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研究者在染色體6p22.1上辨識一個「熱點」,包括一個組織蛋白基因叢集,認為與控制DNA轉錄和修補及抗微生物防禦有關,在第二類HLA區域的一部分中,認為自體免疫與這些精神異常有關。
國家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基因研究組主任Thomas Lehner博士向Medscape Psychiatry表示,這些研究整合成精神科基因學方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Lehner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在近期內無法運用到臨床,但是它可解釋超過30%的精神分裂症基因原因,以前只能解釋少部分病因。估計至少有70%的精神分裂症屬於遺傳。
Lehner博士對這些研究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其一為,這所有的1,000個基因,每個都有小風險,整合後對精神分裂症風險有這麼大的解釋力。Lehner博士表示,這提醒我們,腦部是一個複雜的器官,很多小地方出錯將會造成腦部有重大傷害。現在,我們可以聚焦在其他基因變化並尋找更多的樣本。
Lehner博士印象最深刻的第二點為,納入的基因位於第二類HLA區域,這表示與產生傷害及免疫有關。
【清楚的基因過程】
這三篇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的財團,均有接受NIMH的部分資助,全部都顯示與第6染色體(6p22.1)有關,已知該染色體與免疫有關,且控制基因如何以及何時啟動和關閉。
哈佛大學與Stanley精神研究中心的Pamela Sklar博士解釋,我們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運用一種新的方法辨識基因變化上有精神分裂症風險影響的分子特徵,Sklar博士同時也和哈佛的Shaun Purcell博士領導「國際精神分裂症財團(ISC)」這個研究團隊。
Purcell博士表示,個別看來,這些變化不會增加統計上的顯著效果,但累積起來之後,它們扮演重要角色,解釋將近至少三分之一、甚至更高的疾病風險。
顯示與精神分裂症有最強烈關聯的區域中,一個可疑區域為染色體22,這個區域比染色體6多出450種變化。統計類比確認,研究發現,不會只是與少數有大影響的一般基因變化有關,也不會只有少數變化。研究者表示,這包括了許多常見的基因變化,認為不同人的精神分裂症最後均可能追蹤到清楚的基因過程。
Sklar博士指出,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的基因風險有明顯的重疊,這是心智異常中很特別的。研究者發現,這些基因變化與常見的非精神異常,如冠狀動脈疾病、克隆氏症、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第1或第2型糖尿病之間沒有關聯。
【對少數已知DNA序列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分子基因(MGS)財團的研究,準確指出精神分裂症與染色體6調節之基因表現如組織蛋白區域之間的關係。細胞調節的基因根本變化,或許有助於解釋環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上的影響。
MGS的研究也發現,精神分裂症與染色體1的一個基因變化(1p22.1)有關,該變化對多發性硬化症有影響。
領導MGS的北岸大學健康體系研究中心Pablo Gejman醫師表示,其研究結果強調,不只基因,還有少數已知的DNA序列都與基因表現有關的重要性。生物科技、統計、人類基因、精神科學等各方面的進步,加上可以招募更多樣本的能力,使我們得以有可能找到新發現。
由Kari Stefansson醫師領銜、來自冰島雷克亞維克deCODE Genetics公司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的SGENE財團的研究,準確指出染色體6區域的變化位置,顯示與免疫和感染有關的過程。
研究也發現在染色體11和18之變化有關的顯著證據,與精神分裂症的思考和記憶缺損有關。根據該公司的新聞稿,單一字母變化(即單核苷酸變異[SNPs])之一,位於染色體11上、靠近神經顆粒素基因(NRGN)。NRGN是可能的藥物標靶之一,它在調節記憶和認知上扮演重要角色,這兩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倍感困擾的問題。
来源:國際厚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