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碩鼠」的現實版本。短短五個月,鐵道部今年已有七名高官因涉嫌貪污腐敗案件被拉下馬。如果算上去年十月案發的原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董事長羅金保,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有八名鐵道部高官相繼落馬。
一面是高鐵事故頻發,一面是鐵道部高官落馬,這個計畫經濟時代留下的「堡壘」正在從內部開始崩塌,而其中的貪腐問題讓人觸目驚心。
對鐵道部官員的調查仍在繼續,究竟會有多少高官因此被免職查辦?
部長落馬牽涉高鐵腐敗
在八位落馬高官中,職務最高的是時任鐵道部部長的劉志軍。新華網在2月12日發布消息稱,經中紀委證實,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
這則消息給鐵道部帶來了全面的震動,因為鐵道部在劉志軍治下政企不分、改革滯後等沉痾積弊早已為中國公眾詬病多年。目前,中紀委表示劉志軍案件仍然處於調查階段,需要等調查結束後才會向社會公開。但是,自公布之日起,劉案的關注度一直很高。
據報導,劉志軍落馬與山西博宥集團董事長丁書苗案及中鐵集裝箱原董事長羅金保案均有關聯,牽涉中國高鐵巨額腐敗。事實上,早在羅金保案發時就暴露出中國高鐵項目中違規插手建設項目招標、大肆收受賄賂的問題。而丁書苗被視為中國高鐵及衍生項目重要既得利益者,與羅和劉的關係密切。
在劉志軍落馬前,羅金保與丁書苗已經提前涉案而被調查,其中主要原因是涉及鐵路投資領域。現在,雖然沒有官方的確認數據,但是據估計劉志軍在期間收受賄賂數額高達近十億元人民幣。
今年58歲的劉志軍與鐵路有著不解之緣,他19歲在武漢鐵路分局從養路工做起,直至團委書記,後被選拔到華東、西南交通大學培訓3年,此後又輾轉鄭州、廣州、瀋陽等鐵路局任職,1996年升任鐵道部副部長,2003年任部長至今。
「高鐵第一人」存款28億美元
在劉志軍之後,鐵道部相關司局和地方鐵路局領導屢曝被查。2月底,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被停職審查;6月下旬,南昌鐵路局局長邵力平、呼和浩特鐵路局局長林奮強、副局長馬俊飛等三人被「雙規」的消息又相繼傳出;其後,哈大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杜厚智被免職;7月,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被中紀委雙規。
值得一提的是鐵道部運輸局以及該局局長張曙光。張曙光所在的鐵道部運輸局,在鐵路行業內大權獨攬:該局一方面分管鐵路裝備購買和招投標,另一方面負責高鐵技術引進。張本人曾在中國高鐵技術引進談判中,擔任首席談判代表,有「高鐵第一人」之稱。
有網路傳言稱,張曙光與劉志軍關係密切,是劉志軍實施賄賂、分配高鐵工程的執行者。張曙光髮妻在美國洛杉磯有三處豪宅,在美國和瑞士有存款28億美元。雖然現在難以證實該數字的真偽,但如果是真的,那麼這個數額之大的確讓人震驚。
張曙光在鐵路系統內的口碑並不好,而且有「裸官」之稱。張曙光的夫人和孩子一直在美國居住,張則孤身一人在北京。
另外,張曙光在鐵道部運輸局的副手蘇順虎也於2011年7月被中紀委雙規,據媒體披露,原因是「批條子」幫一位內蒙古煤老闆「協調」煤炭的鐵路計畫運力,而後者曾贈送蘇順虎一套位於北京的房產。
由於鐵道部運輸局擁有制定國家鐵路客貨營銷戰略,指導部署運輸企業客貨營銷工作,組織實施和管理客貨運價等重要職能權力,因此,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極易出現「尋租」或者權力金錢置換等貪腐行為。
高鐵躍進滋生腐敗溫床
在劉志軍任內,中國鐵路「突飛猛進」。中國成為世界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的國家,里程數居世界第一位,甚至美國都來中國取經。
也正是此時,高鐵發展中的貪腐問題逐漸暴露,曾經「風光」的劉志軍黯然下臺。此後,高鐵本身也是問題頻出,引發社會強烈質疑。
國家審計署曾指出,鐵道部存在大量「小金庫」案件,京滬高鐵是涉案最廣的。其中包括貪污和挪用公款、挪用貸款、違規收費獲利、賬外存放資金、弄虛作假騙取拆遷補償、轉移資金、私設小金庫等各種類型。
此外,審計署還表示,在2003年至2010年,所屬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受鐵道部委託管理全國鐵路客站站房建設工作,在未取得招標代理機構資格的情況下,以設計方案競選方式開展全國客站建築設計方案預審、徵集、評審等招標工作,確定客站建築勘察設計單位。
甚至在2010年,鐵道部所屬信息中心曾經有六名司局級幹部未經批准,在所屬企業兼職,其中個別領導一人兼任18家所屬企業董事長。
鐵道部在沒有內部和外部監督的情況下,很難改變其管理體制和權力體系,才會有借高鐵發展出現的大量貪污腐敗行為。
而對於鐵道部密集的反腐行動,或許能夠觸及到目前鐵路的管理體制。因此,我們還是會追問:究竟多少高官會在這次高鐵風暴中落馬?
来源:投資者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