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辦理居住證,北漂們也是拼了
【看中國2016年11月27日訊】滴滴、Uber網路約車如日中天的時候,叫車便宜,我每次打車都有時間一路和司機聊天。聊天的開場,除了調侃一下北京擁堵的路況和不見天日的霧霾,無非就是問問司機老家是哪裡的,來北京多少年了,加入滴滴、Uber之前在北京從事什麼行業,以及家人是不是都在北京等等。
聊過那麼多次天,我發現這些司機來北京的時間大都在十年以上,我就問他們當年有沒有被查過暫住證,有沒有被收容遣送過,有沒有被送到昌平篩過沙子。每當聊起收容遣送這個話題,那些曾經被收容遣送過的司機講起來就滔滔不絕、活靈活現,那些隔年往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可是大多數人在被撕了暫住證,交完錢,幹完苦力,被押送回老家後不久,又再次登上開往北京的列車。
儘管身在都市底層,幹著最辛苦的活,隨時有被押送返鄉的風險,他們還是無怨無悔選擇留下,因為和在家鄉相比,他們在大城市裡更容易生存下去。儘管大城市不歡迎他們,可是也離不開他們的廉價勞動。所謂「人口紅利」,不就是都市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成千上萬外來人口的勞動成果,換來城市的快速發展嗎?
時過境遷,收容遣送制度已經被丟棄進歷史的垃圾桶,可是,清理低端產業、趕走低端人群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彷彿大城市病的罪魁禍首真的是這些背井離鄉謀取生存權利的外鄉人,這樣想,恰恰掩蓋了當政者管理水平低下、服務能力不足的真正病因。可是,若真的所有外鄉人都從大城市離開,北上廣深的繁榮發展還能繼續嗎?再者來說,當年嚴苛的收容遣送制度都不能將人們趕回家鄉,如今又有什麼手段把人們趕出大城市?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每個人的家鄉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每個人在家鄉能夠更好地生存、生活。這樣的願景很美好,可是不現實,鄉村正在加速衰敗凋敝,人口向城市轉移不可逆轉。
辦理居住證排隊的小板凳
記得有一位快車司機,他說來北京的時間已經有二十幾年,這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除了被遣送,和過年過節返鄉探親,他就幾乎沒回過老家。這些年,他在建築工地當過工人,賣過水果、蔬菜,收過廢品,開過黑車,現在又在賺錢效應的吸引下被滴滴「收編」。三個孩子都是在北京出生的,也都很少回老家。給村官交保護費讓超生的孩子上了戶口,又通過關係讓他們在北京接受了義務教育,然後就退學謀生,娶妻生子,除了戶籍,他們和老家的聯繫少得可憐,成了不是北京人的北京人。故鄉,是真的回不去了,不光他回不去,孩子們更回不去。
另外一位快車司機,來北京的時間也有二十多年,前兩年他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折騰不動了,終究不能在北京終老,就萌生退意,回到故鄉成都開了一家快餐店。可是很快他就經營不下去了。身邊都是熟人,今天你來找我喝酒搓麻,明天他來找我幫忙,抹不開面子不好拒絕,小店三天兩頭關門歇業,好不容易攬了些熟客,又很快流失了。他只好把小店盤出去,又回到了北京,回到這個沒有熟人圈子的地方,沒有俗務的牽絆,反而可以安心工作賺錢謀生。在現實面前,所有人都會用腳投票,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該來的你攔不住,該走的你也留不住。
近些年,身邊在北京熬過五年的北漂「剩鬥士」們,一個個要麼想方設法攢夠了首付在北京遠離中央的偏遠地帶買了房,躋身房奴行列,要麼跑到北京郊外的燕郊、大廠、固安甚至天津置了業,總之是做好了在北京打持久戰的準備,離鄉越久,就越難回頭。還有的朋友,架不住傳統觀念束縛,不得不在家鄉買了房子向鄉鄰證明自己是「有產者」,依然選擇在北京的事業上努力拚搏,一時半會兒也沒有離開的打算。所以,無論是那些底層北漂,還是努力躋身中產的知識精英北漂,大家都在用腳投票,選擇去留的唯一標準就是在哪裡能夠活得更好,相對地。
2016年10月1日以後,北京取消暫住證,改為居住證,當大家準備為這種形式上的進步歡呼喝采時,卻突然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了,人為設置的辦理居住證的苛刻條件和慢吞吞的辦理速度,把大多數積極響應政策前來辦證的北漂擋在了派出所門外。
於是乎,為了搶在別的北漂前頭,搶在暫住證過期之前辦好居住證,北漂們充分發揚自己的「螻蟻精神」,多人合作24小時全天候輪流排隊,十數天如一日,風雨無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只為了居住證所能恩賜的一丁點本應惠及全民的正當合法權益,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由覺得悲哀。可是,作為升斗小民,當居住證在買房、買車、孩子上學上擁有一證否決權的時候,除了半夜起床站在冬日冷風裡和看不到希望的人群一起排隊,還能怎麼辦?儘管這個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它的城市不歡迎我們,所有的北漂還是只能選擇承受這種屈辱,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無法獲得更好的生存、生活方式。
来源:liztifeng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