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首先面臨的考驗就是,一旦景氣回溫,這些失去的產值是否也能同步復原。這就讓問題的核心,排除通通貨膨脹後的經濟成長力,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經濟成長潛力 (potential growth)"浮出枱面。
對歐洲國家而言,這波成長潛力的衰退現象將長達數年甚至更久,而此間流失的產值將一去不復返。一些歐洲官員甚至認為此刻歐洲正經歷類似日本 1990 年代,所謂"失落的十年 (lost decade)"危機。
相反的,美國強勁的生產力以及聯準會積極的護航下,反倒有可能讓美國或多或少補回這段時間失去的產能。該影響甚至會超過 10 年以上,因為經濟成長潛力縮減將損害生活水準、收入甚至國家財富。
影響所及可能會出現生產力下降、企業縮減投資、勞工退出就業市場、產能閑置以及金融市場無法順利將資金導入生產活動等等。
歐盟委員會在上個月公布的報告中提出警告,可能整整 10 年都會面臨產能流失的狀況,而且 10 年後歐洲生產力才能回到經濟危機前的水準;而這段期間失去的將永遠也追補不回來。
與美國相較,歐洲勞動市場受創並不嚴重,尤其是該區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失業率還連續 4 個月下滑,但這顯示歐洲的生產力較美國低很多。
瑞銀經濟學家估計歐洲今年生產力將下滑 1.4%,但美 國卻會上升 2.3%。
歐洲央行官員們也表達了悲觀的看法。原本一般預期歐洲今年經濟成長潛力會達 2% 甚至更高,但官員卻明確表示今、明兩年都不會超過 1%。
歐洲央行官員 Ewald Nowotny 說,無法挽救頹勢、回覆動能,就有可能如同日本一樣遇上失落的 10 年。
幾位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看法並不如此悲觀。不過他們卻也認為在 2011 年之前這波危機將會侵蝕掉歐元區 3.4% 的產值,較危機前短少數十億歐元。摩根大通的 Malcolm Barr 說,某些程度來說,這些流失的產值可能永遠無法追回。
他認為影響最大的是英國及瑞典,瑞士幅度可能會小一點。Barr 表示,美國在這段期間內大量裁員,因此產值縮水的狀況可能只是短暫的。
美國生產力年增率大都落在 2-2.5% 之間,而勞動力年增率約為 0.5% 或以上,因此長期以來都認為美國的經濟成長潛力為略低於 3%。
在這些數據的支撐下,儘管美國第 3 季生產力遽增 9.5%,也沒有造成通膨或升息壓力。
因此推估美國在接下來產值回補的過程中,也較不易引發大規模通膨風暴。
經濟學家 John Fernald 與 Kyle Matoba 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生產效能並未放緩,在這波經濟危機中依然維持原有的水準,整體國家產出也沒有下滑。
歐洲國家也展現了一些希望。德國認為只要能免除類似美國的裁員風潮,在工作崗位上的員工就能保有工作技能與動能。而人力資本才是攸關國家長期成長的關鍵。
這波經濟危機對各國政府該如何維持成長潛力是難得的考驗。假設這波嚴峻的衝擊並沒有引發主要體系的大地震,德國對勞動市場的維護就可能是正確的決定。不過一旦這波風暴掀起資源重整,以及產業結構的洗牌,那麼美國的做法或許才是有效的。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政策制定者愈擔心成長基本面遭受破壞,這個情況就愈有可能發生。身陷危機中對於挽救成長潛力的態度為何並不重要,因為無論成長的速度是快是慢,刺激方案都是必要的。
我們正處於轉捩點,而此刻正有機會讓世界因此大不同 。
這或許顯示出德國想藉此干預貨幣政策的渴望較美國更強烈,而對成長潛力的擔憂不過只是歐洲國家自滿的先見之明罷了。
来源:鉅亨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