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改增值稅動了地方政府的「乳酪」。(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財稅體制的不公平引來各界非議,中共政府被迫進行所謂的財稅改革。並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聲稱可減輕企業賦稅達萬億元,但實則增加了相應企業的稅負,並導致企業利潤下降。5月1日起,將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專家質疑對經濟並未有正面影響。
增值稅和營業稅佔極大的比重 企業稅負不減反增
增值稅和營業稅在中共政府的稅收收入中佔極大的比重,增值稅針對的是商品增值部分計征;營業稅是就單位與個人營業收入計征的一種稅。中共政府現行稅收體制中重複徵稅的問題一直普遍存在,嚴重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
面對各界的非議,2012年1月1日,中共政府對試點地區先在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2013年從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擴至整個中國大陸範圍。
交通運輸業原來適用於3%的營業稅,營改增後改為徵收11%的增值稅。而其進項稅額的抵扣,主要包括用於物流派送所需的外購燃料、外購設備等,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在外送服務過程中所支付的過路過橋費、保險費以及人力成本等成本費用不在進項抵扣範圍之內,在總體上計算,相關企業稅負有所增加。
根據經濟學家郎咸平的研究發現,單就上海的營改增來說,它對年營業額5000塊以下的小商販有幫助,因為它們不用交稅,但幾乎沒有小商販全年賣不到5000塊錢的;對於5000塊到80萬年營業額的小企業而言,稅收情況基本是沒有什麼改變。但是80萬到大型企業之間這一塊,也就是所謂的中小型企業,就目前的情況看,它們反倒是沒有得到什麼實惠,而這個體量級的企業大部分是具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比如東方航空、上海機場、上港集團這類的大型企業和國企,才是稅改真正的受益者。
企業利潤沒見增加 經濟仍然往下走
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試點納稅人共計580萬戶。尚未完成營改增的房地產及建築業、金融服務及保險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4個行業涉及近1000萬戶納稅人,若全面推開營改增,因此帶來的全年減稅額度有望達到9000億元。
根據中國財政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人民幣,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
從理論上看如此大規模的減稅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相應商品價格也應該下降,這樣老百姓也能感受到減稅減負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但現實顯然不是這樣。
中國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為2014年7月以來最高。從分項來看,2月CPI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3%。
據《路透社》報導,一位資深的財稅專家坦言:「都說減稅減了這麼多,但減的稅都去哪了呢?扔一個石頭到水裡還能聽到水響,這麼大規模的減稅卻看不到任何動靜,物價也沒降,企業利潤沒見增加,經濟仍然往下走。」
該專家質疑稱,這些減稅的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是根據納稅戶數增減和稅率調整後推算的還是有關部門拍著腦袋自己想的?減稅的功效到底有多大?企業到底有沒有享受到減稅的好處?政策效果評估方面顯然有太多空白。
通過減稅降負以減輕企業負擔從理論上看是合理的,但企業是否擴大再生產主要因素取決於市場。當目前整體經濟處於下行週期時,企業對生產和擴大投資都會很謹慎。如果產品賣不出去,即使減稅降負對企業的實質幫助作用很有限。
稅改實際動了地方政府的「乳酪」
中共稅改或動了地方政府的「乳酪」,大陸財經評論人士葉檀表示,營改增後減少的稅收收入由地方政府承擔,同時,稅負上升的交通運輸業等補貼,也由地方財政承擔,這樣一來地方稅收實質在下降。
經濟學家郎咸平擔憂的是,營業稅是目前地方政府稅收的主要稅種,營改增被普遍應用之後,地方稅務要如何繼續支撐地方財政,進而去支持那些拉動GDP的地方基建項目,否則地方稅務很可能會透過預繳稅、嚴查罰款等等手段來補充稅源的流失。這樣到頭來倒霉的還是企業。
地方政府因此對中央不滿,有地方官員公開表示,現在的制度設計是以部門利益來設計的,不是以公共製度設計的。並且聲稱「大部分稅收都交上去了,我不去賣地我幹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