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劍傳千古 讓你增強「心諾」能力(圖)

發表:2015-11-18 0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切勿輕易答應做不到之事。(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禮記.中庸》曰:「言顧行,行顧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諾背違」、「陽是陰非」,所以朱熹認為「信是言行相顧之謂」,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這才是「國寶」;如果「口言美,身行惡」,那是「國妖」,是君子所不取的。

南季北孔

孔子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意思是說,從前孔子對於人,只要聽了他講的話,就會相信他的行為;現在孔子對於人,當聽了他講的話後,還要觀察他的實際行為。在這裡,孔子肯定道德實踐是評價誠信品格的標準。

季札是吳王壽夢少子,孔子的老師,與孔子齊名的聖人,同時也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稱為「南季北孔」,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也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季札的祖先吳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司馬遷讚美季札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

季札訪徐國,國君喜歡其佩劍

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命要到北邊去訪問魯國,他帶著隨行人員從吳都出發。當他們路經徐國的地界時,看到徐國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安康,不禁暗暗稱讚:「徐國的國君向來以仁義聞名於天下,今日得此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於是他臨時決定要去拜訪一下徐國國君,傾吐仰慕之情。徐國國君早就對季札的賢名有所耳聞,如今得知他特來拜訪,自然心中特別高興,急忙命下人設宴盛情相待。兩個人交談甚歡,徐君看到了季札身佩的寶劍,臉上露出了非常喜歡的表情,幾次欲言,又不便啟齒。

聰明的季札當然一眼就看透了徐國國君的心思,欲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不過他忽然想到,佩帶寶劍出使別國,是對被出使國的一種尊重,更是一種禮節,如果現在將寶劍贈與了徐國國君,那麼對魯國豈非大大的不敬?想到這兒,季札就打消了贈劍與徐國國君的念頭,不過他卻已經在心裏許諾:等到從魯國出使歸來,一定把劍贈送給徐國國君。

辭別徐國國君,季札又帶著一行人向魯國出發,來到魯國後,也受到了魯國國君的熱情招待。季札也憑著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令魯國人對其佩服有加,使「魯人敬焉。」

不忘內心誓約,季札挂劍

在魯國呆了一年多的時間,季札開始返程,在此期間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心裏曾對徐國國君做出的承諾。再次路過徐國的國界時,他決定去拜訪徐國國君,兌現自己的諾言,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可是他卻得到了一個十分不幸的消息: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

對此,季札感到十分悔恨和悲痛,他解下寶劍欲將其贈給徐國現在的繼承人。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把寶劍是吳國的國寶,怎麼能隨便用來送人呢?何況現在徐國國君已經不在人世,何必再贈送他寶劍呢?」

季札說:「上次同徐國國君交談時,我未贈劍於他,是因為我還有出使魯國的任務,但在我心裏卻早已將寶劍默默地許給了徐國國君。既然答應了他,又怎麼能因為徐國國君不在,就欺騙自己的良心呢?再說,我作為吳國的公子及使臣,如此不講信用,傳了出去,吳國的顏面何存呢?別人會怎麼看我們呢?」

這時,徐國嗣君卻一再堅持不受,並且說道:「我沒有先君的遺命,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札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柳樹上。季札的做法受到了徐國人的讚美,他們還編了一首歌來歌頌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從此,「季札挂劍」的故事就流傳開來了。

從「季札挂劍」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誠信」兩個字的深刻意義,它最感人的地方就在於,季札對於已故之人也不失其承諾,何況他所謂的承諾只存在於自己心裏,徐君並不知道他的想法。這種崇高的境界實在讓人感動,一幕挂劍演繹了古信高義,傳承了重信守諾。

自古以來,「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等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誠實守信的人的最佳用語。誠實守信,說白了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盡力去實現,這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最基本要求。誠信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品質,它更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比其他任何能力都要強一百倍。古今中外,誠信受到了無數成功人士的推崇,能夠遵循這種美德的人,往往能夠比其他人更快贏得別人的讚賞或認可。因此,誠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獲得力量的有效工具,有著非凡的魅力。

感悟:古人季札「心諾」堪稱守信的最高境界,而我們作出了「言諾」或「合同」,就更應該重諾守信了。



責任編輯:風輕雲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