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
他出身低微,他家先祖曾務農或為儒,沒有恆業。馮道年少時,性情純厚,好學能文,不以衣食粗陋為恥,除背著米奉養父母外,只是讀書吟詩,即使大雪封門,塵垢滿席,也是這個樣子。
馮道身處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歷經桀燕皇帝劉守光、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原、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十朝,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馮道被稱為「官場不倒翁」,「十朝元老」的亂世奇人。
一、事燕王
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天祐中,劉守光署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訪於僚屬,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於獄中,尋為人所救免。」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並詢問僚屬意見。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被關入獄中,幸遇營救,得以出獄。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
張承業看重他的文章履歷。當時有一個叫周元豹的人,善於人倫之鑒,與馮道不融洽,對張承業說:「馮生無前程,公不可過用。」當時河東記室盧質聽到後說:「我曾見杜黃裳司空寫真圖,馮道的形狀體貌很相似,將來必有大用,周元豹之言不足信也。」張承業尋薦他,晉王李存勖將霸府文書全部委託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後來晉王佔據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二、事後唐莊宗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是為後唐開國皇帝,即後唐莊宗。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莊宗滅梁後,擢升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後來,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景城守孝。當時年成不好,他便將剩餘的俸祿全部賑濟鄉民,自己卻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對官吏所贈財物,分毫不受。這時契丹強盛,素聞馮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邊將有備,馮道才得以倖免。
《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勗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但是他「伶人亂政、靳吝貨財、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同沅四年(926年),魏博士兵皇甫暉在鄴城叛亂,是為鄴城之亂。命李嗣源攻鄴城,卻被叛軍擁戴,擁兵自立。唐莊宗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入洛陽,葬李存勗屍骨於雍陵,進廟號莊宗,李嗣源在汴州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三、事後唐明宗
後唐明宗入主洛陽後,立刻問近臣安重誨說:「先帝在位時的馮道郎中在什麼地方?」安重誨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學士。」明宗說:「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馮道為端明殿學士「端明」之號就是從馮道開始設立的。不久馮道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貧困微賤無所依恃卻有才幹、有抱負,又與他素來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為浮躁的人他必定貶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讚,退朝時,和同僚在後面嘲笑馮道說:「他若快走,一定會掉下《免園冊》。」馮道聽說此事,召來任讚對他說:「《免園冊》的文章都是名儒編集的,我可以背誦。舊朝廷一些士子,不過讀了些考場上的華麗辭藻,就去應試,都是竊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淺薄、狹隘。」任讚十分慚愧。
天成、長興年間,天下連年豐收,朝廷無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馮道向他詢問朝廷外面的事。馮道說:「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豐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謹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憶起在先帝霸府任職時,曾奉命出使中山,過井陘險地時,唯恐馬匹失蹄,不敢放鬆韁繩,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結果被馬摔下,幾乎致殘。臣所說的這件事雖小,卻可以說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為天下清明安定,連年豐收,便無節制地享樂。兢兢業業,是臣對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贊同。如此這般,馮道「發言簡正,善於裨益,非常人所能及也。」
四、事後唐閔帝
933年,後唐明宗過世,兒子李從厚繼位,馮道在閔帝李從厚時仍任宰相。四個月後,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後唐閔帝逃往衛州。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並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後唐末帝,廢李從厚為鄂王,三日後被弒殺。
五、後唐末帝李從珂(清泰帝)
唐末帝李從珂一個月後罷去馮道相位,讓他做陵使,禮畢,出鎮同州。馮道為政閑澹,胡饒當時為副使,道以重臣,稀於接洽。胡饒出身軍吏,性格粗獷,忿恨馮道,經常趁喝酒辱罵馮道。馮道說:「這一定是喝醉了。」於是邀請他,待以酒餚,直到天黑才才起來,沒有慍怒之色。不久,馮道被召為司空。
六、事後晉高祖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為後晉高祖。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為晉高祖加徽號。晉高祖也為耶律德光獻徽號,並遣馮道為使,出使契丹。
晉高祖對馮道說:「此行非卿不可。」道無難色。晉高祖擔心他的安危,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馮道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談苑》說,晉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都不敢前往。馮道當時正在政事堂,獲悉此事,便在紙上寫下「道去」二字,並命書吏草擬出使敕令。書吏聞之變色,雙手顫抖,淚流不止。馮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別,當晚便住在驛館中,準備出使。
馮道到達契丹後,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諫道:「自古沒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禮節。」耶律德光這才作罷。後來,耶律德光賞賜馮道牙笏、牛頭,這在契丹是一種特別的禮遇。馮道為此賦詩紀念:「牛頭偏得賜,像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將馮道留在契丹。馮道說:「南朝為子,北朝為父,兩朝皆為臣,豈有分別哉!」
馮道在契丹兩年,他將獲得的賞賜都用來購買薪炭,還揚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準備。」好像是要永遠留在契丹。他在獲准歸國時三次上表,表示願意留下,被拒絕後又磨蹭了一個月,方才啟行南下。馮道走後,每到驛站都要停留,用了兩個月才走出契丹國境。隨從問道:「別人能從契丹生還,都恨不能肋生雙翼,您為什麼還要住宿停留呢?」馮道道:「縱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趕,也終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
馮道回朝後,朝廷廢樞密使,並歸中書,事無鉅細,都交給馮道辦理。尋加司徒、兼侍中,進魯國公。
晉祖曾問馮道用兵之事。他說:「陛下歷試諸艱,創成大業,神武睿略,為天下所知,討伐不庭,須從獨斷。臣本自書生,為陛下在中書,守歷代成規,不敢有一毫之失也。臣在明宗朝,曾以戎事問臣,臣亦以斯言答之。」晉祖很認可他的說法。馮道曾經上表求退,晉祖看都不看,先派遣鄭王來看望,說曰:「卿來日不出,朕當親行請卿。」道不得已出焉。當時寵遇,無與為比。
七、事後晉出帝
天福七年(942年),晉高祖病重。他在馮道獨自侍疾時,命幼子石重睿叩拜馮道,並讓宦官將石重睿抱到馮道懷中,希望馮道能輔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後,馮道卻與景延廣商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出帝繼位後,加授馮道為太尉,進封燕國公。
開運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晉出帝面前離間道:「馮道只能做和平時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過艱難時期,就像參禪的僧人用不上鷹犬一樣!」出帝遂授馮道為匡國軍節度使,讓他出鎮同州。後來,馮道又移鎮南陽,改任威勝軍節度使,加授中書令。
八、為北主所制(遼太宗耶律德光)
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晉都汴梁,滅亡後晉。馮道前去朝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答道:「此時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後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馮道和趙延壽暗中庇護的結果。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
同年三月,耶律德光北歸契丹,命馮道等後晉降臣隨行,都來到常山。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馬,返回契丹爭奪皇位,馮道等人都被留在常山(鎮州)。八月,漢軍收復鎮州,驅逐契丹守將嘉裡。馮道與同僚四處安撫,採取適宜措施處理各類事務,使人各安其所。有人推舉他的功勞,他說:「儒臣能做什麼,都是眾位將士的功勞。」馮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錢贖買,都寄住在高尼精舍,其後相次訪其家送她們回去。九月,馮道自鎮州入朝,歸附後漢。
九、歸後漢
乾佑元年(948年),漢祖嘉獎他,拜為太師。後來,漢高祖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後漢隱帝。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聯兵反叛。朝廷屢次征討,都未能平叛。八月,隱帝命大將郭威節度討叛諸軍。郭威臨行前向馮道問策,馮道道:「李守貞自恃朝廷老將,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愛惜財物,多賞賜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優勢。」郭威聽從他的建議,果然使軍心歸附,終於平定叛亂。
馮道奉朝請外,平居自適。一日,著《長樂老自敘》云:郡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長樂二郡,歷代之名實,具載於國史家牒。余先自燕亡歸晉,事莊宗、明宗、閔帝、清泰帝,又事晉高祖皇帝、少帝。契丹據汴京,為北主所制,自鎮州與文武臣僚、馬步將士歸漢朝,事高祖皇帝、今上。
十、晚年入周
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郭威認為後漢群臣一定會擁戴自己即位,在見到馮道時,如往常一樣向他下拜。馮道安然受禮,毫無擁戴之意。郭威方知還不到稱帝的時機,便揚言欲立徐州節度使劉贇為皇帝,並派馮道到徐州迎接劉贇。劉贇尚未到達汴京,郭威便在澶州軍變中被士卒擁立為帝。樞密使王峻派郭崇領兵至,屯兵於衙門外,而馮道等人就住在衙內。當天,劉贇率領左右甲士關城門登樓,詰問郭崇為何領兵至此,左右才知事變,以為被馮道出賣了,都說要殺馮道才痛快。所同行的人都惶恐不知所為,只有馮延俯仰自適,沒有害怕的神色。馮道在卑賤而未顯達時曾經賦詩云:「終聞海岳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這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啊!
廣順元年(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不久,河東節度使劉崇(劉贇之父)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劉崇趁機入寇,攻打上黨。周世宗欲御駕親征,馮道極力進諫。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征。」馮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漢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
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謚文懿。
史臣曰: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況於再三者哉!所以飾終之典,不得謚為文貞、文忠者,蓋謂此也。
史官認為,馮道的所做所為,有古人之風;馮道的心胸氣量,也深得為臣之禮。然而事君四朝,為相六帝,這是符合忠嗎!一女侍二夫,為人之不幸,何況再侍多人呢!所以最終,馮道沒有「文貞」、「文忠」之類的譜號,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據《舊五代史.馮道傳》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