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真能避險?高盛有新發現(圖)

發表:2017-05-28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黃金真能避險?高盛有新發現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全球通用的避險資產。(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7年5月28日訊】黃金自古以來就是全球通用的避險資產,俗話說:「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以最近的例子來看:去年金價出現兩波明顯漲勢,分別在6月底英國公投脫歐後及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之前。這兩個事件,正是去年為全球局勢帶來最大變數和風險的政治發展,也就是所謂的「黑天鵝事件」。至於今年初以來,金價再度從低點持續攀爬上來,則是因為市場對於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迅速升溫,也就是川普(特朗普)當選後興起的所謂「再通膨交易」。

黃金價格與經濟衰退的關聯性不大

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專家指出,黃金恐怕並非人們想像的首選財富保值及通膨避風港。哈佛經濟學教授巴羅(Robert Barro)及博士班學生Sanjay Misra的研究便發現,在1836-2011年之間,黃金價格與經濟衰退的關聯性其實薄弱:在經濟成長及消費市場需求暴跌時,金價卻不見飆升。

兩位學者在去年中發布的報告中,研究1880-2011年間先進國家發生一系列「總體經濟災難」時,亦即長達3-4年平均實質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大跌10%或更慘,例如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或德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經濟,金價的發展是如何。

結果他們發現,在這段時期一共出現過56段的經濟災難期間,金價年漲幅經通膨調整後平均僅2.1%,並未比其餘時期的漲幅1.5%高太多。事實上,金價的波動甚至和股票差不多:在1836-2011年間,金價漲跌偏離均值的幅度達13.7%,只比美股波動率低了3%,並不是所謂「非常安全」。

不過他們也發現,黃金的報酬率的確和同樣被視為標竿安全性資產的美國公債差不多。在上述這段期間,美國金價平均年增幅度僅1.1%,只比美國3個月期公債的平均實質報酬率1%高一些。

瑞銀財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全球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的研究則顯示,根據過去3年的經驗,黃金在對抗通貨膨脹壓力上的表現,其實相當糟糕。

他本月初發文指出,若將2013-2016年以美元計算的美國消費者物價增幅,對照以黃金計算的增幅,會發現前者僅上漲4.8%,意味截至2016年底,美國消費者持有的所有美元,能買下2013年購買所有東西的95.2%;但後者卻高達51.5%,意味他們持有的資產若全都是黃金,則在2016年底時只夠買下2013年買的所有東西的48.5%。

Donovan解釋,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黃金供應既不固定,也並非特別能夠預測;尤其是近年來全球黃金供應的逾1/3,是來自回收黃金。他並指出,事實上要對抗通膨侵蝕資產價值,有許多方法:買股票是一種,買抗通膨債券(TIPS)更是絕佳的一種。

極端情況下導致貨幣貶值,黃金可為有效避險港

但高盛在本月發布的《top of mind》系列報告中認為,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導致貨幣貶值,黃金才能成為地緣政治事件的有效避險港。

高盛分析師Jeff Currie和Mikhail Sprogis稱,像大部分其他金融資產一樣,金價的波動率已經接近歷史低點。事實上,黃金的隱含波動率降至90年代以來最低,當時即使是央行也「嫌棄」黃金。這令近期市場對黃金和上升的地緣政治風險的關注看起來頗矛盾,特別是金價目前在1,250美元上方波動,而三年前的均價是1,220美元/盎司。

不過,該模式與歷史上的金價並非完全矛盾。在諸如海灣戰爭和遭遇其他尾部風險時期,黃金是極端地緣政治事件的call option(看漲期權),一般來說,在控制了其他宏觀變數,比如實際利率和美元後,黃金不會對地緣政治風險做出反應。

此外,高盛還發現,從歷史上看,原油反而是更好的避險港,鑒於伊拉克、伊朗、俄羅斯等產油國自70年代以來一直是大多數地緣政治風險的中心。

貨幣貶值的最後港灣

黃金到底能避怎樣的險?高盛的答案很簡單:央行印鈔導致的貨幣貶值。這主要是因為金價與實際利率的負相關性。當央行印發更多貨幣,以實際利率來衡量的貨幣價格下降。而走低的實際利率轉而降低了持有實際資產,比如黃金的機會成本,也引發市場競逐黃金推升金價。因此本質上說黃金是用於對抗貨幣貶值的避險港。這也解釋了為何黃金可以是避通脹良品,但並非一直是。如果貨幣貶值導致通脹,那麼黃金可以用於避通脹。但從過去十年的數據看,貨幣貶值並不總是導致通脹,且也不是導致通脹的唯一因素。

黃金能否避地緣政治風險?

基於上述提到的理由,高盛認為,如果地緣政治風險並不足以導致一國貨幣貶值,特別是如果金價的波動遠遠超過實際利率或者美元的波動,那麼黃金就無法有效對抗地緣政治風險。在這些事件中,黃金本質上是一種call option,因此可以被看做「地緣政治的最後避險港」。比如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美聯儲大幅增加美元流動性,令美元貶值。而當海灣戰爭時期政府啟動印鈔機時,黃金也力證了其避險地位。有意思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導致的原油供給中斷令原油的避險效果強於黃金,不過第二次海灣戰爭時期,當原油供應中斷影響降至最低,黃金是個更好的避險資產。

流動性才是關鍵

不過上述分析並未考慮黃金市場本身的流動性,但這在決定是通過實物黃金還是COMEX期金避險時,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的經歷已經讓市場領會到流動性的重要性,由於交易量和交易所未平倉數量跳水,金價大幅走低。流動性事件過後,投資者更加意識到實物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區別,為了防範黑天鵝事件,其對實物黃金或實物金支持的ETF需求更大。而我們在這裡學到的教訓是,如果金市流動性和其他市場一樣枯竭,你的對沖也就失敗了,除非是實物金,後者才是最後的避險港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何雲 校對:文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