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腿痠疼、膝蓋無力可能是衰老的先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位時尚打扮的年輕小姐,優雅地走進診間,當我請她坐下時,她卻雙手撐著膝蓋,微露痛苦的表情才坐得下來。
「醫生,我只要坐久一點,站起來時膝蓋就好痠痛。以前走一走、動一動就好了,但是這幾天,連坐下時都要用手撐膝蓋,這是怎麼回事?我又沒有做粗重的工作。」
問答之中,這位小姐顯然已經對她的問題搜尋過相當多的資料了。平時的工作都在辦公室中,也沒有顯著的外傷記錄。檢查中,發現她的膝蓋軟骨已有相當的磨損,在壓力之下還會嘎嘎作響。兩側大腿的肌肉則明顯較瘦弱,輕壓膝部內側、外側,均有疼痛點,且大腿肌肉無法承擔壓力。這是個髕骨軟骨發炎合併多發性肌腱炎的症狀,且膝關節及周圍的軟組織已出現退化現象。
才30歲,雙腿就已經老化?
是的,在門診中已有愈來愈多年輕的患者,出現下肢力量嚴重不足的現象,更不用提那些年事較高的長者了。許多才過50歲的朋友,兩側大腿肌肉已顯著萎縮,小腿肌肉則鬆弛搖晃。這在20多年前還算特例,如今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肌肉筋骨關節病變的決定因子。(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現代人怎麼了?這30年來發生了什麼事?原來工作型態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造成人體下肢力量的喪失——這是人類30年來失去最多的力量!我們的遠祖,靠它站了起來,狩獵、採集並創造文明。然而,近30年來,大多數的人選擇坐了下來,而且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下肢的運動量估計至少減少了50%甚至更多。這樣的情況累積10年後,下肢關節的問題就出來了。更堪憂的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孩子在肌肉骨骼都還沒發育成長完全時,就已經習慣將屁股黏在椅子上一整天。
膝蓋為什麼退化得那麼快?
人類的下肢,主要是由骨骼、肌肉、血管神經構成。骨骼是支撐的主結構,但骨骼周圍的肌肉與韌帶,更是提供穩定度與活動的來源。一旦沒有足夠的肌肉與韌帶力量,關節便無法穩定,因此當我們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關節磨損的情形便會跟著增多,許多不該發生的事就來了,像是在還很年輕的時候,肌肉韌帶已經衰弱,關節也出現不該有的老化。
膝關節的結構。(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只要看一看我們下肢的結構,就不難了解這個道理。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是由股骨(大腿骨)末端的兩個類圓形突出的股骨髁、脛骨(小腿骨)上端的脛骨平台及膝蓋骨(髕骨)共同組成。這三部分骨頭的表面由軟骨所覆蓋,形成平滑的關節面。關節的內外側有內側副韌帶與外側副韌帶、膕韌帶、前後十字韌帶來維持關節整體的穩定。
關節內有特殊的半月軟骨來增加關節屈伸時的密合度以減少摩擦,並形成吸收震動與壓力的緩衝組織。連接膝蓋骨的有股四頭肌韌帶及髕骨韌帶,成為大腿屈伸力量的傳遞組織。股四頭肌由四塊肌肉共同組成,是膝關節伸直及承受力量的主角,它的延伸組織包覆在關節前方及兩側,從不同的角度穩定地支持關節,並且完成蹲跪跑跳等各種動作。強壯的股四頭肌是擁有健康膝關節絕對不可或缺的要件。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作者:游敬倫。
来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