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中國GDP總量達到471564億元人民幣,合7.3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從長遠看——其實也不一定就非常長遠——以目前中國的發展速度而言,很可能就在未來的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中國的人均GDP就將達到與目前的韓國相彷的水平。也就是說,將達到或接近於發達國家人均GDP的水平。
但是,即便這樣,到了那一天,中國人民就一定會感覺幸福嗎?
不見得。
雖然收入水平提高了,經濟發展很快,可中國人的真實生活水平,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內心的幸福感,卻並不一定會像經濟指標的提升速度那樣,迅速上升。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住房,更確切的說是超高的房價。假如房價繼續上漲上去,即便漲幅沒現在這麼凶猛,那麼,相當數量的中國人也都不會真正感到擁有幸福。
在提供給人民真實生活水平、人的幸福感等方面,前邊已經有幾個壞榜樣。
最壞的榜樣,可能就是我們都熟知的香港。眾所周知,香港的住房是非常狹窄的,所以,雖然香港有高的人均GDP,但是香港人的基本生活卻依然可以用「慘淡」這個詞來形容。如果我們再舉兩個例子的話,還應該包括我們的另兩個東亞鄰國,日本和韓國。
就以日本為例,雖然日本的人均GDP高達4萬多美元,已經超過美國和歐洲大多數國家。但是,比較過歐美與日本生活水平的都會講,日本人真實的生活水平其實要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的房價過於高昂,而導致日本人的住房水平大大落後於美國和歐洲,日本人均擁有的空間太少。
表面看起來,似乎日本人的收入比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要高出很多,但是日本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卻要大大低於這些國家。
在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方面,比較好的榜樣是美國和歐洲。當然有人會說,中國和美國及歐洲的條件不一樣,中國的人口數量多,人口的密度更是要大大高於美國、歐洲,因此不能直接進行相互的比較。實際情況也並非如此。
就以歐洲來說,整體上,歐洲的人口密度確實要低於中國。但是,歐洲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如果拋開佔地廣大的前蘇聯及東歐地區,在西歐,實際人口分布也是相當密集的,其密度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國。
比如德國,佔地只有35萬平方公里,卻有著八千多萬的人口;英國面積24.48萬平方公里,也有著六千多萬的人口——實際上大多數英國人口都集中在英格蘭地區,其真實的人口密度比以上數字顯示的要密集得多;而荷蘭、比利時,更是人口密集的國家。
荷蘭面積只有4.1萬多平方公里,僅是北京市總面積的兩倍多一點,人口卻多達1600多萬(經計算得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64人,而根據歐洲最大的中文資訊網站華翼網的報導,稱荷蘭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50人);而比利時情況也相彷,面積為3.05萬平方公里,人口也達1050萬(經計算得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44人)。
相比之下,我國的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但是,根據中新社的報導,其中有三分之一,約264平方公里是不可住人的荒漠。如果刨去這部分荒漠面積,也就是我國可住人的面積為696平方公里,然後以現在人口約14億相除,得出我國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1人。
顯然我國的人口密度明顯小於這幾個國家——實際上,荷蘭、比利時這幾個國家的人口密度已經與我國那些人口最密集的大都市的人口密度相彷了,可見其人口密度平均比我國要高得多。
就在這樣擁擠的情況下,西歐這些國家的居住條件卻都要大大好於我們,其每戶居民都能夠有200平米左右的住房。並且,在他們那裡,並沒有修建太多可以集約使用土地的高樓大廈。其住房都是以在我們看來很浪費土地的低密度社區的形式建造和存在。
在歐洲,無論多麼大的城市,都很少建築有高樓大廈,絕大多數城市中建築最多就是四五層高的小樓。
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多現成的經驗,既然別人在非常跼促的條件下,都將住房問題解決地如此好,我們條件也不是不具備,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做不到?
那怕我們將條件放低一些,哪怕讓我們居住的社區密度高一些,都蓋成集約土地使用的高樓大廈,但是讓我們每個家庭都能擁有一百平米左右大小的住房,這樣的要求又有什麼過分呢?
只要有正確的政策,有可靠的實施,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是不現實的,完全可以實現。
為什麼住房重要?因為住房是對人民生活、人生感受影響最大的物質條件,也是能否增加人民幸福感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房子不僅使人類在物質上得到滿足,更是人類可以享受生命美好,擁有一個精神家園的重要條件。
套一句溫家寶總理說過的話:擁有住房是讓中國人可以有尊嚴的生活的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擁有住房讓人內心安定、踏實,人格可以自立,可以擁有自尊。當我們在生活中必須將絕大多數的月收入都應付到房貸上面,卻仍然生活在跼促的環境之下,我們不可能有多高的生活快樂指數,更別提讓我們謙恭有禮、相互揖讓了。
如果不能讓人有能力獲得住房,假如很多人每天面對的還將是最窘迫的生存問題,那麼社會怎麼可能會和諧,怎麼可能會安定?當人們感覺到自己無力擁有住房的時候,內心又怎麼會不充滿焦慮?
關於住房的重要性,在歐美國家,其實很早就意識到了。十九世紀末德國倫理學家包爾生在其所著的《倫理學體系》就論述道:「過度擁擠的住宅條件危及了人們的生命與健康、幸福、道德和居住者的家庭感情。當一家人只佔有一套房屋而與別的轉租人和寄宿者合住時,真正的人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有這些認識,所以早在1901年,荷蘭議會就通過了「住房法案」,規定「享有住房是所有人的權利,而提供住房是社會的責任」。而美國的「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也早就提出要「使每一個美國家庭都有一間體面的住房和一個合適的居住環境」。為達到這一目的,政府拿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以保證讓所有居民都能住上舒適的房屋。
與這些國家相比,住房問題在我們中國又解決的怎樣呢?根據「CCTV年經濟生活大調查」在北京發布調查結果顯示,54%的中國人民認為住房難將是自己的最大煩惱。高昂的房價已經成為中國人無法擁有幸福感的最大威脅。
正如一位朋友所說的:如果自己住的是租的房子,總覺得是人家的,有時連打掃衛生都沒有動力;而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會想方設法讓它變得更加整潔、舒適,下班回到家裡也會感覺更加放鬆。如果有能力購買住房,即使是還按揭也是一種幸福,一個家庭共同努力,一點點地還掉貸款,就像在一磚一瓦地建設自己的家園。
有能力購買住房,而且是心滿意足的住房,當然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對其中的很多人來說,高昂的房貸壓力也無時無刻不在壓迫著他們的生活。以北京為例,近日北京房協根據市住建委官方統計發布權威數據,10月份北京樓市成交均價基本穩定。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2.08萬元/平方米,二手住房成交均價1.95萬元/平方米。
也就是說,如果購買一套100平米的住房,需要兩百多萬元。假設三成首付,需付70萬,按揭貸款130萬,就需要每月還款1萬元左右。而根據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發布行業工資指導線,17個行業的人均年薪中,最高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的員工平均年薪也僅為10.2萬元。也就是說,一般的上班族根本無法買得起房,還得起貸款。而即使能夠買房的,還款壓力也特別大。
正因為如此,根據據新浪樂居調查顯示,近半數網友認為,「80後」過早買房主要是結婚需要,主要資金來源於父母。逾三成80後稱不願過早買房當上房奴。
可以說,住房已經成為決定我們中國人生活幸福不幸福的最重要的一項條件!
房子確實快要把中國人逼瘋了、教壞了,我們的確要解決目前高漲的房價問題。
《廣州日報》有一篇文章稱:「‘房價居高不下是80後離婚率激增的元凶。’‘高房價導致80後心理負擔加重,工作壓力加大,在面對戀愛和結婚的問題上看上去顯得十分草率,其實當他們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沒有任何一對80後小夫妻會想到日後會選擇分手,而且沒有任何一對80後小夫妻會把結婚當成一場演出……只是因為他們居無定所,只是因為他們一時感到迷茫而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於是選擇了分道揚鑣,於是不得不勞燕分飛。’」
来源:和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