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古人認為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上古三代夏商周的開國歷史,都在印證著這個道理。
夏啟即位後,有扈氏不服,於是夏啟出兵討伐有扈,雙方在甘澤大戰,但夏啟卻沒有取勝。夏朝的六卿都請求夏啟再戰。夏啟卻說不可。但夏啟這樣講並非是出於畏懼或挫敗。他繼續解釋道:我的土地不算小,我的人民也不算少,但是,我與有扈氏交戰卻沒能取得勝利,這說明,是我的德行不夠,教化不夠。
於是夏啟班師回朝,開始重視修身養德。他的居所內,不會鋪設雙層草席,用餐也十分簡單,只上一道菜,連琴瑟鐘鼓之樂也罷去,又約束子女不要講究奢華裝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上,對親人友善,對長者尊敬,選賢用能,如此一年後,有扈氏臣服。
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伊尹是商朝的名相。商湯還在做諸侯時,曾問伊尹,「如何才能取得天下。」伊尹卻說:「一心想要取天下,是無法取得天下的。要想取天下,先要從修養自身開始。」無論是夏啟,還是商湯,他們都對道德修養非常重視,哪怕是取天下這樣的大事,也要從增進自身的修養開始做起,所謂「治其身而天下治」。
判斷一個君主能否取天下,坐天下,就看他的德行與教化。同理,判斷一個君主是否會失去天下,也是看他的德行與教化。比如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就是通過這樣的判斷,從而選擇了最佳的出兵時間。周武王繼位九年後,大閱兵於盟津。武王自稱太子姬發,表示要奉文王之命徵伐商朝。
當時,除了周武王的軍隊之外,還有八百諸侯各率軍隊,不約而同的聚集到孟津,準備助武王伐紂。八百諸侯的加入,令軍士們都士氣大震,所有人都覺得伐紂是人心所向,諸侯們都說:紂可伐矣。但是周武王卻猶豫了。他想了想,說道:雖然我們都想伐紂,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天命所向,所以現在還不是伐紂的時機。於是周武王率大軍返回。
周武王說未知天命,意思是還不知道商紂王的氣數,要等到商朝氣數已盡,才是伐紂的時機。武王回國後,一邊繼續廣修德政,一邊靜靜觀察。兩年過去了,這兩年中,商紂王更加暴虐昏亂。武王十一年,紂王竟然殺害了忠心耿耿的王叔比干,又將其兄長箕子囚禁。太師疵、少師強抱著樂器投奔於周,商朝雅樂斷絕。
武王知道伐纣的時機已到,於是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東向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大周的軍隊渡過盟津,各方諸侯前來會兵。
周武王說:「今殷王紂聽用婦人之言,自絕於天,違背天理,疏遠兄弟,斷絕先祖之樂,用淫聲變亂正聲,取悅婦人。今天我們一同替天行道,討罰商紂。」於是第二年的二月,雙方在牧野大戰,商朝軍隊倒戈,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