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
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豫讓(春秋)
吾可以下報智伯矣!(《史記.刺客列傳.豫讓》)
豫讓,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卿智瑤(智伯)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為了給智伯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自己成為啞巴,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卻未遂,而為趙襄子所捕。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據說當時趙國的志士們聽到豫讓死的消息,皆痛哭流涕。在中國的歷史上,像豫讓這樣的刺客是不為正統所容的,但是他們身上的那種重義輕利,為知己者可奮不顧身的任俠精神卻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豫讓是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他「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後世忘恩負義者汗顏!
白起(?—前257年)
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戰國時著名將領、軍事家,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最後被秦昭襄王賜死。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
荊軻(?—前227年)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荊軻列傳》)
荊軻,戰國時期著名刺客,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
西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後,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李斯(約前284年—前208年)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臨刑前李斯看到自己最心愛的的幼子也在待斬行列內,忽然悲從心來,愴然曰:「我真想能像你兒時那樣,父子倆牽著愛犬阿黃,帶著獵鷹,出上蔡城東門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聽者無不落淚。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絕命詞《垓下歌》)
項羽,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項羽漢王曾與劉邦展開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後被劉邦所滅,於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前吟唱的一首詩,是足以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其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沈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於此吧!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後被呂后所殺,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三分天下而王之),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韓信被夷三族。
李廣(?—前119年)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西漢時名將。曾讓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臨死時李廣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絕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污辱。」於是拔刀自刎。
劉備(161年—223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誌.諸葛亮傳》)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章武三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劉備病重時,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後之事囑託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後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如果嗣子可以輔佐,就拜託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諸葛亮流著眼淚說:「臣一定會竭盡全力,以忠貞之節輔佐,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教訓劉後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共事,待他要像待老父一樣!」
孔融7歲的女兒(201—208年)
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後漢書.孔融傳》)
(孔融)女兒年七歲,兒子年九歲,因都幼弱,得以保全,寄養在別人家。兩個孩子下棋,父親孔融被捕,也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你們都不起來,為什麼?」女兒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而卵不破的呢?」主人給他們肉汁,兒子口渴喝了,女兒說:「遭遇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號哭而停止。有人對曹操說了這件事,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兒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靈魂,得以見到父母,這不正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嗎!」於是引頸受刑,面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嵇康(224—263年,一作223—262年)
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晉書.嵇康傳》)
嵇康,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大名士,「竹林七賢」領袖。因與司馬氏政權的不合作態度,遭其忌恨,又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39歲。
臨刑之前,嵇康神色不變,索討古琴來彈奏,彈的是《廣陵散》。彈奏完畢,嵇康說:「袁准曾經請求學習這首曲子,我不肯傳授給他。從今之後,《廣陵散》絕了!」當時有三千太學生上書,請求以嵇康為老師,想用這種方法來救他,未成。
冉閔(?—352年)
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晉書.冉閔傳》)
冉閔,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以勇猛著稱。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冉閔生於五胡亂華的黑暗時代,漢族兒女在胡人的屠刀下幾乎亡國滅種,冉閔以著名的「殺胡令」幾乎屠滅多支胡族,成為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既受到民族英雄的尊崇,也揹負著屠夫的罵名。
最後一戰中,冉閔乘朱龍馬,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頃刻間燕地騎兵蜂擁而至,重重包圍住冉閔,終於被擒。
慕容儁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仆下人,為何妄稱天子?」冉閔答道:「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慕容儁大怒,斬冉閔於遏陘山。
其時,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謚冉閔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檀道濟(?—436年)
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宋書.檀道濟列傳》)
檀道濟,南朝宋名將,「三十六計」作者。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後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忌而殺之。
臨刑前,檀道濟投帽子於地,憤怒地喊道:「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啊!」
檀道濟被枉殺,國人痛心。消息傳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南朝宿敵北魏諸將彈冠相慶:「檀道濟一死,吳人無可畏懼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眾將北伐。東線屢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飲馬長江。面對一江之隔的勁敵,宋文帝長嘆一聲:「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可此時檀道濟已屈死十四年了。
蘇軾(1037—1101年)
西方不無,著力即差。(《東坡紀年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大陸古代著名文學家、文化大師蘇軾在常州病逝。彌留之際,好友維琳方丈在其耳邊大聲說:「端明宜勿忘西方。」(端明學士應該不要忘記西方啊)蘇軾喃喃回應說:「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西方世界不是沒有,但卻是不能使力的)。好友錢濟明也湊近他的耳朵說:「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先生一生都在踐行於此,此時更應該使力)蘇軾說了人生最後一句話:「著力即差。」(使力就全錯了)
佛家講不執、隨緣。大半生向佛的東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他對佛法的終極領悟。
宗澤(1060—1128年)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過河!過河!過河!(《宋史.宗澤傳》)
宗澤,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而卒。
當時宗澤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諸將入室問候病情,宗澤看著諸將說:「我因為徽、欽二帝遭受不幸,積憤成這樣。你們如果能夠消滅敵人,則我死而無恨了。」諸將都流著淚說:「怎敢不盡力!」諸將出去後,宗澤嘆息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颳風下雨,天色陰暗,宗澤在彌留之際,沒一句話談及家事,唸唸不忘北伐,最後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懷著悲憤的心情溘然與世長辭,時年70歲。
陸游(1125—1210年)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劍南詩稿》)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文天祥(1236—1283年)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史.文天祥傳》)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寶佑四年(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
自殺未遂被元軍俘後,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終年四十七歲。
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在衣服中找到讚文:「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才能夠做到。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方孝孺(1357—1402年)
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明史.方孝孺傳》)
方孝孺,明初大臣、學者。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牽連其親友學生870餘人全部遇害,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
在北平發兵時,姚廣孝曾對朱棣說:「城池攻克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希望你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絕了。」朱棣答應了。
朱棣想讓方孝孺起草詔書,把他召到宮中後,悲痛的哭喊聲響徹宮殿內外。方孝孺連續發出質問,朱棣想強迫方孝孺就範:「向天下發詔書,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筆扔到地上,一邊哭一邊罵道:「死就死,詔書我是絕不可能給你起草的!」
朱棣大怒,命令在鬧市將他處死,方孝孺慷慨就義,時年四十六歲。
王陽明(1472—1529年)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陽明年譜》)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大陸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二程、朱、陸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陽明年譜》記載了王陽明臨終時的情形。當時他召弟子周積進來,過了很久,才睜開眼睛看著他說:「我走了!」周積眼淚落了下來,問:「有什麼話留下來嗎?」王陽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還用說什麼?」片刻後,溘然長逝。
楊漣(1572—1625年)
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楊漣血書》)
楊漣,明末著名諫臣,東林黨人。天啟五年(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彈劾魏忠賢24大罪,被誣陷「受賄一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忠心報國,力戰「閹逆」,貫穿了楊漣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史家評價他「為人磊落,負奇節」,是極為中肯的。
楊漣在獄中,曾先後遭受「土囊壓身,鐵釘貫耳」等加害手段,但並未身亡。天啟五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8日),許顯純以一枚大鐵釘釘入楊漣頭部,終將其害死,時年五十四歲。
臨刑前,楊漣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封,寫完仰天大笑。血書內容摘錄如下:
……我仁義一生,現死於詔獄,難說不是死得其所,有何遺憾於天?有何怨恨於人?只因我身為副憲臣,受先帝顧命,孔子說:「受託孤和臨終之命,臨大是大非而不可失去氣節!」持此信念,終可以無愧於先帝在天之靈,對得起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百姓世世代代了。大笑,大笑,還大笑!姦佞砍去頭顱,於我何懼?
崇禎(1611—1644年)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明史.崇禎本紀》)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上吊死前崇禎於藍色袍服上,寫下了上面這段最後的話……
葉赫那拉.布揚古(?—1619年)
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崇陵傳信錄》)
葉赫那拉.布揚古,葉赫那拉氏,布寨子,末代葉赫貝勒(西城)。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廷發動薩爾滸之戰,葉赫作為明朝的盟軍一同出兵征討後金,結果明軍大敗。同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偕勝利之威進兵葉赫。葉赫貝勒金臺吉、布揚古分守東西二城。努爾哈赤率額亦都圍東城,代善等圍西城。數日後,努爾哈赤掘土攻破東城,金臺吉死之。布揚古聽說東城已破,便與其弟布爾杭古遣使請降,並請代善立誓不殺。代善同意,並與布揚古及其母盟誓,布揚古終於決心投降。然而,布揚古還是在被引見努爾哈赤之後遭縊殺。
據《崇陵傳信錄》載,布揚古臨終時發毒誓說:「我葉赫那拉氏子孫中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必要滅掉滿洲!」而清朝愛新覺羅氏最終確實亡於葉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葉赫那拉。
金聖嘆(1608—1661年)
好……疼。
金聖嘆,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等諸家唐詩都有評點。金聖嘆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金聖嘆為人狂傲有奇氣,文筆幽默,幽默了一輩子,到死仍不止。他最後因有著當權者政治目的之「哭廟案」被斬,據說,臨刑之時,刀起頭落,從他的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這最後的幽默,卻讓人感覺到一種莫名而濃重的悲涼。
袁世凱(1859—1916年)
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在重大打擊及交煎下,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病故。袁世凱謝世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作為多數人眼中的親日派,帝制的潛在擁護者和共和的破壞者,袁世凱的這個臨終遺言,讓很多人感到費解,從而廣受爭議。
譚嗣同(1865—1898年)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1898年參加主管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為「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2日,譚嗣同被捕入獄,在獄中,譚嗣同泰然自若,題詩於壁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28日,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害於北京菜市口,行刑時,他仰天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被害時年僅33歲,聞者莫不痛惜落淚。
弘一法師(1880—1942年)
悲欣交集。(《弘一大師年表》)
李叔同,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後剃度為僧,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弘一大師年表》中有這樣的記載:「八月廿八日下午,自寫遺囑三紙。」「九月初一日,書‘悲欣交集’四字,與侍者妙蓮,是為最後之絕筆。」
葉聖陶先生解釋「欣」字,一輩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地死」了,歡喜滿足,了無缺憾。錢仁康教授認為「‘悲’是悲憫眾生的苦惱,‘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脫」。大空法師說「大師之所謂‘悲’者,悲眾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門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難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廣大,總之為慈湣眾生而起之‘稱性大悲’也。大師之所謂‘欣’者何,欲求極樂,欣得往生,欣見彌陀而圓成佛道,欣生淨土而化度十方」。
著《弘一大師傳》的作者臺灣省陳劍慧教授說,「弘公把‘悲欣交集’交給他的法侶——妙蓮法師,是告訴妙蓮,他是決定‘往生’了。‘悲欣交集’是弘公當時臨終的情境。是一種念佛見佛,一悲一喜的境界,不見佛的人,便不知道念佛也會起悲心」。此說甚妙,和盤托出弘一大師當時之心境,而此境是無法用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只有過來人才能知曉,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
王國維(1877—1927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王國維遺書)
王國維,字靜安,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民國時期「清華四大導師」之首,國學大師。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出辦公室,雇了一輛人力車,前往頤和園。吸完一根煙,躍身頭朝下扎入水中,於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事後人們在其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梁啟超說:「他平日對於時局的悲觀,本極深刻。最近的刺激,則由兩湖學者葉德輝、王葆心之被槍斃。……靜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淵,一瞑不復視。」陳寅恪說:「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張自忠(1891—1940年)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的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內容如上。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張自忠殉國當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臺在張自忠死後,當日發出報導稱張自忠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責任編輯:劉良鑫 来源:DJ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