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幾大怪

發表:2009-06-22 14: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9年馬上就要走過一半了,經濟危機的陰影還籠罩在世界各地。在各國忙於應付經濟危機的進一步深化影響時,中國似乎又一枝獨秀,各項經濟指標顯示中國正在率先走出危機。那復甦到底是真相還是幻像呢?有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報表的八大怪異背離現象,這令人們不得不思考如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中國經濟復甦了?

52歲的瀋鵬在內地一個中等城市經營一家小型配件公司。2008年中,瀋鵬注意到電視和報紙報導的國外金融危機。開始,他覺得跟自己沒關係。但是到了08年年底,他的生意也開始受到影響。他的一個大客戶,一家出口生產企業開始讓職工「放長假」,而這家企業的訂單也銳減到過去的一半。瀋鵬體會到了「全球一體化」。他開始關注國內外有關金融危機的信息。

但是,今年農曆新年過後,瀋鵬感覺生意又好了起來。本地幾家大企業又開始開足馬力生產,他的配件訂貨量也明顯增多。這讓他多少有些困惑。國際上的金融危機不是還在加重嗎?怎麼感覺中國好像這麼快就過去了?

「4萬億計畫」刺激下的中國經濟各項指標似乎也在告訴人們危機已經過去。今年以來,首先是銀行信貸發放創天量,一季度即超過去年全年發放量。接著中國股市連創新高,資金流入呈「井噴」之勢;港股行情也持續看漲,堪可比肩2006年牛市。國內房地產市場也漲勢重現,今年前四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大增三至四成,而北京銷售額與銷售面積同比增長均超過了100%,京滬兩地的土地市場也相繼出現溢價成交盛況。

正當有些經濟學家宣稱中國經濟已經復甦時,也有國內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各地資產價格的大幅上漲和一些生產繁榮並非是經濟復甦了,而是更多緣於流動性過剩。

用《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的話說,就是目前市場博多的熱情,更多的是一種「流動性亢奮」。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則直言:「危機始於失衡,復甦之道在於恢復平衡,發達經濟體已大幅調整,中國經濟失衡則因刺激投資進一步惡化。」

地方政府哪來的錢?

去年中國政府宣布推出「4萬億」刺激計畫後,一方面是銀行信貸標準的極度放寬,2009年第一季度的信貸增加額是4.58萬億,幾乎相當與2008年全年的信貸增加額。這些資金錶面上大多流向了大中型國有企業,其中以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行業為多。

另一方面,在中央推出刺激計畫的同時,要求地方政府也拿出配套資金。而由於經濟發展的極度不平衡,很多地區拿不出配套資金。於是,各級地方政府通過以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為名的政府融資平臺,套取銀行的信貸資金。

最新一期《財經》雜誌(09年第12期)以「地方政府:融資的狂歡」為題發表的封面文章中指出:「這種融資平臺,數量從一地一個到多個,級別由省、市複製到縣,行業從城市建設、交通延展到新能源,規模由小至大,正在加速膨脹政府的融資能力。」

國內經濟學家瀋明高指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主要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投向基礎設施的人民幣中長期貸款近9000億元,是同期新增中長期貸款的50%,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各地方的融資平臺。」「這一獨特制度安排,使得政府以較少的財政資金撬動數倍的巨額信貸資金......」

在操作者眼中似乎沒有危機,對他們來說,惟一有意義的是財政和信貸的放鬆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最後的盛宴中,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然而這種「流動性亢奮」帶來的後果無疑是危險的,就像人過分的亢奮會突發心肌梗塞一樣。

4萬億的「強心針」能持續多久?

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中,中國長期以來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出口和投資,消費對GDP貢獻度不高。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非常高,2008年達到59%。所以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經濟,比如出口訂單的銳減直接導致了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廣東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大量中小企業倒閉和超過兩千萬農民工的失業。

而在投資方面,中國經濟又是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型」。1998年-2007年,投資和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中國因為投資增長率過快、投資佔GDP的比例過高,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當然產能過剩除了供給方面的原因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國內消費嚴重不足。

中國家庭收入增長非常緩慢,這種情況在農村家庭中尤為明顯。近年來,中國的工資總額佔GDP的比例約為12%,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高達50%-60%,世界平均水平為40%。中國GDP增長和家庭收入增長的一快一慢意味著,中國以犧牲自身消費基礎為代價創造了巨大的生產能力。加之中國的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僅覆蓋了少部分人,各地住房的價格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只能望而卻步,極大的抑制了百姓的消費。

很多經濟學家都曾警告過中國,如果國內消費無法啟動,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無法持續的。投資到了產能過剩的時候,再繼續投下去那就是浪費社會資源了,所謂GDP的增長只能是庫存的增長。

然而,這次所謂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畫」的推出,又一次將本已無比珍貴的資源大量投向了能源和基礎設施,這些產業雖然能暫時增加GDP,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加劇了本已過剩的產能。由此而帶來的股市、房市再次無理性瘋漲更是對本已失衡的經濟結構雪上加霜。因此民間把這4萬億稱為打「強心針」。

實際上,中國的實體經濟並沒有出現明顯好轉,這一點集中反映在企業運行的微觀層面。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仍在惡化,投資意願很低。尤其是從帶動就業最大的中小企業PMI數據來看,短期、中期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其中,木材加工業、金屬冶煉業、非金屬礦產業、紡織業和交通運輸業尤甚。

而且,各行業存貨持續增加,原材料生產企業和消費品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庫存持續增加,將會對生產形成一定的抑制。生產資料製造企業面臨的存貨問題較小,但在需求疲軟的形勢下,工業生產不太可能於近期反彈。

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指標,CPI與PPI繼續下行,均低於預期,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1.4%,連續第四個月下降;5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年同期下降7.2%,連續第六個月下降。由於PPI為CPI的先行指標,5月份PPI降幅大於4月份,表明實體經濟繼續處於緊縮狀態。

專家稱八對中國經濟數據背離 繁榮是假象?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信貸提高-生產好轉-經濟復甦-股市上漲」的分析邏輯值得大大商榷。目前,很多專家開始質疑新增貸款到底有多少用於實體經濟。比如,數據顯示,過去一段時間,M2與M1增速差距和M0與M1增速差距雙雙持續拉開,前者差距拉開表明定期存款增長較快,後者差距拉開表明活期存款增長較慢,加上2009年以來基本面並無明顯起色,意味著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新增信貸資金可能進入實體經濟有限。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說,「實體經濟還很脆弱,資金層面又很充裕。資金不敢進行實體投資。再加上前段時間股市已經跌到一定的低位, 持股成本較低,資金敢於進入股市。」他強調,「信貸資金可能並非直接進入股市,而是通過其他方式間接進入。資金是具有『流動性』的。」

經濟學家謝國忠則認為,目前企業將信貸資金投向資產市場完全可以理解,他說:「除非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變化,否則企業真的不打算投資。如果沒有出口,誰能成為他們的客戶呢?因此,企業拿錢投機,並非完全不合理。這肯定要好過企業拿錢擴張,因為那樣肯定賠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收集了今年以來的系列宏觀經濟數據,經過反覆比對後,總結出了八對中國經濟數據的偏離現象。

《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中稱,劉元春新近完成的宏觀分析報告發現,目前的統計數字矛盾,已經遠遠不在用電、投資領域,已經擴大到八大對立類別,即1、投資的高速增長與進出口加速下滑的背離;2、工業增加值上升與用電數字仍是負數的背離;3、工業增速上升與財政增速負數的背離;4、貨運量正增長與港口吞吐數據下降的背離;5、名義消費增長與實際消費增長的背離;6、股指增長與上市公司利潤下滑的背離;7、工業增加值增長與工業利潤下滑的背離;8、房地產銷售的增長與實際房地產投資的增幅很低的背離等。

劉元春判斷,數字背離的背後蘊含著中國經濟的更大風險,比如通縮實際在加深,就業問題異常嚴峻,外需下降可能未來更大,房地產可能去庫存化才剛剛開始,產能過剩更加嚴峻。因此目前的繁榮是假象。

這也正是為什麼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看起來不錯,但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非但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反而變得越來越尖銳的原因。社會整體的滿意度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