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將「內循環」關聯房價 中國樓市新風向?(圖)


經濟 內循環 樓市 中共政治局
8月6日,官媒發文稱,房價下跌才能保證內循環可持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8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日前中共政治局年中會議將經濟內循環作為發展重心,但外貿受阻、內需不振,經濟堪憂。8月6日,官媒發文稱,房價下跌才能保證內循環可持續。

中共政治局7月30日召開年中會議強調,「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

從會議通稿的表述來看,中共決策層認為疫情形勢、國際經貿形勢、國際關係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不是短期就能消弭的,必須做好長期準備。

被官媒熱炒的經濟「內循環」一詞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上再次被提及: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大量中低端產業外包到中國,國際資本大量流入,使得中國迅速發展了起來,並且依靠外貿獲得高額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也快速增長。現在,美中貿易戰擴大到了金融、科技等方面,且全球經濟低迷,逆全球化開始。

官媒《新京報》8月6日發文《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持久戰」,意味著什麼?》稱,未來的雙循環中,外循環會越縮越小,中國將可能主要通過內循環來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官媒稱,可參考國際「外循環」的邏輯來配置中國的「內循環」:依區位因素區分中國為不同區域,比如中低端產業轉移到中西部等勞力、土地相對便宜的區域,高端產業則置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

不過,文章稱,內循環離不開消費。歐美經濟的很大一部分是靠促進消費得來的。「當我們談到消費時,就不得不說一說中國的房價了。中國房子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歐、日所有房產的總值。」

文章表示,中國總理李克強曾提到,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約10億人口月收入在2,000以下。「所以,如果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房價就得降下來。雖然我國絕大多數老百姓有消費的需要,但需要並不是有效需求,即這些需求其實很難實現。」

官媒強調,「以當下國內的收入水平,除非中國房價下跌,否則內循環是無法提振消費、消化過剩產能的,這也是為何國家一直在強調房住不炒的主因。因此,如今的中國樓市似乎已經到了非降不可,至少是不能再往上漲的時候了。」

事實上,從武漢肺炎疫情的出現之後,連年下滑的經濟更大幅度下行,中國各地就始終存在一種放鬆樓市調控的呼聲,原因在於房地產的產業鏈較長,曾經有效帶動上下游各個行業快速回暖及經濟復甦。

但是,近日無論從中共政治局會議還是央行的通知來看,中國樓市調控趨緊。背後存在五大深層原因,令北京當局不敢再用房地產來拉動經濟:

1、此前20年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同樣的資金投資到實業上和房地產差別巨大,企業家投資實業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一個決策失誤可能導致投資虧損,而投資房地產則穩賺不賠,既不用考慮風險又不用辛勤勞作。長此以往,會對企業和企業家形成負向激勵,市場脫實向虛的風險也會隨之加大。

2、房地產巨大的吸金效應會大幅增加全社會的運行成本。房價上漲過快導致的房屋租金成本在商品價格中所佔比例較大,進而增加保持物價穩定的難度。

3、此前房地產每3年一次的週期其實是在大的債務週期中,主要是當局通過一定的政策刺激居民還可以通過加槓桿的方式購房,但如今債務週期已經接近頂部,一方面居民住房擁有率在全球範圍內遙遙領先,另一方面居民槓桿率在每個小週期內快速增加,2020年一季度末,中國居民槓桿率已達57.7%的歷史新高,10年間上升了32個百分點。

4、中國原來的經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如果期間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那麼市場上的土地、人才、信貸等要素仍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房地產領域,而真正需要獲得這些要素的企業就無從發展。

5、金融系統的風險越來越大,如果此時仍不限制房地產市場非理性繁榮,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產生共振。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有外部原因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東南亞各國經濟運行存在內在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