宙與人的界線(界限)在一字以上為天,為大宇宙,在一字以下為地,人間,小宇宙;一線以上為"形而上"的空間;一線之下為 "形而下"的空間,與《易經》中"行而上者之謂道;行而下者之謂器"相應,表現了中華文化及宇宙觀的統一性。因而遠古傳下的"道"就有具有宇宙普遍性與人 世普適性,不僅具有歷史性,也會具有現實性。
歷史分期在這意義上已不是學術問題。道家文化中向來有"絕天地通"的提法,即三皇時代結束傳至黃帝時"絕天地通"也 就是天與地的溝通斷絕,人類已不可能與宇宙再有思維感測,一似古希臘"人神同在"的階段結束,僅給後代留下一部遠古占卜經驗之總結的《易經》作為後代極少 數人與宇宙溝通,獲取宇宙信息的秘密經典。
而對於有天賦精通"數術"的少數人以外,黃帝除教人舟、車、農、桑,典章制度一切"形而下之器"等等外,又不放心,留下一部"形而上之道"為後代五千年子孫明鑒,但是既已經"絕天地通"就只能以《陰符經》形式盜取天機,為人所用,這是道家的常解。
《陰符經》開宗明義,頭一句話就直截了當,明白無誤: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全部遺囑就凝煉在十個字中,關鍵兩字:"道"與"行"。後世道家觀察人的智慧常以 "道行深淺"形容:或"道行很深"或說"道行尚淺";後世漸讀為銀行之"行";儒學也深重這種傳統,孔子評價弟子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德行:顏淵閔 子、騫......",把"雍也可使南面(雍可以當君主、國王)"都放在後面。強調"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是人應有的道德規範都做到了,還有剩餘精力,才可以學 習"文化"。
"道"之難在於行,而不僅要求悟性。孔子的道德規範很全面,具有人情味之溫暖,道家則為完全理性化之冷靜,要求把人類的追求、利益、見識、事故徹底放棄,人的生命才能升華達到高一級生命的體與用:體質與智慧,直至可以為保衛宇宙真理而犧牲人世肉體。
"觀天之道"除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大德曰生"等宇宙之"善"等觀念外還可能還有"天道好還"即"反 者,道之動"的循環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律及"一陰一陽之謂道"的中和律等人類不能違反的宇宙絕對法則,依俗話說有"胳膊擰不過大腿"的意味。 人可以任意而為但違反宇宙法則輕者徒勞、碰壁,重者禍害宇宙,這就是"天發殺機"的根據,人有生老病死,大、小宇宙也同理:有成、住、壞、滅以至衰老朽 敗,比如農學中品種如何改良,退化不可避免。唐代張果永遠倒騎驢,人皆以為怪異,不知其特立獨行之啟示意義,其實就是在演示老子明說的人類道德退化為物化 的失道喪德的五個階段或加入化外的智與信七個人性退化階段。
夏、商、週三代至東周春秋時代就已經禮崩樂壞。在《東周列國誌》中有全面暴露。史學家宋初大儒邵雍把三皇、五帝、五 霸、七雄比喻為春、夏、秋、冬四季,等而下之。但"反者,道之動"的歷史大園軌轉到唐,恰在園的中點,(即黑格爾所謂的否定)道德中興,起死回生,文化出 現盛唐局面,即大學問家,邵雍所謂"非唐不濟";而至宋朝物質文明達繁榮之極,出現印刷術,所以邵雍評價宋的物質文明為"非宋不存"對宋版書保存中華遠古 超人文化加以讚頌,人世間宋版書也珍貴之極,價格高昂。
若以宇宙的本質"道"論:宇宙之"大",在《說文·大部》中"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大、一:天也""大;善也;正也;陽也;"用人形來象徵宇宙之大,最好地說明瞭人與宇宙的關係尤其是在微型宇宙:地球上的地位。"人"在《說文·人部 》中"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即《陰符經》內說:"天性,人也。"人的生命生在宇宙內部與宇宙性格一致。
活摘宇宙中最貴之"人"的肝,腎,眼角膜,人皮,殺活人以醫待死之人在六十年前是不可能想像的,在中國大陸之外,也 是不可想像的,就憑宇宙允許這種邪行,宇宙本身就已衰朽之極。有的宗教徒說:"地球上發生的事,都是神允許的"如果真是這樣,這可能已是"人發殺機"的根 據。
《陰符經》中四種"殺機"的根據就是太極圖之園規定的"反者,道之動"其實質就是《退化論》沒有退化,就沒有衰老,就沒有死亡,萬物將永存,宇宙將無滅。事實上迄今為止,無論大、小宇宙都有成、住、壞、滅,和人有生老病死一樣。
《陰符經》中《三盜論》對地球的退化有具體的分析:
"天地,萬物之盜":
這是儒家達不到的深度,不可能理解。而且對天地稱之為盜,儒者更深為怪異,其實就是《道原經》中所說:
"載根之徒皆取生,道弗為少;皆返焉,道弗為多。"
萬物都從宇宙中取得生命,宇宙之道並不減少,萬物死亡,物質不滅又返回宇宙,宇宙之道也不會增多。
所以《陰符經》中有"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中華文化中獨特的認識論就是從提升自己身心的品質從人體即宇宙的原理中認識生命的規律,包括層層大、小宇宙,都有新 陳代謝,只生不殺,或只殺不生,生命和宇宙都將失去平衡。所以新陳代謝是宇宙的法則,是萬物與宇宙本身的反覆循環。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 芻狗"(芻狗,草扎的狗,作為祭天地的祭物)這是"天地,萬物之盜"的內涵。
"萬物,人之盜;"
這句最為深刻,黃帝醫經《素問·三部九候論》:"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說文·三部》"三:天地之道;三者,天地之數也;三元之功,同立於無,上下貫焉,是為三才"
《易經·度》:"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是謂三才"
《纂要》:"天地曰:兩儀,以人叁之曰:三才"
《禮記·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也"
都是指人與宇宙本來一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盛唐為太極園中的中間站,成熟的唐詩所展現的風華絕代的物質世界,都生動地反映在詩人的性靈之中,都是為"人"而存在的。
物在"天、地、人"之外,中國人常說的"身外之物"與人不能等同。"物"字從牛,從勿《說文·牛部》"牛,大牲也大 畜也。》古代的敬神祭物。《說文 ·勿部》"勿,旗也。"以獸為旗幟,這正好是唯物論的本質。唯物論的出現,是物質充滿人的視野之時代,只見身外之物,已遺失了與宇宙相通的人性:"自 己"。
人類的藝術史也反映了這個物化的過程:
莎士比亞的37個個劇本反映了"物":商品,貨幣對人性的排擠,銷蝕。在《馬克白斯》、(注 1),《王子復仇記》中統治者的人性變異,《威尼斯商人》中,高利貸的出現,《雅典的泰門》中對貨幣萬能魔力的經典台詞,無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萬物,人 之盜"的原理,盜取的是人性。
在列夫·托爾斯泰(注2 )的"戰爭與和平"中發西利公爵一家,是歐洲文明時代,俄國貴族被"物"侵蝕而人性漸消的典型,而但丁(注3)的《神曲》反映的是歐洲"文化階段"的形而 上的意識形態,"物"在其中沒有地位;歌德的《浮士德》(注 4)寫了60年,就是因為它要反映的是人性向物過渡的整個時代,魔鬼與天帝第一次打賭,反映的是"過去":天帝堅信人類精神力量不會在"物化"中迷失;浮 士德與魔鬼的第二次打賭,反映的是人類開始物化,只要生前盡情恣意的物質世界,死後靈魂就交給魔鬼,已不在乎,正是現代人類人生觀,玩世不恭,只有錢是實 在的;美國史詩《飄》(注 5)中,白瑞德的出現,巴爾扎克(注6)《人間喜劇》中《高老頭》的下場,《歐也妮· 葛朗臺》中老葛朗臺,緊抱著一桌金幣而死亡的不甘心與遺憾,都一步步地表現了"萬物,人之盜"的過程。至共產黨的出現達到頂點與極端,表面上反對資本主 義,實質上要把全球財產全部控制,以奴役人類。馬克思所謂"以工人階級為物質武器"說白了就是當炮灰,去搶奪人類全部財產。
從列寧、 斯大林到毛澤東一直堅持世界大戰不可避免,毛澤東的驚人言論 :核戰爭後只留下幾億人,只是為當奴隸,鄧小平為麻痺西方,不談世界大戰,遺囑中,仍然有與美國決戰的部署,至朱成虎曝 光對美國"清場"的前奏曲的同時,把中共前國防部長(注8)在軍內的兩次談話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公開,不僅是恫嚇,也實實在在暴露了共產黨要得到的是什麼樣的 整個世界:只要物,不要人!遲浩田氏所謂"死人是歷史發展的動力"講透了共產主義的實質,所謂"寧可與地球共存亡,共產黨也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就是這種" 物化"的極端,不能"共"全世界之財產,就挑起核大戰把地球毀滅!而地球的毀滅會在宇宙中有連鎖反應,共產黨實際上要毀的是宇宙,而與宇宙勢不兩立,那只 有"天滅中共"。中共再狂妄,發展秘密武器大反宇宙,也要被宇宙所滅。
《陰符經》中"天發殺機"針對的是天下至毒之中共,而"天人合發"那是因為"陰符"中"三盜既宜"即宇宙與萬物的循 環,人與萬物的循環,宇宙與人的循環的適度,已經被破壞,"三才既安"即天,地,人三者的和諧已不存在,"清場"正反映了中國大陸水不能喝,空氣不能吸的 生存危機,而有毒商品外銷只是一個信號,自然地理無國界,《陰符經》中《人,萬物之盜》正指出,人類的極端物化,無窮盡的掠奪資源:已把地球毀壞到生態滅 絕的境地。現在大陸中國人,譏為腐朽的中華文化,卻在中華大地,在"三才三盜"的人與自然的大循環中,取之於地球,又返還於地球,五千年來沒留一點一絲垃 圾,而現在已被毀壞成垃圾世界,連人也漸成垃圾,就是共產黨所謂的"征服自然,改造世界,改造人類"。
所以《陰符》中的"天人合發"中共首當其衝,可惜被共產黨邪教文化天天灌輸,熏陶的中外廣眾,若脫不開與中共之關係也會倒霉,救救他們,刻不容緩,還中華文化本來面目,告人以宇宙與人類的真相,會使智者更智,更加奮進,為拯救國人與人類而夙夜匪懈。
《陰符經》之最後說到宇宙與萬物由生到滅,向反面轉化的原因:
"陰陽相勝(由陽盛轉化為陰盛)之術,昭昭乎進乎像矣!"還是歸結到中華老祖先伏羲氏留下的太極圖之內偶外園的圖畫思維。
註:
1。莎士比亞,英國大戲劇家(1564-1616)
2。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大文豪( 1828-1910)
3。但丁:義大利詩人,《神曲》作者
4。歌德:德國大作家(1794-1910)
5。《飄》:美國女作家瑪格利特·米切爾( 1900-1948)所著之小說,改編電影,名《亂世佳人》
6。巴爾扎克:法國大作家
7。見網際網路上朱成虎全部講話
8。見網際網路上遲浩田軍內講話
来源:自由聖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