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也是畜牧業飼料的主要來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8月7日訊】中美貿易戰中大豆成為聚焦點,除了人食用之外,大豆也是畜牧業飼料的主要來源。據中國官媒《經濟日報》文章,在走訪相關行業專家、綜合分析國內外市場形勢後發現,通過推廣低蛋白日糧配方、增加雜粕進口、擴大國內生產等措施,2018年內中國大豆進口量有望減少1000萬噸以上。
推廣低蛋白日糧飼料配方可實質性減少大豆需求
官媒報導稱,目前,中國正在全國生豬、肉雞和蛋雞養殖中推廣應用低蛋白日糧技術,通過添加氨基酸,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添加比例,而不影響生產性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的研究表明,豬在不同生長階段飼餵低蛋白日糧(蛋白添加比例降低3%)並補充四種限制性氨基酸後,豬肉產量和質量不受影響。據廣東恆興飼料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海濤介紹,目前中國賴氨酸生產能力充足,而且使用低蛋白日糧配方技術,可以減少約5%至7%豆粕消費需求,折合大豆約500萬噸。因此,通過低蛋白日糧飼料配方減少中國對大豆的實質消費需求,是可操作、可持續的。
增加雜粕進口可有效替代大豆進口
官媒報導還說,飼料中的蛋白原料不僅只靠豆粕,也可來自其他雜粕,如菜籽粕、棉粕、葵仁粕、棕櫚仁粕等。當前,飼料中豆粕使用比例高,價格便宜是一個主要原因。隨著豆粕價格上升,選擇其他替代品將變得經濟可行。上海匯易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諮詢師李強介紹,2018年全球除豆粕外,主要粕類產品出口前三大品種依次為棕櫚仁粕、葵仁粕和菜籽粕,其中,棕櫚仁粕出口723萬噸,葵仁粕出口684萬噸,菜籽粕出口613萬噸。而中國目前棕櫚仁粕、葵仁粕和菜籽粕的年進口量並不大,其中,棕櫚仁粕進口45萬噸,葵仁粕進口15萬噸,菜籽粕進口100萬噸,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據李強測算,今年如能增加進口250萬噸油菜籽(折合150萬噸菜籽粕)、350萬噸葵仁粕、300萬噸棕櫚仁粕,理論上可替代約480萬噸豆粕消費,折合進口大豆約600萬噸。
提升國產油料自給水平
官媒還認為,當然要緩解中國油籽油料供應受制於人的局面,離不開自身油料產業的發展。5月16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1000萬畝。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表示,中國長江流域約有1.5億畝冬閑耕地和灘塗,其中6000萬畝可率先利用。如果冬閑地實現一季油菜籽與一季大豆輪作,每年至少可產出1000萬噸至2000萬噸油料作物。
此外,養殖業虧損也導致對豆粕需求減少。今年3月開始,國內生豬價格迅速回落,生豬養殖利潤進入虧損區間。四五月份,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和同比持續下降,生豬集中出欄數、出欄體重等指標大幅下降,導致4月至6月國內豆粕消費同比減少1.3%。預計未來幾個月豆粕需求還可能繼續低於去年同期,這將持續抑制國內大豆消費需求。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