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的深海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曾下潛到海下千米,搜尋失蹤的F-16黑盒子,而新研發「第一型雙載水下載具」已在高雄港內測試成功。(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看中國2020年12月30日訊】國立中山大學的深海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英稱FITS)曾下潛到海下千米,搜尋失蹤的F-16黑盒子,而新研發「第一型雙載水下載具」已在高雄港內測試成功。另外,團隊也已與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約定合組聯盟,並將提供聲納、影像傳輸技術,一同研發MIT小型救援潛艇。
據《自由時報》報導,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所自製的FITS(水下載具),內裝2具MIT的聲納系統,上月至花蓮外海搜救失事的F-16殘骸,近1個月期間還拍攝水下千米影像回傳協助判斷定位。本月團隊領導人王朝欽並與鄭文隆約定共組研發聯盟,設計MIT的自製小型救援潛艇。
29日王朝欽表示,第一型雙載水下載具2020年7月15日曾完成高雄港水下8米測試,2021年將載人至台南安平港跟琉球港測驗台灣海峽水下20米,以檢視洋流耐壓能力。
水下載具研發中心除了FITS等繫纜式載具外,也在科技部射月計畫經費支援之下,開發具有人工智慧的水下無纜式自主運行的AUV(自主式水下載具),如今具有近20種水下物件和生物之辨識能力,同時具備了深海追蹤與避障功能。
王朝欽為了使計畫成功執行,在58歲取得了潛水執照,親自水潛引導AUV去辨識多種水下物件,成功率達到9成,將轉化為協助水下養殖,或者探勘與搜救用途。
國研院的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兆璋進一步指出,台灣傳統產業本來製造水下機具產能,2013年前向美國等先進國家租用機具,且用研發經費購買圖像就結案無下文了。經已故前台大地質系教授楊燦堯提出「國造」觀念,留下1/4的研發費用藉由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英稱NEP),逐步連結國內MIT的生產線扭轉情勢。
中山大學的深海拖曳攝影(ATIS)曾到南沖繩海域水下1330米的海槽去點燃可燃冰(甲烷氣),後進化到加入光纖探測系統(FITS)來強化資料傳輸速度,並配合引抓斗(TVG)的設計作業水深3千米。
團隊更指出,第一型雙載水下載具(載人科研潛艇)的淨重3.7噸,球艙造價超過3百萬元,而整體造價約2千萬元,2018年經過中信造船副董韓育霖捐製船殼跟內裝,吸引不少國外科研團隊觀摩。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