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水平最高、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華北、西北、東南、西南地區均為強地震分布帶。然而,中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古建築為何能抗震?它們又是怎麼抗震的?
古建築抗震
天津薊縣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
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和山西應縣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盤山腳下,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自重建以後千餘年來,獨樂寺曾經歷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發生8級以上強震,「薊縣城官廨民舍無一倖存,觀音閣獨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薊縣城內房屋倒塌不少,觀音閣及山門的木柱略有搖擺,觀音像胸部的鐵條被拉斷,但整個大木構架安然無恙。
獨樂寺觀音閣之所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觀音閣的斗拱設計十分巧妙,在沒有一顆釘子固定的情況下,通過七層木塊的相互交織,達到了相互連接固定的作用,這樣在地震出現時能及時減緩外部的壓力,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
山西應縣木塔:「明五暗四」剛柔結合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應縣木塔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建成近千年來,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考驗。據史書記載,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時,當地曾發生過6.5級大地震,餘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巋然不動。上世紀初軍閥混戰的時候,木塔曾被200多發炮彈擊中,除打斷了兩根柱子外,別無損傷。
應縣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抗震能力,其奧妙也在於獨特的木結構設計。木塔除了石頭基礎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構架中所有的關節點都是榫卯結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從外表看是五層六檐,但每層都設有一暗層,明五暗四,實際是九層,明層通過柱、斗拱、梁枋的連接形成一個柔性層,各暗層則在內柱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加設多種斜撐梁,加強了塔的結構剛度。這樣一剛一柔,能有效抵禦地震和炮彈的破壞力。
来源:光明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