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個皇帝 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圖)



明「十三陵」。(網路圖片)

北京「十三陵」是大明王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二百三十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

那麼,大明王朝歷經十六位皇帝,為什麼這裡只有「十三陵」呢?還有三位皇帝的陵墓又位於何處呢?要說明這個問題,那就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了。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元順帝統治時期,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他南征北戰。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即南京為京都,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但從明朝萬曆朝中期開始,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叛亂,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閹黨專政加快了這一進程的發展。至崇禎年間,多處爆發民變,後金軍隊也突破長城,五入關內。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但由明朝宗室在華南又鬥爭了數十年,直到明永曆年間即1680年,方戰敗徹底滅亡。

明初以應天府為京都,明成祖朱棣在位時以順天府,即北京為京都,應天府改為留都。永樂三年,朱棣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並設立北京國子監等衙門。永樂四年,他下詔在北京修建宮殿。公元1409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設立六部與都察院,並在北京為逝世的徐皇后設立陵寢,已經顯示遷都的跡象。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初步得到了繁榮。公元1416年,朱棣公布遷都的昭告,永樂十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永樂十八年宣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此明朝根植於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當時的北京壽終正寢。那麼,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是那三位皇帝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呢?

一、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沒有進入「十三陵」

其實朱元璋死的時候,北京還沒有建都,他是葬於南京,其陵寢就是南京明孝陵。南京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二十二點五公里,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挂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孝陵,內設神宮監,外設孝陵衛,有五千到一萬多軍士日夜守衛。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時,都曾親往謁陵,還特設守陵監二員,四十陵戶。

二、明朝第二世皇帝,即建文帝朱允炆沒有進入「十三陵」

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不久,其四叔燕王朱棣在北京發難,兵戎相見,從北京殺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進皇城,建文帝朱允炆無可耐何,便從皇城的角門逃之夭夭。燕王朱棣打進入皇城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他逃往哪裡。儘管後來朱棣派人四處尋找,但是依然不見蹤影。建文帝不知所終,不僅在北京沒有陵墓,即便在南京也沒有陵墓。

三、明朝第七世皇帝景泰帝朱祁玉沒有進入「十三陵」

公元1435年,九歲明英宗朱祁鎮繼皇帝位。公元1449年,蒙古瓦刺首領也先進攻大同,大太監王振怕自己的家鄉蔚州有失,鼓動明英宗親征。可是幾場戰役大敗之後,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鎮也成為了蒙古人的俘虜。消息傳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為監國。當時一代名臣于謙為兵部尚書,主張抵抗。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來威脅明朝,於是就立朱祁玉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

朱祁玉年號景泰,史稱明景帝。景帝好生為難,真是讓英宗回來也不是,不回來也不是,便問計于于謙。于謙認為,如今大位已定,沒有什麼怕的,於情於理還是要接回英宗。就這樣,景帝接回了英宗,尊為太上皇,軟禁在南宮。到了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玉患病,讓大將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幾千人到了南宮,毀牆破門,救出了英宗。英宗第二次做了皇帝,石亨、徐有貞等人皆被封爵賜官,而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都被殺害。

當時景帝在位期間,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寢,當時是壽宮,他的一個皇后杭氏死了之後,就在慶陵所在位置修建了陵寢,當時的杭氏也葬了進去。英宗第二次做了皇帝之後,就把景帝封為成王。這樣景帝就丟失了皇位,死後也就不能按皇帝的身份葬進皇家的十三陵。景帝死於公元1457年,時年僅三十歲。死後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

除了上述的三位皇帝外,明朝其餘的十三位皇帝均葬在位於北京昌平北面天壽山,因而也就有今天的北京「十三陵」。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