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白髮的伍子胥(圖)

作者:張明 發表:2010-08-05 20: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夜之間,鬚髮盡白,因而可以安然遁出昭關,這是流傳民間,有關伍子胥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我們從這個故事的普遍流傳,就可以明白,伍子胥亡出楚國的遭遇,是受到許多人的同情。

這件事情要從楚平王替他的兒子─太子建往秦國娶親開始講起。根據《史記、伍子胥列傳》的記載,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擔任太傅,另外一位費無忌擔任少傅,不過這位費無忌為了討好楚平王,竟然利用被派去秦國替太子建娶親的時候,趕回楚國向楚平王說:「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簡單地說,就是建議楚平王去搶原本要嫁給兒子(太子建)的秦女,作為自己的妻妾!更荒謬的是,楚平王竟然也就這麼作了!

楚平王初以伍奢為人質,要脅伍子胥和伍尚兩兄弟,一起前去面見楚平王之時,身為父親的伍奢就已向楚平王表示:「尚為人仁,呼必來。員(即伍子胥)為人剛戾忍詬,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禽,其勢必不來。」也就是說伍子胥知道,楚平王以父親為人質而召見他們兄弟,目的正是要將伍家一網打盡,以伍子胥剛戾忍詬的個性,一定不會接受楚平王的要脅。後來楚平王所派遣的使者召喚伍子胥和伍尚兩兄弟時,果然如伍奢所預料的一樣。

我們來看《史記、伍子胥列傳》中伍子胥和伍尚兩兄弟,在面對楚平王所派遣使者召喚時的一段對話: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讎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父之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拉滿弓)執矢(箭)向(對著)使者,使者不敢進。

伍子胥認為,楚平王以父為名召見他們兄弟二人,只是個藉口,一旦兄弟二人一同受命,不僅沒辦法救到父親,連他們兄弟二人都會被斬草除根。基於這個認知,伍子胥主張兄弟二人都不要受命應詔。伍尚雖然也同意這個看法,但卻以為兄弟一起不受命而逃去,萬一日後無法替父親報仇,將會讓天下人恥笑他們兄弟二人為了保命而不顧父親的生死;再加上伍尚認為本身為父親報仇的能力,遠不如伍子胥,所以便自願留下來與父親同死,勸伍子胥單獨逃去。我們看「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這段文字的描述,可見伍子胥不僅有智慧,也具有相當的武力。

然後伍子胥開始一連串的逃亡生涯,先到宋國與太子建會合,再一起投奔到鄭國;由於太子建欲替晉國作內應滅鄭國之事暴露,被鄭國所殺,伍子胥與太子建的兒子勝再一起投奔到吳國,然後再使專諸刺殺吳王僚,扶佐吳國的公子光取得吳國國君之位(吳王闔廬)。到了這個時候,伍子胥想要為父報仇的心願,已經不只是說說大話而已!

後來伍子胥雖然得以率兵攻入楚國國都郢城,由於找不到現任的國君楚昭王,而仇人楚平王又早已去世,所以伍子胥便「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對於伍子胥這種報仇的行徑,曾經是至交好友的申包胥批評他說:「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音ㄌㄨˋ,侮辱之意。)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

不論伍子胥報仇的理由有多麼堂皇,掘墓鞭屍的行為確實是做得太過火了。後來伍子胥被吳王夫差將他死後的屍骸,放入皮革丟棄於江中,司馬遷在〈伍子胥列傳〉文後說:「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真是令人足生警惕。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