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與中草藥的情緣(圖)

發表:2014-08-25 10: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眾所周知杜甫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新唐書•杜甫傳讚》云:「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故明清文人甚推崇杜甫,葉燮在《原詩》中云:「詩聖推杜甫。」然而,你是否還知道,就是這個詩聖,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藥農呢。他一生種藥、賣藥,在我國藥物學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章。

公元759年,杜甫由隴入屬。他就和妻子、兒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藥圃,請友人覓求藥苗。「藥條藥甲潤青青,包過棕亭入草亭,苗滿青山漸取譽,根據隙地卻成形。」這就是當時他為我們描繪的一派生機勃勃的藥圃景象。直至晚年,他在身患多種慢性疾病,身體日益衰弱的情況下,還不忘種花種藥。他在《小園》詩中就寫:「客病留因藥,春深買為花。」意即買下花園,即種花又種藥,花可觀賞,藥可治病。

對於怎樣種好藥,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見太平寺的泉水特別清洌,可灌溉一片繁榮的藥圃,因而在《太平寺泉眼》一詩中寫道:「何當宅下流,余潤通藥圃。三春濕黃精,一含生毛羽。」據《本草綱目》載,黃精是陽草,為一種藥物,久服可延年益壽。

至於寫採藥、製藥、買藥的詩就更多了。《秦州雜詩》中的「晒藥無婦,應門亦有兒」,反映了當時杜甫的、兒子也參與精製藥物了。另外,他還在詩中寫道:「水欄溫江口,茅堂石筍西。移船先主廟,洗藥浣花溪。」這裡的洗藥,也是藥物儲藏、炮製前的必要操作工序。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曾三次賣藥行醫。詩人35歲至44歲時,在京都長安未中科舉,因此只好「賣藥都市,寄食友朋」。第二次是公元759年,杜甫攜帶家小由洛陽回華州,這時的賣藥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數挽不掩脛」,「男呻女吟四壁靜」的境地。杜甫第三次賣藥是在公元770年,杜甫在漁市上擺藥攤,維持一家生計,直到這年冬天死在長沙到岳陽的下船上。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