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茶席裡,茶師秉著一期一會的誠意,沏著一壺悠然的茶香。(攝影:彭靜文)
談起中國的茶文化,一定要認識茶聖陸羽,他不僅是唐朝成功的茶商,更是優秀的茶農,根據文獻記載,陸羽跑遍長江流域的各大著名茶區,對於各式茶種做了透徹的研究,陸羽居住於湖州達三十多年,培育出多款優良茶種,並且擴大長江流域南方的種茶面積,當時他的貢茶院和焙茶廠超過一百五十間,茶工超過萬人,陸羽對於飲茶文化的推廣與普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茶聖陸羽撰寫《茶經》後,茶文化遂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茶經》不僅是一本茶葉大全,也是茶事入門和茶葉文化的詞典,不只記錄當時人民喝茶的習慣,對於製茶、烹茶、煮茶的技藝等理論的鑽研,或是茶具、飲茶的氛圍都做了營造的紀錄,後人可以藉由《茶經》窺見當時獨特的飲茶風雅,因此,《茶經》也被後人當作是想要研究唐朝以前茶業歷史的珍貴史料。
夏戀森林茶會一隅,讓民眾體驗比賽茶席中各式茶品的口感與香氣。(攝影:彭靜文)
雖然中國人喝茶的歷史悠長,早在唐朝以前,茶已成為人民的日常,從隋、唐到宋朝大約六百多年的時間,更是茶文化最興盛的時期。然而,在時間洪流的推進間,台灣人的喝茶文化,似乎沒有繼承到遁世山林雅士對於茶文化的悟道和昇華,台灣人或是華人最常的喝茶氣氛就是閒話家常,或是交際應酬。
近幾年,你發現到微妙的變化嗎?在台灣的喝茶日常裡,有一群人正在興起一種喝茶文化的「美學」,在茶團體或是茶博覽會的推廣下,這群人說,我們現在喝的是「茶藝」,而茶藝的基礎就是「茶席」,茶藝強調如何泡一壺好茶,茶席則是學習如何享受一壺好茶。
喝茶其實很簡單,喜歡就是好茶。(攝影:彭靜文)
只是時至今日,若要說起茶的美學,一般人最容易聯想到的便是日本的茶道,殊不知,日本茶道是從唐代傳入日本,說起來有一點諷刺,就像在某些歷史學家的眼裡,他們說如果你想看見從前中國唐朝的風景,唐朝盛世建築的痕跡還在日本奈良駐足;西元645年日本實行大化革新,派遣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學習僧將從中國習得的禮制、官制、佛教、建築、文史、書畫等學問帶回日本,其中包括喝茶的文化。
例如日本第一位煎茶人永忠和尚,在中國留學時間,正值陸羽完成《茶經》著作,是茶文化在唐朝發揚光大的時期,永忠和尚於西元805年回到日本,他用陸羽《茶經》上的烹茶法為日本嵯峨天皇煎了一碗茶,茶湯的滋味讓天皇驚艷,兩個月後天皇下令推廣。日本茶道繼承當時中國茶文化的章法和制度,強調各種繁複的程序和儀式,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極致;相較於中國茶文化,中國人則強調飲茶自然和愜意。
生長在茶業世家,女孩從兩歲起便開始學習茶藝。手中的淡雅茶具是景德鎮的輕瓷米粒燒。(攝影:彭靜文)
加入美學元素後的茶席,喝茶可以是一種意境。(攝影:彭靜文)
台灣人愛喝茶,「大阿里山茶區」是台灣高山茶的代表區域之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阿管處),鑒於大阿里山茶區的茶產業及茶文化擁有豐厚的實力和底蘊,希望藉由阿里山四季茶旅體驗氛圍之形塑和體驗,結合阿里山四季的自然生態資源,讓旅人可以體驗一種更深度、更細緻的「茶‧美學旅行」。
大阿里山茶區位於北回歸線兩側50公里內,終年雲霧繚繞的山區,是世界最好的茶區之一。(攝影:彭靜文)
大阿里山茶區分布於阿里山、竹崎、梅山、番路、中埔、大埔等鄉鎮,種植面積超過2000公頃是台灣茶業最大的產區。根據統計資料,全世界最好的茶區位於北回歸線兩側50公里內,且終年雲霧繚繞的山區,大阿里山茶區正好位與此緯度,海拔高度也在1000至1700公尺的山坡地,氣候涼冷,早晚雲霧繚繞、平均日照短,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茶葉所沖泡出的茶湯高雅回甘。
由於阿里山高山茶茶區分布的海拔範圍落差高達700公尺,茶農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海拔,不同的茶樹種類,藉由經驗豐富製茶師傅的揉捻功夫,採取不同的發酵做法,或許製造出碧綠清香,還是喉韻豐潤的各式好茶。(續:天人合一的山野茶趣)
不同的季節、海拔,茶樹種類,茶葉經由製茶師傅的揉捻功夫,可以製造出碧綠清香,也可以成為喉韻豐潤的各式好茶。(攝影:彭靜文)
責任編輯:朱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