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的小孩子有哪些問題亟待改正?脾氣大,不聽話,傲慢,懶惰,自私等等。而人之初,性本善,為何善良的本性被遮蓋了?要戒除驕奢淫逸,應如何著手,怎樣揚善救失?夫妻、家庭成員間相處之道應如何?請聽蔡禮旭老師娓娓道來:
(一)從小有禮貌,一生遇貴人
我先自我介紹,孔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在禮節當中首要的要介紹自己。我姓蔡,禮貌的禮,旭日東升的旭,我叫蔡禮旭。從小我有一個習慣,只要長輩到我們家裡來,只要聽到長輩的聲音,不管我身在何處,我會馬上快步,就像剛剛快步跑上來一樣,走到長者的面前,跟這個叔叔問好:「叔叔好!」「阿姨好!」諸位朋友,這個動作重不重要?諸位朋友你們教了沒有?我們很多時候,人生覺得很重要的事,都記在腦子裡,但是都還沒有教給我們的孩子。甚至我們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都沒有開始做。所以小時候養成的這個禮貌,所謂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記得有一次我在乘電梯的時候,進來了一個女士,一進門的時候我就請教她:「請問上幾樓?」諸位朋友,你上電梯的時候,會問別人上幾樓的舉手。沒有人舉手?我終於體會到中國人的美德叫做謙虛,做到了都不敢叫人家看到,積陰德。我問了她,相信她的心中會有一股暖流冒出來,居然會有年輕人這麼客氣。我跟她自我介紹,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女婿)同音]。」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娘]。」結果這麼一講我就跟她聊了起來,一聊才知道她的女兒和我是高中的同學。所以,我的體會很深刻,就是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們老祖宗很多聖賢的教誨,要用你的人生去體會。
我在三百多場演講當中,接觸了非常多全國各地的朋友,確確實實每一個緣分都來之不易。我從海口飛到深圳,再從深圳開車過來,加起來應該超過一千公里了,確實是千里來相會。而知緣還要惜緣,我們珍惜這個因緣,而珍惜這個因緣之後,要再造更好的緣分。這個緣分遇到之後,要到哪裡去造緣?當我們真正領受了聖賢學問的時候,要在我們的家庭當中,造圓滿的因緣;在我們社會當中,造安定和諧的社會,在我們的國家當中,造中國人的強盛,造民族文化的復興!那我們這個緣就是真正的往圓滿的方向去發展了。
剛剛提到的:「不學禮,無以立。」所以禮貌的態度,對孩子一輩子都很重要。我在教書的時候,有機會跟家長溝通,我跟家長講,你的孩子這一輩子,能不能遇到貴人,我現在就看得出來,因為我教的學生都是五六年級,有的都比我高,家長一聽到這話,眼睛馬上瞪得很大,耳朵也都豎起來了。我就跟他們說,我說一個孩子一生能不能遇貴人,不是他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去燒香拜佛,跟觀世音菩薩說:「哎呀拜託,我的兒子姓什麼叫什麼,希望他畢業之後,能夠找到一個好公司,能夠有一個好首長提拔他。」而且那個香是用幾百塊錢買的。假如孩子本身從小就傲慢無禮,每天去燒香拜佛有沒有用?沒有用啊!任何事情要從根本下手,這樣我們才是活在理智、活在明白之中。所以我跟所有的家長講,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貴人,最重要的是他對長者有沒有禮貌的態度;他對於有經驗有智慧的人,他有沒有受教的態度。這個決定他的一生能不能遇到貴人。我自己在這一點上,體會特別深。
我有一次去澳大利亞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到了澳大利亞,我學了一門科目,叫做《弟子規》。你們手上有沒有這本叫《弟子規》的書?《弟子規》教導我們對長者的一種態度;就是要時時恭敬長者。其中有一句教誨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意思就是說侍奉別人的父母,也要跟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樣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也應該跟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恭敬。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講,你們可以深刻體會到父母的生育、養育、教育的辛勞,那別人的父母辛不辛苦啊?別人的父母辛不辛勞?一樣辛勞啊!別人的父母也同樣每天在為家庭,在為整個社會、國家付出,所以所有人的父母都值得我們尊敬。我學了這句話之後,回到了寢室,差不多有七八個長輩跟我們一起住,就是一個一個來開始問候。請問:「你是那年生的?」有一位長者比我父親年紀還要大,我馬上說:「唐伯伯您好!」諸位朋友,這一個躬鞠下去之後,當我抬起頭來一看,這個長輩笑得合不攏嘴,他說坐飛機飛了幾萬里,還收了一個侄子,很高興。後來我又給旁邊一位問候:「陳叔叔您好!」這時突然有一個叔叔跑過來,他說:「我也要,我也要。」事後我才知道這個叔叔非常有智慧,他是要來給年輕人創造機會,所以他自己跑過來說我也要當叔叔。我就跟他說:「盧叔叔您好!」這個躬鞠下去之後,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隔天下午其他人都不在,剛好就是這一位盧叔叔,跟我在房子裡面,盧叔叔馬上把我叫到客廳,坐了下來,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
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他就坐在我的旁邊,我只覺得他和藹可親,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來歷。後來一聊下來才知道,這個盧叔叔曾經是雅馬哈的總裁。諸位朋友知道雅馬哈(YAMAHA)嗎?這是生產電子琴、鋼琴,生產一些汽車的公司,底下的員工八萬人。諸位朋友,八萬軍隊給你帶,你敢不敢帶?所以這麼一聊我就瞠目結舌,只恨自己有眼不識泰山。現代年輕人出去找工作,會不會看人啊?看到一些人講得口沫橫飛,講什麼樣的人物我都認識,就佩服得不得了,就被他牽著鼻子走。其實越有能力智慧的人,越有涵養越謙卑。
孩子看人的能力要不要學?什麼時候學?很多能力是要靠日積月累形成的。盧叔叔跟我講兩個多小時,把他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無私的給我分享,給我教導。其中有一句話我印象最深,他說一個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要記住一句話:「對待自己,要趕盡殺絕;對待別人,要厚道三分。」諸位朋友,你們可不要回去之後,拿著刀對自己,那你就把我的話聽錯了。對自己趕盡殺絕,是對自己的壞習慣、壞習氣,不能跟它「與狼共舞」。發現一個缺點,就要全心全力把它改過來,要有趕盡殺絕的決心。而對別人應該多多寬恕,多替對方著想,所以要厚道三分。諸位朋友,這一句話是不是盧叔叔發明的?相信諸位朋友一定知道,中國聖賢有一句教誨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是盧叔叔用了更深刻的言語,把它生動地表達出來。事實上,跟我們聖賢的教誨是完全相應的。在這兩個多小時的過程中,我是全神貫注在吸收,聽完之後,我的情緒很激動,我的腦子裡只想做一個動作,諸位朋友,知不知哪個動作?我在那個時候充滿了感恩的心,只想跪下去謝謝他。我在這個當下真正體會中國人最重要的兩個態度,一個就是孝心,一個就是尊師。
孝道和師道維繫中國四千多年的歷史而不墜,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歷久而彌新,靠的就是孝道和師道。假如孝道和師道不存在了,中華文化會斷了。所以當一個長者無私的把他的智慧奉獻出來,我們只有深刻的感謝。所以我當時就馬上跪下去了,這個盧叔叔,練過柔道,所以身手矯健,馬上就把我拉起來說:「啊!使不得。」就把我拉起來了。從那天以後,每天吃完早飯、中飯、晚飯,吃完他就說:「來,我們去散步。」然後就問我:「今天的課你聽得怎麼樣?」我就開始跟這個長者報告,報告完之後,盧叔叔就講「你看的不夠深,用的不夠廣」,就分析給我聽,這樣手把手教了兩個月。
我認識盧叔叔已經一年多了,只要我人生有任何疑惑,我只要打一通電話給他,他都會非常認真地把他的經驗給我分享、教導我。所以諸位家長,請問我的能力能得以增強,我花了多少錢?請問我攀了多少關係?我們現代人的思維非常複雜,把事情想得很困難,錯綜複雜。其實,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理,那是最簡單的。只要你的真誠心,你的恭敬心流露出來,你的人生,你的機遇,就會有很好的變化,這是我的一個深刻的體會。
所以面對我的學生,我一定要教他如何尊敬長輩,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所以我告訴家長,我說:「教孩子一輩子有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重要?還是讓他把九十八分變成一百分重要?請問現在的家長是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後者」!)那我們大人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那孩子學到什麼?孩子學到講一套然後底下做一套,是不是?所以,我們為人家長真的要冷靜下來思考,你可不能隨波逐流啊!這個隨波逐流到底往什麼樣的方向去,你要清楚啊。我有一個學生,他補習補了四科,有一天晚上找我,我說同學,你可不可以補少一點,補兩科就好。這個孩子非常嚴肅回答,他說老師啊,不行,我們那一巷子,通通都是補習四科。人生累不累啊?像趕鴨子一樣,也不知道往哪裡去。看別人都走了,我不走,就覺得好像怪怪的。依據我們的分析,錢花了不一定有效果,錢花了還有副作用。我們要善於分析孩子的狀況。所以我教過的一個班的前十名,剛好五個沒有補習,五個有補習,我就斷言,上完初中之後,沒有補習的人一定會開始超越有補習的同學,其實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為什麼呢?我觀察了所有補習的孩子,第一個:上課比較不專心。因為他坐下來,今天講的內容假如補習班已經教了,他會告訴旁邊的同學說,這個我會了,這個我學過,自己課堂上不專心還干擾別人;假如今天教的補習班還沒有教,他心裏會想,反正晚上補習老師都會教,所以他的心沒有完全專注在學習。他沒有完全專注學習一堂課不打緊,問題是當這個不專心學習的態度一形成會影響他一輩子!
第二個是這一些補習的孩子,考試前絕對是臨時抱佛腳。我看一些沒補習功課的同學,一到考試前他們自己在劃重點。已經補習的孩子,都等著補習班老師,發給他的那一些重點做整理,然後每天就在哪裡看那一張,拚命背,這個叫囫圇吞棗。考試剛考完了,他就說:「啊!考完了!」囫圇吞棗的東西都丟掉了,通通都還給老師。學的東西沒學到,讀書的態度、讀書的方法,有沒有形成?孩子的用功,孩子的才能,不是花錢花出來的。孩子的用功,孩子的才能很多時候是陪出來的,當你陪伴他的時候,他會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一種關愛。而當你只是花錢,父母從來不陪的時候,你給他一個交待,他也會給你一個交待。交待什麼?「爸爸,九十分,好了,我要去麥當勞」,「爸爸,九十五分,你說要給我買一臺遙控汽車。」有沒有?他是給你交差,不是給自己交待。所以我們家的姐弟從小至初中是從不補習的,我父母做了一個最省力的動作。
其實教育只要抓到核心重點,並沒有想像中這麼複雜與困雜。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講過一句話說:「好好唸書,多唸書啦,以後對你有幫助啦。但是只要吃完晚飯,小孩會不會翹起二郎腿在哪裡看電視,小孩敢不敢?不敢。因為父母在晚飯後都看書或者做其他事務,我們姐弟絕對也是跟著看書了。在我的記憶中,父母不是叫我們趕快去看書,我母親每次十一點、十二點上來都是催我們「去睡覺了,不要念了」。所以有時候我母親腳步聲才到,我兩個姐姐就開始模仿我母親講話,「去睡覺了,不要再看了」。我的姐姐是博士畢業,沒有人催她唸書,因為養成習慣了,養成習慣慢慢就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這一點上,常有家長到國學啟蒙中心,找我聊教育孩子的問題。他們一進門前五分鐘都講:「唉,我的孩子又自私,我的孩子又不願吃苦,我的孩子又懶惰。」我們讓他一吐為快,沒有插嘴,講了差不多五分鐘,看看差不多了,我們趕快安慰他(她),「來來來,喝杯水」。我說你孩子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兒?你孩子不用功喜歡看電視,是結果。原因出在哪?這個家長被一問,傻了,好像這輩子沒人問過這個問題。好像孩子不用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功了,所以常常會說:「你看人家的孩子都用功,就我的孩子不用功。」也不瞭解為什麼人家的孩子用功,攀比攀到最後,會累死你,也會累死我們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我們應該深入去瞭解他,順著他的材氣,順著他的一種特質去發展。後來我就跟他舉一個例子:很多的家長,晚飯後就坐在電視機前面,在哪裡看電視。看到孩子不用功不好學,他們就會催他:「七點半了,去給我看書。」那個孩子依依不舍,眼睛看電視,心裏在想「歌星下一首歌要唱什麼?女主角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走的過程緩緩的,到了樓梯口還抱著樓梯的柱子,久久不肯離去。母親不得不下最後通牒,「你再不上去我打你一頓。」他就只好爬上去了。請問他坐在書桌前面的時候,在想什麼?他縱使坐了兩個小時,也只是給誰一個交待啊?當我在敘述這一段的時候,那些家長都笑得不行,他們為什麼笑得不行啊,這我們就不要再追問了。
所以事出必有因啊,我們要有理智把原因找出來,把正確的身教、正確的言教,灌輸到孩子的心裏和行為之中。我們為人家長要深刻體會到,做哪一些事才是真正對孩子好。我們不能總是說這句話:「我很愛他,我是為他好啊!」這句話有沒有說服力?沒有啊。這句話一出去,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就範,我這是為你好,但是愛之足以害之。你愛他的方法錯了,你就可能把他引歪了。比方說這一句話:「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其它你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話對不對?不對。不對的事有沒有人在做?教育孩子是用理智還是用感情?還是一味投其所好?這是值得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曾經有報導,學生上了大學,沒有一個月就被退學。為什麼?生活能力極差,給同學添麻煩,給老師添麻煩,到最後學校把他勸回來了:你還是回去先學學洗衣服,學學擦桌子,學學如何把書擺好吧!所以現在有一句話形容這些人是「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我們為人父母,要能高瞻遠矚。這樣的孩子,縱使他把北大讀完了。諸位朋友,你覺得他會有大成就嗎?不會。現在每一年從高校、研究所讀博士畢業出來的人多不多?失業的多不多?多。而且是大學以上畢業的失業率,會超過高中專科畢業的,為什麼學歷越高反而失業率越高?因為一些比較低級的工作,大學以上的不肯去做,不肯去接受磨練。而高中畢業或者專科畢業,他覺得我自己還不如人,所以我應該從頭做起,這個心態至關重要。所以他(大學生)沒有學習為人處事的態度,只是在追求一張文憑。這張文憑到底對孩子一生是好是壞,還很難講。我有一個朋友研究所畢業,有一天他剛好回家,他母親叫他做一點家裡的雜事,做完之後他母親剛好走過來一看,就說你怎麼連這麼一點小事都沒做好,怎麼這麼笨吶。母親話才講完,我這個朋友眼睛瞪得很大,很不高興的說:我都念到研究所了,您還罵我笨。諸位朋友,研究所給了他什麼?研究所沒有教他要有謙卑的態度,養成的是傲慢:我都念研究所了,你還罵我笨。所以盧叔叔說,他喜歡帶大學的畢業生,不喜歡帶研究生,因為帶研究生,還要先把他的面具去掉好幾層,很累。反而是大學畢業生比較好,所以他的孩子在國外念完大學之後,他趕緊把他接回來先磨練,心想再給你念兩年研究生,我講的話你都聽不進了,還是先回來磨練,知道要增長那些能力,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將來有發展的時候,再去半工半讀。
所以我們一直希望孩子有很高的學歷。但是我們冷靜地思考一下,這麼高學歷的人,失業率為什麼這麼多?當你的孩子沒有生活能力,拿個研究生文憑出來找不到工作,這個時候誰最煩惱?父母啊。你還得每天去拜訪朋友,幫他找工作。這種活你會幹到什麼時候?你會幹到眼睛閉上的時候,腦子裡還在想,累死了。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請問現在企業家覺得有沒有人才,現在各行各業的領導人,他覺得人才很多嗎?不多。每一年從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人滿街都是,結果企業家、領導人說人才不多,問題出在哪裡?請問企業家希望的人才是什麼?是他有很高的學歷嗎?他要的是他的事業發展。不是要拿著你的學歷去告訴別人,你看我的員工學歷都這麼高,有什麼用?學歷很高不懂做人的時候,是拖企業的後腿。
有一個老師,開了一個幼兒園,也招了很多學生,剛好有一個客人來,他就帶著屬下幾位老師,一起去赴宴。這幾個年青的老師都是湖南人,客人是廣東人,諸位朋友,要點什麼菜?當然點廣東菜嘛。結果這幾個年青的老師,就一直在那邊議論,這些菜怎麼都沒有味道。後來有一道辣的菜上來,幾個人馬上搶著夾菜就吃。這個老師坐在哪裡,如坐針氈。諸位朋友,這樣的員工你敢不敢用?不敢啊。假如他是研究所畢業的,要不要用?所以企業真正要用的是什麼人?是懂禮節,有擔當責任的人,有德行品德的人,才敢用他,而且才敢大大的用。所以現在需要的人才,是有德行,是有擔當的人。請問我們現在的孩子,是不是往這裡發展?我們要帶領孩子往一個正確的方向走,讓他今後的人生有大發展。
其實現在企業覺得缺乏人才,不僅是中國的情況而已,而且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有一天我看到一則報導,美國針對八千多位中學生,做了一個心理測驗。測驗結果出來之後,百分之七十一的學生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打過人,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在商店裡偷過東西。而品德測驗的結果是百分之九十六的孩子,覺得他的品德良好。諸位朋友,有沒有聽懂,百分之七十一人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人打過架,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偷過東西。結果是百分之九十六的學生認為他品德良好。諸位家長,孩子現在的標準在哪?自己覺得對的就是對的,自己覺得不對的就是不對,這樣的標準危險不危險?所以美國的總統非常重視,馬上撥出巨款,要用錢解決問題。本來這個品德管理的經費是兩億五千萬,馬上把它提高到七億五千萬。
中國的教育是「身教則從」,真正自己要立身行道,孩子跟著很歡喜,他看到父親就很尊敬很佩服。但假如你只是言教,什麼都沒有做,到最後孩子一定跟你對著幹。所以現在重視品德,重視德行,不僅只有中國人,是全世界重視起來,全球的大企業都在省思。做企業不單是怎麼把杯子做好,不單單是把這隻麥克風做好,你的生意就可以長長久久,不是。在一九九五年,英國有一家銀行,叫巴林銀行,兩百多年的基業,因為一個新加坡的期貨員,挪用公款炒期貨,嚴重虧損,結果兩百多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二零零一年,美國第七大企業安然集團,因為兩個領導人挪用公款,在會計帳裡面動手腳,全球第七大企業安然集團,一年營業額幾千億美金,跨了。外國人已經發現,不是把東西做好就好,不是把客人服務好就好,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品德,直接關係到企業的長久發展。
所以西方的管理學,從TQM全面品質管制,T是TOTAL,Q是QUALITY, M是MANAGEMENT,所有學過管理的人一定知道 TQM,從TQM開始修正到TEM,即全面的道德倫理的管理,這個時代到來了。所有這些連鎖的企業要用一個人,這個人必須先上幾個月的課,觀察之後才能用。諸位家長,請問他上一個月之後,他的品德就馬上轉了嗎?不能。你的孩子假如從小就紮下品德的根,你的孩子一出社會,企業家一看,絕對覺得和其他孩子截然不同,你還怕你的孩子沒有工作的機會,沒有發展的空間嗎? 特先生去應聘的時候,看看旁邊坐著都是名校的研究生,他自己沒有那麼高的學歷,所以他想既然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我以平常心對待就好,結果他一進門去,還沒有到主考官的面前,剛好看到地上有一張紙屑,這位未來特公司的老闆,馬上彎下腰把它拾起來,丟到垃圾桶,然後再走過去坐下來應聘,結果主考官跟他說:「你被錄取了。」他自己還沒有回過神來。為什麼會立即錄取他呢?一個連小事都辦不成的人,能不能辦大事啊?
歷史上有一個故事,講到有一個孩子,從來都不打掃房間。有一個長者進門去,他說你怎麼都不把地掃一掃,小朋友回答說:「我的手是拿來掃天下的。」氣魄好不好?好啊。很多家長如果有這樣的孩子恐怕他睡覺睡到半夜都會欣慰地笑。你不要笑得太早。「爸爸,我以後賺大錢,一定買房子給你住,一定買好車子給你開。」不僅是大男人會講花言巧語呀,連小孩也很會講花言巧語。這麼一講呢,你就真希望二十年之後,會有大房子,年紀小小跟你講話都沒禮貌,也不會幫你做家事,那你每天就在盼啊盼,盼什麼?盼房子。要活得明白啊!孩子如果真的有孝心,絕對不會等二十年,會在當下對你體貼,當下對你感恩,這才是真實的。所以一屋不肯掃,怎麼可能掃天下?!所以盧叔叔每一次去巡視分公司,他說我一定先到分公司主管的桌前,先看看他東西有沒有擺整齊,再把所有的檔案拿出來,看有沒有好好整理。如果連這一點小事都不整理好,我不相信他能辦大事。所以真正有前景的企業,他一定會用有高智慧的領導者。而有高智慧的領導者,看人准不准?是不是看穿像我這麼帥的西裝,就可以逃得過,是不是?不可以自欺欺人。
我在澳大利亞的時候,我們輪流洗碗,輪流工作。剛好有一天我在那裡洗碗,盧叔叔從後面走過去,突然又回頭跟我講了一句:「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看我洗碗就知道我太好命。我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會流露我們的修養,流露我們的品德,流露我們的家教是多少。瞞不瞞得過這些長者的眼睛?瞞不過啊。未來所有的企業,要用的是真正有品德,能擔當的員工。諸位家長,你的孩子具備了嗎?假如你的孩子從三歲就開始紮下德行的根,你這一輩子的生涯規劃,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德行的根不扎,我敢跟你保證,你這一輩子不會活得很清閑、很安適。因為現在社會污染很嚴重,你還要擔心他交什麼朋友,往後要擔心他娶什麼老婆,還要擔心他以後同事是什麼樣的素質,你擔心不完啊。閩南有句話說「樹根扎得深,不怕颱風吹」。颱風比喻什麼,比喻社會的諸多境界,污染和挑戰。只要孩子的德行夠深,他不會被吹倒。所以,諸位家長,栽培一個孩子不要從技末下手,要從根本下手。根本在哪?在德行!
有一個老師,他暑假過後,接到一個家長打來電話,她說:「張老師,謝謝你,我的孩子暑假期間進步很多。」諸位家長,孩子進步最多的是什麼?所謂幾加幾等於多少?等於O算是不錯了,加會等於負數的情況更多。所以休息兩天就有一點小變化,休息兩個月會有大大的變化。一般的老師面對暑假後回來上課的孩子,都要從頭整頓一遍。結果這個家長打電話,跟老師感謝說,暑假期間,女兒進步很多,她說有一天我太累了,躺在床上就睡著了,被子也沒蓋,後來醒過來,身上已被子蓋好了,母親很歡喜,自己的女兒幫她蓋被子,這個可能是學了《弟子規》「冬則溫、夏則清」這句話。這個是東漢黃香的故事,冬天天氣很冷,父親身體又不好,天氣太冷,黃香能去體恤父親身體不好,趕快臥到被窩裡去,先暖好了再請父親上去睡覺;夏天天氣很熱,黃香自己先拿扇子把席子扇涼,再請父親來睡。
所以我們推廣中語文化,不止要教孩子「溫被」跟「涼席」這兩個動作,而且要從這些文章中體會更深含意,要告訴孩子:我們為人子女的,在經濟上等很多方面,沒有辦法幫助父母馬上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一定可以,把這些關懷和幫助體現在生活點滴當中。我們多去付出,多去盡心盡力,我們每天的付出,絕對都能讓我們父母,歡喜得不得了。所以要鼓勵他們,也期望他們,能夠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去看到父母的需要,所以這孩子幫媽媽蓋被子。有一天媽媽進門聞到面的香味,隨口講了一句話「你爸爸回來了嗎?」這母親想可能是孩子爸爸把食物買回來了,小女孩說爸爸沒有回來,媽媽說那怎麼會有面可以吃,孩子講:「媽媽是我煮的。」她媽媽很驚訝,「平常你沒有煮過面啊,你怎麼會煮?」小女孩說:「媽媽,我常常在哪裡看你,這個抓一下,那個也抓一下,所以我今天也試試看,也抓抓看。」面好不好吃啊?哦,你們怎麼都知道,這個面一定好吃!這個家長說確實也煮得不錯,不是苦中作樂,確實煮得不錯。諸位家長,從這一個故事過程,請問這孩子具備了哪些能力?具備了哪些態度?她有什麼?還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有嘗試的心。自己動手做,一個孩子能主動動手做,他的做事能力,會隨著每天所做的而提高。每一件事會怎麼樣?會提高做事能力。所以這個孩子所具備的能力,對他一生重要不重要?重要!而這些能力的內在動力,從哪裡出來,從哪裡?從他的孝心,從他的德行出來。
諸位家長,一個孩子有孝心之後,你要不要每天都拿著鞭子,在旁邊說「給我唸書」,要不要?一個孩子真有孝心,他知道「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對他的期許他會盡力的去完成。「身有傷,怡親憂」,所以這樣的孩子不會糟蹋身體,他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身體是父母給我的,不敢毀傷。不能亂傷害身體,孝之始也,這才是孝順應該做的事情。所以當孩子懂得珍惜身體,懂得全心全意讓父母歡喜,也懂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會不會打架?每天打架誰最傷心啊,父母最傷心。所以當他有這份孝心,他會延伸到所有的處事待人接物態度上,所以這個叫抓到根本,孩子所有的行為就規範起來了。
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當我們掌握了孩子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明白做人的道路,才能引導他走上正道。所以,當我們在計較九十八分和一百分當中,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這一個執著帶給了孩子什麼,不該有執著要懂得放下。
一個故事很有意思:宋朝有一個菩薩,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肚子很大,然後臉呢?笑口常開。假如你的孩子像彌勒菩薩這樣,好不好?諸位朋友,不是說身材啊,我是說他能笑口常開,他能大肚能容,能有寬容的心,這樣好不好?很多人就問他,「布袋和尚,怎麼樣學聖賢,怎麼樣學聖賢的學問?」布袋和尚馬上把他的布袋,往地上放下去。旁邊的人若有所悟,學聖賢要先放下,放下什麼?放下錯誤的認識、放下不必要的執著。結果旁邊這些人很會問,他說布袋和尚,放下以後要怎麼辦?布袋和尚把布袋拿了起來,拍拍屁股,走了。一句話也沒說。拿起來,拿什麼起來?拿起人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拿起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那你的人生,就可以越走越踏實。所以我們要放下該放下的,提起該提起的。
(二)西方學者讚嘆孔孟學說
現在我們要來思考,如何才能教孩子一輩子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請問要怎麼教?今天大家知道,正確的態度觀點重要,一直在心中蕩漾,但是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諸位家長,你們要不要今天聽完課之後,馬上跑到書市去,不論古今中外買它三幾十本回家?這樣好不好?如何教育孩子?學之道,貴以尊。學東西學雜了,「雜思而不訓」。學得太多你會頭昏腦脹,今天翻這一本前蘇聯寫的,明天翻一本義大利寫的,後天再翻一本英國寫的,你的孩子變成什麼?變成實驗品,很可能變成小白老鼠。今天餵它吃這點,明天餵它吃別的,都吃不一樣的。這樣好不好?這樣不理智啊。
諸位朋友,現在流行看心理學,有沒有用?很多人買心理學的書買了一大堆,我請教一個問題,一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出了一本書,六十歲又出了一本書,請問你要看哪一本,四十歲的還是六十歲的?(聽眾:「六十歲的。」)好,掌聲鼓勵一下,掌聲鼓勵是代表他有勇氣說出來,這位朋友,假如他八十歲又寫了一本,你要看哪一本?(「看八十歲時寫的。」)好,不要鼓掌了,你把你的人生,賭在一個人的想法;你把孩子的一生,賭一個人的想法,你把你世世代代,子孫的思想觀念賭在哪裡?賭在一個人說什麼上。這個賭注下的好不好?不好。所以我們要冷靜,請問這個心理學家,他所講出來的話,有沒有印證是對的,有沒有?沒有。很多人會覺得,年齡越增長他積累的智慧肯定越多,這個推論對不對?不對。一個人是二十歲的時候單純,還是四十歲的時候單純?(聽眾:「二十歲。」)對啊。因為四十歲的時候,他已經泡到大染缸泡了多久?泡了二十年。所以諸位家長,要冷靜思考。我們有很多思想觀念,都是自己想出來的,而不是依據真理,依據正道在思考。西方的心理學,已經研究了幾百年,請問西方現在的教育狀況怎麼樣?犯罪率講出來,會把我們嚇死。教出來的人品質都是這個樣子,我們還要一味的去吸收西方的東西,都覺得西方的月亮比較圓。不能盲從啊!我們要去學習他的文化,然而西方人現在要跑來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你不覺得很好笑嗎?
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在法國巴黎,他們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宣言裡面提到了一段很重要的話: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生存」這兩個字很重,必須回歸到兩千多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諸位朋友,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都是什麼來歷啊?都是全世界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諸位家長,你們是不是中國人?「是。」好,不要以為大聲就有用。你是中國人,你從中國走出去,剛好旁邊還有一個外國人,還有一個陌生人,拍拍你的肩膀說,你啊,知不知道你的父親很偉大,你的母親很偉大。這麼一講你還在哪裡愣了半天,「哦,真的嗎?我還不知道。」假如我們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很偉大,還要別人來跟我們講,那是很丟臉的事啊。所以後來已經知道,德行重要,而整個德行的重要,中國人已經延續了將近五千年的智慧。現在到哪裡找?要往東方中國找。諸位朋友,中華文化現在在哪裡啊?在哪?你們怎麼都不講話了?你們都被我這句話嚇壞了是吧。在哪?很多人都說在中國。有沒有在中國?你現在在路上,看到很多人打招呼會說聲「你好」;從遠地回來看到自己的母親,馬上去頂個禮,接下來說:「母親啊,這段時間我不在,讓你多操心了。」你在哪裡看到這一幕,在哪?在中國嗎?不是,是在韓國、在日本。
我每一次看《商道》,那個林尚默跪下去的時候,我的眼淚馬上就掉下來了。一個人摯誠的孝心跟德行,絕對會感動所有人,而中華文化重實質,不能重一個形式啊!我們身體流著中國人的血啊,腦子裡是誰的思想?我們現在腦子裡的思想,是仁慈待人還是急功近利,是大公無私還是自私自利?假如我們是自私自利,我們就不是老祖宗的好子孫。諸位朋友,什麼是中國人的胸懷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老夫子在《大同篇》裡面講到,要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中國人的胸懷,是希望社會好,希望天下安樂,這是中國人的胸懷。我們現在有責任承先啟後,承傳老祖宗的智慧,開啟後代子孫光明的人生。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有一個大哲學家叫湯恩比教授,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一種是孔孟學說,一種是大乘佛法。諸位朋友,孔孟學說的核心是什麼?仁愛啊!現在人與人的關係,團體與團體的關係,社會與社會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出現什麼問題啊?衝突啊!真正能解決的方法在哪兒?就在這個仁厚的態度。所以湯恩比教授才會斬釘截鐵,在他幾十年的哲學生涯當中,講出這一句懇切的話來。仁啊,中華文化,文字也是中華文化,仁是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這個字是會意字,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和想到別人,當每一個人的態度提高起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請問人跟人能衝突嗎?國與國能衝突嗎?真正的問題,不在衝突,而在思想觀念,這是根本問題。中國聖賢的教誨,延續了四千多年都被印證,是真實不虛的教誨這不是我們自吹自擂,所有外國頂尖和有智慧的人,也都是這麼講的。
諸位家長,要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絕不能再浪費,我個人體會很深,因為我從事教學,我教了孩子一兩個月《弟子規》,感受到這些教誨對孩子一輩子都受益,所以我馬上開著車去找我的結拜大哥,我一邊吃飯一邊把《弟子規》打開,一句一句地念給他聽,講這一句話對孩子多重要。(他有一個女兒讀小學二年級,一個讀小學四年級。)講到一半,我突然悲從中來,就哭起來了,他被我嚇了一跳。結果等情緒平和下來,我大哥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人像您這樣子。後來我就跟他說明瞭一下,我說我剛剛講到一半,突然感觸到我的人生,假如在小時候,老師肯教導我這些教育,我的人生肯定少走很多冤枉路,走了冤枉路還不打緊,因為不懂做人做事,走這個冤枉路的過程,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錯事,傷害了多少人。傷害別人,不是對不起就沒事了,裂痕可能只能合起來,但是還留下一個痕跡在那兒。《弟子規》說:「父母教,須敬聽。」當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謙地去領受,而我們這一代沒有聖賢教誨,常常就給父母頂回去了。這一頂回去,哪知道父母的心有多傷心,這些事做下去之後自己很後悔。
我姐姐出嫁的時候,我的姐夫要來迎娶,因為我是獨子,所以我去幫我姐夫開車門,拿了一個紅包,看看還不少。我把他帶上來,上來之後有一些禮儀。禮儀當中最後一個就是要拜別父母,最後姐夫領著我姐姐,跟我父母行三跪九叩首。當我的姐姐第一拜拜下去之後,我父親的眼淚馬上就含在眼裡。我馬上就感受到,我父親的一種心境,我的眼淚跟我父親是瞬間同時流出來,我在當下身會我父親的心情,好不容易啊!一個女兒拉扯那麼大,多少的付出多少的擔憂,多少的關愛,今天好不容易幫她找到一個好歸宿,一個為人父母為子女操了多少心啊!我們有沒有去體會過?當我這個感受很深刻的時候,我在我的內心告訴自己,從今以後絕對不能再對父母講一句很重的話。而《弟子規》從小就教導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對父母講話的言語態度,從小就要扎根,要有恭敬存心。我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因為好多事是不能從頭再來的。
所以帶著這個遺憾,我們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有這種遺憾;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的人生再有同樣的遺憾。曾經有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問我,他說:「蔡老師,你為什麼這麼努力去弘揚中語文化?」我給這個孩子的回答是:人生要有良心,自己該做的事要勇於去造福更多的人,不能再讓自己人生的遺憾在別人的身上出現。所以我們既然知道孩子一生做人做事的態度重要,也知道中華文化真正能夠教育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那接下來我們就要好好深入中國聖賢的教誨。
(三)導正孩子驕傲、不負責任等壞習慣
《禮記》是中國十三經當中一本重要的經典。經典開頭裡面有一篇文章叫《學記》。《禮記·學記》,(諸位朋友有聽過《禮記·學記》的舉手,不多,好,放下。)這一篇是中國最精闢的教育哲學,但是幾乎所有師範院校的班主任,沒有聽過或真正讀過這篇文章。而當你真正讀了這篇文章後,你一定會拍案叫絕,原來西方講的那些心理學理論,我們的老祖先在幾千年前早就說過了。所以不要再媚於西方,要重新審視中華幾千年的智慧文化。
《禮記·學記》篇,開宗明義講了一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諸位朋友,什麼叫教育?有沒有家長說說看?我常常問家長:什麼叫教育?他們常想半天答不上來。我就跟他講,我說你今天走到鄉間小道,看到一個農夫在哪裡種稻子,很辛勤的在哪裡種稻子,你走過去告訴他,請問怎麼種稻子?他要不要回答你,「你給我半個小時,我想一下再告訴你」。會不會?為什麼不會?因為什麼,因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他熟得不得了,該什麼時候播種,該什麼時候收割,他一清二楚。因為他每天都在做。好,諸位家長,你有沒有哪一天跟你太太請假,跟你兒子請假說:「兒子啊,今天我不做你父親了,給我休息一天。」有沒有,有沒有這樣的家長?哦,沒有。你一天都沒有休息,你做了多久啊!你少說也做了好幾年。我們做了好幾年,每天在幹的事就是教育孩子,結果別人問我們怎麼教育?什麼是教育我們答不上來。諸位家長,你這五六年來播的是什麼種啊?播了五六年沒有一天不播種啊。你現在已經在收割了,你收到了是什麼米啊?收到了是什麼麥啊?所以為人父母不能不學啊,孩子不是一生出來我們就會教他。《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當父母要常記「教不嚴,師之惰」,要學為父母、學為人師,人生要活到老,學到老。而當你是為人父母的時候,你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孩子教好。中國老祖宗對教育的詮釋非常清楚,而且都是一句話就給講透了。外國人寫一本書裡面的道理,中國人一句話就把它概括了,我不騙你。
教,教育的教是什麼意思?在《說文解字》當中,「教」叫「上所施下所效」,所謂上行下效,一句話就把教育的核心講出來了,叫做以身作則啊。「育」,不是給他一大堆知識跟技能,育是以做人為根本,讓他心善、語善、行善。所以教育兩個字,我們把它並起來看,就是父母老師要演出善人的榜樣,要教出聖賢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個好的學生、好的孩子,教導孩子善。所以我們要打從心裏相信一個事實叫「人之初、性本善」,你不相信孩子有本善的心,你就不能全心全意去栽培他。你可能栽培,拉他一把,一碰到困難,你會說:「啊,真不受教。」就把他放回去了。你這個信心要建立,而且說實在話,你對孩子的信心還是其次的,你對誰的信心最重要?對誰啊?對自己啊!你骨子裡都不相信自己是「人之初、性本善」,你能教出你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嗎?所以《弟子規》告訴我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孟子也期許我們「舜何人也」,大舜是何人,「予何人也」,我們是何人,「有為者亦若是」,只要你有決心去當一個善人,你的德行也像大舜一樣,這個信心要從自己發出來,進而對孩子也要有這個信心。所以教育裡面有兩大主軸:
第一個「長善」
性本善,那善要靠教育把它引導出來,把它發揮出來,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個重點「救失」
救他的習性,救他的壞習慣。因為壞習慣就好像烏雲一樣,飄過來之後會把什麼擋住?會把太陽遮住了。太陽是一個人智慧的光芒,是他善良的本性。可是現在孩子們的善良本性,有沒有透出來,有沒有?沒透出
来源:網易教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