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叡人:中國這20年來 是如何收買台灣人的?(圖)

作者:盧乙新 發表:2020-01-11 1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吳叡人:中國這20年來是如何收買台灣人的?
吳叡人分析道,中國正運用兩波金錢攻勢試圖收買台灣人。(圖片來源:Mandy Cheng/AFP/Getty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新綜合報導)不少香港人認識台灣學者吳叡人。吳叡人,現職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他曾為《香港民族論》撰文,可謂一開始就已經是香港本土派的論述後盾,他同時還是廣受引用的、Benedict Anderson著作《想像的共同體》的中文版譯者。吳叡人長年研究比較政治,近日接受《立場新聞》訪問時表示,雖然2020年的選舉人人都講「中國因素」,但是這個因素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在近年浮上了水面。吳為讀者詳細剖析中國從2000年代開始,是如何運用兩波金錢攻勢試圖收買台灣人。他還提及,一部份台灣人之所以很能接受,是因為他們以為政治與經濟可以分開談:能夠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維持主權。

吳叡人分析道,中國經濟呈現下滑趨勢,加上多國正在試圖圍堵中國,這為台灣與香港帶來改變政治現狀的機會。當問及2020年大選,吳則傾向同意蔡英文的勝算較大,他認為國民黨這一次非常危險,有被邊緣化的可能。

以下為《立場新聞》記者與吳叡人的採訪對話。

中國因素一直都在不過是近年浮上水面

記﹕根據我們的觀察,「中國因素」的影響力近年來在台灣是愈來愈強,你認為呢?

吳:是Yes也是No。Yes是,跟過去比,中國因素看起來確實比較普遍;No是,不是她變強。因為她一直都很強,只是最近更多人看到。

中國大陸積極滲透台灣,應該是2000年代初就開始了。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就開始對外擴張,也就是鄧小平與江澤民所說的「走出去」。

中國大陸開始走出去,第一站就是台灣。她怎樣走進台灣?用經濟,即是我們一般號稱的「以經促統」、「以商為政」。她以商業來做政治,以經濟促成統一,軍事威脅則成為了輔助手段。基本上就是「收買台灣」,而這比「攻打台灣」更有效,政治成本也比較低。

問題是,台灣並非單一整體。你要買台灣,該買誰?第一階段中,她買的是大資本家,大概是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大財團。由於很多人在90年代就已經前往中國投資,於是中國就利用這些人,將他們培養成為台灣第一批的親中派,這些人就是中共在第一階段選的,例如:HTC創辦人兼董事長王雪紅,她基本上說HTC是中國的牌子,而她亦被視為親中派。

2010年,王雪紅在中國大陸演講時說:「HTC是中國人所創立的品牌,…期望將中國人對創新與品牌價值的堅持延續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為中國人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國際品牌」。2012年,王雪紅在總統大選的前一天,曾經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持九二共識。去年12月27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與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參觀HTC新北總部,王雪紅親自前往門口迎接,並充當導覽員,為兩人解說。

相關新聞如下:
承諾一場空「宏達電」台灣裁員1500人
曾遭控後門威脅國安 威盛判賠上億將提告

不過,第一波的「中國因素」是失敗的。因為她買大資本家,是買錯了對象。因為在台灣的社會階級結構裡,大資本家的比例很少。中國的收買,只是讓台灣的產業移到中國,令台灣產業空洞化,連台灣的工資也被中國拉低了。於是,在這第一階段中,只有一小撮大財團獲利,台灣絕大多數人不僅不是獲利者,反倒成為了受害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馬英九兩次的選舉中,大財團成為他最堅定的支持者,而大多數人,成為了台灣社會運動中的動員對象,因此能成功動員成「太陽花運動」,擋住了服貿協議。

你可以看到,中國因素那時候已經很強了,而且是非常囂張、非常直接的。

從收買商家到收買平民

自太陽花之後,台灣社會出現許多反中情緒。中國一開始很緊張,但是她很快就調整了策略。中國將收買的對象,從大資本家轉移到一般人,拓展至全台灣,也就是「三中一青」的對台政策,其中包括:台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以及青年。

中國與台灣的地方派系亦建立起關係。由於,台灣許多地方派系的國家認同感很薄弱,基本上是以利益為取向。它們就像香港的十八鄉,缺乏鞏固的認同,不過卻有很在地的連結,同時也掌握了許多地方經濟。於是,共產黨就透過跟它們建立起的經濟關係,讓雙方不止在經濟上互利,連政治上也讓它們成為中國的派系。

尤其是中南部。因為中國已意識到,要掌控那些經濟上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地區與階層,所以她去收買地方產業,例如:養殖業和農業,而韓國瑜銷售水果,就是給予這些地區的果農利益。

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後,與外國簽下93.9億台幣的農漁產品交易MOU(諒解備忘錄),其中與中國的交易約80億。不過,MOU不等於實際交易,依據台媒報道,去年首半年的實際交易額只佔這些MOU的7%。儘管如此,仍有台農表示,韓國瑜簽訂的MOU幫助很大,《新新聞》引述了高雄市阿蓮區農會聲稱,「韓市長的外銷訂單確實幫助很大」,韓國瑜的行動再加上他們自身的努力,估計阿蓮去年的芭樂外銷近五百噸,比往年的外銷平均兩百多噸大幅增長。

除了農業,還有宗教階層。由於台灣的民間宗教很發達,所以中國會辦理宗教交流,例如:邀請信徒前往大陸參訪、觀光,並進行洗腦。中國大陸最基層的道教宮廟,與台灣各地草根政治中心有些相像,它們又與地方派系關係密切。因此,台灣的地方政治,基本上就是產業、民間宗教、地方派系三者的結合。中國要做的,就是要掌控這三方面。

就青年方面而言,其實中國青年的失業率比台灣還要高,但是中國大陸就是要針對台灣青年,設置一些鼓勵年輕人去中國創業的基金,隨後進行物質、經濟上的滲透。另外,還有教育上的交流,也就是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學校,皆以教育交流為名,以免費或非常廉價的旅遊將大批的台灣學生送往中國去,接著進行洗腦。中國大陸這些措施都是非常普遍的。

台灣主計總處2019年8月發布失業調查資料,顯示7月整體失業率,以及20-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分別為3.82%、12.70%。

北京政府2019年3月公布全國的城鎮失業率為5.2%(一般推測,青年失業率是總失業率的3倍),不僅高於台灣,同時遭到普遍質疑為「報細數」。連被指親中的台灣媒體《中國時報》亦發文聲稱,中國要「嚴肅看待失業問題」。

《立場新聞》曾訪問過一位曾經在中國工作的台灣青年,他亦表示,「現在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已沒甚麼機會」了。

「中國因素」第二階段的手法是:轉移收買對象,擴大範圍、加深深度,直接滲透到最基層、最草根的部分。所以,才會說,感覺中國因素比較強。

至於第二階段是否成功,要做實證調查才能確認。據我所知,這一個策略在某些地區是相當成功的,所以,台灣有些地方在經濟上是非常支持跟中國合作,例如:花蓮、花東地區,以及台灣中部幾個縣市。

台灣人:以為政治跟經濟可以分離

早些時候,台灣人都認為中國崛起是勢不可擋。直到五、六年前為止,台灣人開始在談一個概念:「芬蘭化」,意思是說,我們要學習過去冷戰時期位於蘇聯旁邊的芬蘭。她在某程度上承認自己是蘇聯的屬國,不去挑戰蘇聯的霸權。總之,中國對台灣施加的影響已經很久了,台灣也幾乎沒能解決,直到2018年都是只能不斷讓她進來的狀況。主要原因是,台灣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很多人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是「政經分離」,也就是:我不要跟你統一,但是我要去你那裡賺錢,天真以為政治是可以跟經濟分開談的。

當太陽花運動結束後,很多人對國民黨政權是有期待的,但是經濟形勢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的。於是,中共就說,蔡英文救不了你,換你來!我們為你提供各種機會,你們的前途是在中國大陸。結果,很多年輕人就真的要去中國發展。即使發生太陽花學運之後,他們還是要去。那也沒辦法,政治運動結束後就得面對民生問題。學生畢業了也得要工作。然後,他們就在中國大陸找到了一大堆優惠package,因此就想,不如先讓步,去試試看吧。

鼓勵台灣青年前往中國就業的措施也不少,例如:國台辦在2015年起,在中國各地設立了「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與「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示範點」,向台灣創業青年提供技術與經濟補助。不過,依據《中通社》報道,這些創業機會的風險很高,有些地方官員表示,「100個創業者裡『死掉』90幾個很正常」,「兩岸青年創業政策是有政治目的的,創業失敗沒關係,很多人沒來過大陸,至少來看看」。

不過,這確實具備成效,因為2018年年底韓國瑜、國民黨於地方選舉中大勝,某程度上可謂是這一項策略的階段性成功。

只是,物極必反。2018年的選舉結果,又導致不少年輕人突然間驚醒。他們發覺,原來政治跟經濟是不能分開的。這就令台灣人覺醒了。

這時候,政治、心理、經濟「三部曲」將台灣與中國親近的基礎給瓦解掉。首先,2019年1月,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講話中表示,台灣只有一條路,就是「一國兩制」,這正否定國民黨的一中各表,瓦解了台灣親近中國的政治基礎。

可是,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恰恰就告訴我們,一國兩制就是這樣,這就瓦解了台灣人接受中國統治的心理基礎。

中國現台商「逃亡潮」

最後,台灣人與香港人一樣,都是經濟動物。台灣人在看到中國於中美貿易戰中,節節敗退。實際上,中國經濟本來的問題就很多,例如:債務太嚴重,國債與地方債務的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中國經濟在2019一整年裡都往下走,大量外資撤出中國,轉移到台灣或是東南亞。其實,台商是全世界最懂得中國內部的人,台商的撤離是從好幾年前就開始的,起初是慢慢的,到現在則是有些像逃亡潮的樣子。前往中國創業的台灣人,則很少有成功案例。於是,台灣跟中國統一與整合的經濟基礎也沒有了。

近幾個月,網上流傳著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卻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於1月8日發布《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預計今年的GDP增速至6.1%左右。

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的債務違約數量大增到歷史高位,估計中國的企業債務規模達到19萬億人民幣。

記﹕雖然你表示中國經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但是傳媒還不時報道說,中國市場仍是經濟焦點,例如:旅遊業、娛樂界,都很怕不能做中國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仍然對台港有很大影響?

吳:台灣的旅遊業已經開始多元化,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旅客是越來越多。雖然在變化短期內會導致原本依靠中國吃飯的界別萎縮,但是長遠來看,卻更為健康。

娛樂行業方面,我認為中國仍有很大的影響。

在娛樂行業,很多人投降,這與「華語圈」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可以不須學外文就前往另一個市場,門檻低,市場大,賺錢容易,只要不碰政治就好,必要時,講講親中空話,沒有關係。

但是,你一旦講了那樣的話、舉起五星旗,就表示你選擇中國市場。這部分我是覺得很難過的,因為他們等於是做了選擇,決定進入紅色經濟圈,在此之後,就很難回頭了。

這狀況是不容易改變的,除非整個中國全面蕭條。只是,我也要反問﹕香港電影工業是怎麼死亡的?原本香港電影有她的身份,後來向北望,現在卻整個瓦解掉了,「連登」上都在討論香港電影的死亡。

記:聽你這樣說,看來第二階段的「中國因素」失敗,也會是遲早問題。

吳:中國的收買能力確實下降許多,不只是對台灣,對全世界的收買也都在減少,對各國企業的併購也都萎縮得非常厲害。

記:中國對台灣還會有進一步動向嗎?

吳:她不是不想,但是現在的能力跟十年前比較起來差太多了,我覺得她不容易做到。

記:這麼說,你的觀點比較樂觀。

美國養出中國這頭「怪物」

吳:如果說是我樂觀,那也不是那種天真的樂觀,而是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導致台灣出現這種情況。

1989年,出現華盛頓共識,一些西方先進國家決定日後解除國家管制,讓資本自由流動。美國當時做出一項重要的中國政策,就是將中國拉進資本主義體系,讓她資本主義化。因為美國認為,中國資本主義化,就會出現中產階級,隨後就是民主化,她會變成一個會遵守國際規則的正常國家。

約莫從冷戰結束,一直到幾年前的奧巴馬時代,美國都是遵行這套政策。這套政策最大的受惠者正是中國。中國因為此政策,進到全球資本主義體系,而她自己可以不開放,但是全世界向她開放。因此,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可是她沒有做政治改革,內部亦產生很多矛盾。

就結果而言,美國想要改變中國,結果卻弄巧成拙,養出一個怪物。這個怪物,內部得要不斷控制、不斷鎮壓,外部則要擴張。中國已經是控制不了,她不擴張不行,否則內部會崩潰,所以必須對外擴張。她的對外擴張就影響了國際政治秩序,驚動美國與其它西方國家。所以,美國和許多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現在要轉頭圍堵中國,改變中國的政經政策,這亦是所謂的新冷戰。

在這個時間點,剛好香港問題爆發,台灣問題也浮現出來。這國際形勢對台港就很有幫助,因為她們的抗爭成為國際問題。美國與中國都要打香港牌,這就令台港在夾縫中產生某種空間。

我的樂觀即是這種「結構的樂觀」,而非「主觀的樂觀」。這樂觀亦不是誰造成的,不是蔡英文造成,她沒那麼偉大,那是過去三、四十年來的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結果。

記:雖然你說到國際有圍堵中國的現象,但是另一方面,許多國家顯然仍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你日前在大馬的演講活動,就因為中國的施壓而被取消。你又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吳:中國力量在不同地方各有強弱。你看她一帶一路伸延的地方,都會避開美國或是歐洲勢力範圍。然而,東南亞就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地方之一,而有幾個國家,例如:泰國、柬埔寨,中國就囂張到可以在那邊抓人,桂民海就是在泰國被逮捕的。

就馬來西亞而言,過去她的總理納吉是全面親中的,導致中國在大馬搞了很多建設。2018年實現了政權轉移後,當選的馬哈迪不是反中,但是想要與中國的距離稍微遠一點,他就把納吉與中國的協議刪掉一些,再跟中國重新談判。所以,馬哈迪政權與中國的關係是微妙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會碰到這樣的遭遇。你由此看見,即使是在東南亞相對自主性比較強的馬哈迪政權,也都不敢正面與中國起衝突。倘若我去泰國,可能是連進都進不去。

記:或許正如你所說的,因為台灣人跟中國親近的基礎瓦解了,所以這一次大選,蔡英文與韓國瑜的民調差異才會高達20%到30%。依據這個數字來看,我最初評估蔡英文是一定會勝利的,可是我與朋友聊天,也有好些人認為,韓國瑜並非沒有機會。你怎樣看待?

國民黨極度危險

吳:我首先必須澄清,我並非民調專家,這一部分我很難講。你說韓國瑜可能會贏,我知道有種說法:國民黨會推高投票率,鼓動韓粉與泛藍支持者投票。因為他們認為韓粉有穩定的數量,至於打危機牌則能讓泛藍支持者回籠。國民黨認為,這兩者加起來,能夠讓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差異縮小至5%以內。

不過,我認為這不太可能會發生。因為韓粉與國民黨基本票有重疊,很可能是同一批人,而非所謂的「一加一等於二」。加上2018年選舉之後到現在,因為韓國瑜出現的種種問題,很多韓粉都脫落了,現在仍留下來的是鐵粉。在我看來,鐵粉等於是極端的深藍。

記:立委選舉方面呢?聽到一種說法是:可能不少人會將總統票投給蔡英文,但是立委票會投給國民黨,因為他們雖然不想讓台灣亡國,但是仍然重視經濟。

吳:就經濟票而言,我沒有仔細研究,但是我認為國民黨這種票不會多。因為韓國瑜那一套已經沒有效用。他說要發大財,但是中國買不了貨,中國遊客也不來,因此他那一套簡單邏輯已經沒有用。

經濟票可能會跑去柯文哲的民眾黨,或者宋楚瑜的親民黨。因為,很多人討厭民進黨,所以不投給蔡英文,這源於蔡英文有幾個改革,社會上有部分人很反對,例如:承認同性婚姻、「一例一休」,也就是所謂一個禮拜要休息兩天……這些改革引起一些人的反彈。但是,這些人也不一定會投給國民黨,他們可能投給民眾黨或是親民黨。

其實,我感覺到的是,國民黨是極度危險的。她在這一次的選舉崩解,或是極度被邊緣化的可能性很大。

即使如此,國民黨內部還在鬥爭。你看,韓國瑜已經不是在選總統,我從沒有看過一個人選總統行程會那麼悠閒的。他也不露面支持立委,因為立委不願意他出現。那麼,他在幹甚麼?就是維持基本盤,不要讓選票太低,至少要高過朱立倫,這樣韓國瑜就能夠選國民黨黨主席,也可以拿補助金。一旦拿到補助金,他就有錢,也就有辦法在國民黨權力鬥爭爭得上風。國民黨現在還在搞這些事,一個黨到現在還在搞這個,嗯……

朱立倫在2016年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蔡英文比拚,最終以31.04%得票率落敗,這是自2000年總統選舉以來,國、民兩黨得票差距最大的紀錄。在2020年選舉,朱亦曾表態有意參選,但是黨內初選民調結果,他卻不敵韓國瑜,因此未能獲得黨內提名。

在台灣補助金方面,若是總統候選人得票數達到當選人票數的3分1以上,可以獲得每票30元資助。

台式「左膠」被邊緣化

記:除了為了經濟而親中的人以外,純粹基於身份認同而親中的「老左翼」,近年來在台灣又是怎樣?

吳:現在這一派在台灣是萎縮的。很多人已經離開台灣前往中國發展,所以他們的勢力在台灣內部很小,例如:「夏潮」,她本來是個知識集團,最後轉型成為專門做旅遊業中介的機構,帶台灣年輕人去「祖國」參觀壯麗山河。這類組織在台灣已經非常邊緣化了。

另一種統派是主張「不統不獨」的「新左翼」。你跟他們說甚麼,他們都說是階級問題,而不是民族問題。這類似於你們所謂的「左膠」。這些人在十年前還有點聲音,現在也是邊緣化得非常厲害。

很大的原因是他們不能夠解釋中國崛起,例如:他們對外宣傳說,一帶一路是萬隆會議路線,就是1955年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所謂的不結盟運動路線,亦是主張連結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新左翼表示,一帶一路就是在重新連接第三世界,對抗美帝。

相關新聞如下:
一帶一路在東南亞 印尼吃定了北京?
美伊開戰北京恐成輸家 一帶一路或遭毀滅性打擊
太可怕負債 寮國還以為中共給他的是好處?
波羅的海國家將中國視為等同俄國的威脅
參與制衡中國?巴西將簽署美版一帶一路

問題是,中國並非1950年代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她已變成資本輸出國,是把資本輸出結合地緣政治擴張。她在很多地方運用一帶一路創造所謂的債務陷阱,全世界都看得出來。

中國已經開始進行帝國主義與新殖民主義,這種現象是台灣新左翼無法解釋的。中國在過去幾年對台灣的各種滲透,新左派也沒辦法解釋收購台灣媒體一事,他們講的話沒甚麼說服力。

相關新聞如下:
反親中媒體遊行發聲 NCC:將督導業者落實專業
反紅媒遭質疑沒拿國旗 館長做出回應了
反紅媒國台辦大怒 台批:台灣內政沒資格說三道四!
反送中反紅媒 政論家:青關會愛同會應立法禁止
不爽反滲透法 中國涉臺系統爆動員《中時》停刊抗議
反紅媒 臺灣年輕人在覺醒
親述台媒被染紅 《中國時報》記者想離職

位在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港,建造費主要是由中國支付。2017年,因為斯里蘭卡政府無法償還款項,就將該港「租借」給中國,期限99年。後來斯里蘭卡政權面臨更迭,新總統拉賈帕克薩則以國家利益為由,希望能夠取消「租借」,重回按期還錢的協議。

其實,我在內政、社會政策、文化政策上,是比較偏左的,但是我認為,進步價值必須建立於主權國家的前提上。台灣若要維持獨立,才能夠有辦法在內部實施各種進步的改革。倘若中國真的可以變好,大家願意一同改變世界,那也可以。但是,中國是否會改變,我是非常悲觀的。

成為「台灣國」的兩個條件

記:最後想問,獨派當中也有兩種想法,一種是以「中華民國」獨立,等於是繼承「中國人」的身份;一種是以「台灣」獨立,與「中國人」的身份有著更大程度的分離。這兩種主張在台灣的現況是如何?

吳:現在,在國際政治上「中華民國維持獨立」路線的條件比較好,也就是說,現在的台灣是實質(defacto)獨立(即是撇開政治爭議不論,運作上是獨立主權,擁有自己的貨幣、政府、軍隊),這一點是美國與歐洲很多國家都支持的。

至於台灣會不會轉變成法律上的獨立,最後甚至是更改國號,宣稱叫做「台灣國」或是「台灣共和國」,島內在這一點上是有很大的呼聲,但是對「中華民國」有情感的人,也不在少數。

倘若要正式成為「台灣國」,得要滿足兩項條件,內部條件是:台灣人要形成共識,是時候要將台灣改為一個真正的、法律上獨立的國家;外部條件是:若要存在,主要是美國不反對,中國也無力反對。唯有在這兩項條件下,「台灣國」才有可能。

這兩項條件都還需要一段時間,到那時候,憲法要改,搞不好連國旗與國徽都要更改,這才會出現屬於我們的《願榮光歸台灣》。

在這一方面,香港倒是比台灣進步,你們已經有國歌了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