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發話題再成爭論熱點,最近引起各方討伐的是M2/GDP比重的國際比較問題。昨日,本版刊登了王健先生的《別拿貨幣存量佔GDP比重說事兒》的文章,闡明因為各國對廣義貨幣M2的統計口徑存在巨大差異,所以難以說明中國的M2/GDP比重高出美國,以此就更加不能推導會引發通脹危險的結論。
確實,由於各種央行對M2的定義口徑大不相同,比如目前中國高達97萬億元的M2餘額,與美國67萬億元的M2餘額,其包含的內容就大相逕庭。不過,就此並不能顛覆M2/GDP比較的價值。
至少,在某個經濟體範圍內,時間軸意義上的比較依然具備較大意義。比如,以市場化和貨幣化進程最為明顯的最近二十年為例——1990年的M2/GDP比是82.5%,1993年突破100%,2000年突破150%,而以2012年的97萬億元的M2,和51萬億元的GDP計算,這一比例則已經達到了190%。不斷攀升的M2/GDP比,說明M2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速,龐大的M2增量,是形成如今被稱之為「貨幣堰塞湖」的元凶。
當然,1990年至今,M2的統計口徑也曾經歷數次擴充,這是經濟貨幣化進程的必然。以2011年央行調整口徑為例,當時將「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M2統計口徑之中,即是應時之需。
我們現在不能苛求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M2當中就會包括這些新增因素。M2統計口徑的不斷擴大,說明新增進來的貨幣數額已經具備了廣義貨幣的特徵。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以M2口徑的不斷調整,來否認M2/GDP比在單個經濟體範圍內的時間意義,在學理上完全站不住腳。M2/GDP比,雖有口徑調整的干擾因素,但整體上還是能夠全面呈現貨幣擴張的變化情況。
當然,還常有人以M2是存量,GDP是流量來懷疑M2/GDP比的科學性。但是流量畢竟是來源於存量,每年新增的GDP,沒有長時間積累起來的貨幣存量支撐,就不可能有GDP的增長。因此,以一年為單位,M2存量就直接影響著一國的宏觀經濟運行——通脹水平、經濟增速、失業率和國際收支等指標,都直接或間接的與M2存量有巨大的關係。M2/GDP比值一旦偏高,就意味著通脹風險、經濟過熱。
而最近十年的中國,伴隨著M2/GDP比的不斷上升,天量的新增貨幣是形成如今高物價和高房價的最直接來源。尤其是最近四年多,中國貨幣擴張的速度,真是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2008年底,金融危機剛來的時候,M2餘額僅為47萬億元,而截止2012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攀升至97萬億元,四年間翻了一番。在貨幣存量基數越來越高之際,貨幣增速依然維持著遠高於GDP的增長,只會進一步加快M2新增額的不斷爬高。
而這一過程中,與之伴隨還有銀行信貸的幾近失控,每年高達八九萬億元新增貸款,是形成M2的最主要來源。在數年前,新增貸款三五萬億元,即被認為信貸過度的時候,是難以想像今日銀行信貸擴張的凶猛。看來,銀行信貸也存在剛性。
還有人以近十年中國CPI水平基本趨於穩定為由,來否認中國存在貨幣超發的事實。這明顯是過於相信CPI對真實通脹水平的測量能力。在大量貨幣被房地產等資產市場吸收之際,「貨幣超發—資產泡沫—租金上漲—衣食住行成本上漲—真實通脹高企」的邏輯鏈條一目瞭然。
這個時候,切不可再過度炒作M2/GDP比重的弊端,而扭曲了貨幣超發的事實。對於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而言,過去十年依賴貨幣刺激的老路,顯然必須堅決拋棄。這也是治理貨幣超發的治本之策。否則,全球最大的印鈔機的「榮譽」,就真的會越來越名副其實。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