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實習醫師的時候,曾經聽主治醫師講過一個笑話,大意是初臨證看病時,若遇到不知如何處方的病人,男生就開六味地黃丸,女生就開加味逍遙散,真可謂是一方走天下。雖是一個笑話,但六味地黃丸及加味逍遙散也確實是中醫常開的處方,用藥量排行榜上一直是高居不下。
俗話說 「十女九郁」,時至今日,或許應改成「十人九郁」更為貼切。生活在今日的社會似乎真正逍遙快樂的人並不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壓力,當壓力持續一段時間均不得解除,就常常會出現中醫所謂的「郁證」,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肝氣鬱結」,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肝郁」,若換成時下大家都能瞭解的詞彙,約略接近「憂鬱」。
造成肝郁的原因,常是肝因情志不暢,鬱怒所傷;以至於失於疏泄所致氣機郁滯。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常有:精神抑鬱、胸脅脹悶或竄痛,喜嘆氣,或乳房、臍下兩旁脹痛,大便失常,月經不調等等,而由中醫師把脈時常可把到弦脈。在中醫肝屬木,脾胃屬土,當肝出現問題最易使脾胃受到牽連,即所謂「肝木克脾土」。
中醫的肝有幾個主要功能,並不全等於西醫的肝。例如:肝藏血。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素問‧五藏生成篇》《注一》說「故人臥血歸於肝」。這也是中醫常強調不能熬夜的主要原因,半夜子時至丑時(PM11:00∼AM03:00)正是經絡循行至肝膽經的時候,若仍辛勤的工作,則肝無法發揮藏血的功能。又如:肝主疏泄。疏泄,疏通暢達之意。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調節情志和協助消化的功能。再如: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注二》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這也是中西醫常溝通不良之處。常有一些老年人的病患眼睛模糊、酸、澀,中醫大多第一個思考肝的問題,患者一聽,又急忙去檢查肝功能、照超音波,結果一切正常,於是便說:「中醫都亂說。」常使中醫蒙上不白之冤。
而千古名方—逍遙散,正是治療肝郁最常使用的方劑之一。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注 三》其主治就是「肝郁脾虛」,肝郁的表現如上所述,當進一步出現脾虛時則會有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現象出現。而開立出逍遙散時中醫師心中的那把尺就是「肝郁脾虛」,這也是中醫最主要的精神。
並非是因緊張而開逍遙散、並非是因胸脅不舒而開逍遙散、並非是因月經不調而開逍遙散,雖然逍遙散都可治療這些症狀,但開逍遙散真正的原因還是「肝郁脾虛」。所以不論是什麼症狀,只要是中醫判斷起來是肝郁脾虛,都可用逍遙散治療。另外,大家常聽到的加味逍遙散,即是逍遙散加上丹皮、梔子兩味清熱藥所組成,因肝郁了之後很容易化熱,使人出現熱像,故加味。
但肝郁也並非只能以藥物治療,如針灸太沖、足三里、內關、肝俞等穴亦可達疏肝效果。看一本好書,聆聽一段好的音樂,安排一段旅遊,下班後輕輕鬆松的散散步、騎騎腳踏車,與三五好友聊聊天,同樣可放鬆心情,亦是肝氣鬱結的一帖良藥。
行筆至此,仍有一點讓筆者十分擔心的事。記得以前大學上方劑學的時候,常常老師在台上介紹完一個方劑,我自己就會覺得,我就是這個樣子,我要去買這個方子來吃。等到下個星期介紹別的方劑,這種感覺又會重現。後來一問同學,大家都有同感。
所以希望各位讀者切勿自行診斷,自行處方,自行服用。想服用中藥仍須由中醫診斷處方,因按照書本生病的仍是少數,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差異,雖同是逍遙散證,可能都須再做一些加減,才能成為真正適合自己的專屬方,服後才能逍遙。
◎ 注一、注二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兩大部分,各八十一篇,為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學典籍,也是中醫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幾千年來,中醫學在理論研究和臨床治療方面,均不斷的提升,但有許多帶有根本性的醫學觀點,基本上都是源於《內經》。
現存《內經》的內容,不是一個時期的作品。一般認為《內經》約成書於戰國至漢代,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可視為從戰國到西漢的醫學總匯。其主要內容包括:陰陽五行、人與自然、髒像、經絡、病因、辯證、論治、針灸、養生等方面。
◎ 注三
《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為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編寫,全書十卷,附指南總論三卷。所收方劑均為民間常用的有效中藥方劑,記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製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臨床方書。
来源:uho優活健康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