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症候群 新世紀文明殺手

作者:陳建惠 發表:2008-10-26 14: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陳代謝症候群亦稱X症候群,早在西元1920至193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直至1960到1970年代,有更多專家明確描述此病症的特徵,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胰島素等。

1988年史丹佛大學Reaven教授正式把此症候群歸因於胰島素阻抗性;1991年Ferrannini教授開始觀察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素抗性及高胰島素血症」有密切的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更於1998年將這些症狀的集合體正式命名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臨床表現,是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與糖尿病的罹病風險。其主要原因是,循環中,有過多來自脂肪組織的游離脂肪酸,這些游離脂肪酸會減少肌肉對血中葡萄糖的利用,使得血糖上升和造成胰島素阻抗。而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會使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代償胰島素阻抗,故血中高胰島素與游離脂肪酸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併發血脂異常與血壓增高,最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導致諸多的慢性疾病。

◎一般民眾可以自我檢視,若在下列5個項目中符合任3項,就是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

血壓:收縮壓超過130mmHg、舒張壓超過85mmHg。

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

血中三酸甘油酯超過150mg/dl。

腹部肥胖:臺灣的標準是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

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

一旦符合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時,就必須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因為這群危險因子的存在,與臺灣十大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密切關連性。

然而,這個症候群起初很少有症狀,可能只是像陳先生這樣,在健檢時,意外發現血糖、血壓、血脂肪有點偏高,或身材有點走樣。但在未來10年內,這些人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兩倍;罹患冠心病的死亡率提高3至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6倍!

「減重」是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務。肥胖病人可以半年內減重10%為目標,適度運動和節制飲食有助於縮小腹圍、降低血糖、血壓及血脂肪,進而減少伴隨這個症候群而來的併發症。

雖然目前的實證醫學還無法完全證實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所有病因,但卻有越來越多的實驗數據指出,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日益西化,日常運動量減少,以往中年人較易發生的乳糜血年齡正逐漸下降。

許多家長認為,青少年外表沒有肥胖情形,就不會有血脂肪異常的問題,甚至也不會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並不節制高熱量食物,也因為課業而忽略了體能活動的重要性。其實,這樣反而更容易輕忽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造成嚴重的後果。

青少年除了要定期做新陳代謝的檢查之外,也應避免吃精緻、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並且多增加體能運動,如此才能及早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