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允執厥中」4漢字是什麼意思?(圖)

發表:2023-10-19 0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故宮中和殿匾額上的「允執厥中」四字,是由乾隆皇帝御筆所題寫的。
故宮中和殿匾額上的「允執厥中」四字,是由乾隆皇帝御筆所題寫的。(圖片來源:Shizhao/維基百科)

相傳,堯帝在將帝位讓給舜時,將「允執厥中」四個字傳授給舜,作為修心之法,而舜在傳位給禹時,又在這四字上加上了十二個字,最終成為《尚書·虞書大禹謨》中 所載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也是中華文化經典中最早關於「心法」的記載,亦是儒學精髓。那麼,這四大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連乾隆都親自題寫這四大字,成為了故宮中和殿匾額呢?

出自於《尚書·虞書·大禹謨》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主要被翻譯為:人心危殆而不安,道心隱微而難明。惟有精誠一意,信守中正之道。

這十六個字是儒家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宋代程頤認為「人心,私慾,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滅私慾則天理明矣」(《二程遺書》卷二十四)。朱熹說「道心」與「人心」,「只是一個心,知覺從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覺從義理(即仁義禮智)上去,便是道心」(《朱子語類》卷七十八),道心是天理,是「天命之性」;人心是天理與人慾相雜的「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故要「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朱子語類》卷十三)。

由此可以看出,這裡講的道心也是人心,與修道之道不是一回事。若不論古文《尚書·大禹謨》中的真偽爭議,光看這「十六字」所蘊涵的中庸思想,這裡的「中」可分為不同的層面:行為層面;觀念層面;心法層面;昇華層面。人心介於行為與觀念層面;道心處於觀念與心法層面。「允執厥中」的意涵就是中正、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而朱熹的 「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本身就是在走極端,用一種道心的天理強制的去滅盡人心。好像高層次的理可以偏離中和之道的去強為,這是對中庸的精髓沒有理解到位的表現。

傳說在傳帝位給禹的時候,正是以這十六字告誡禹關於治世之道的心傳。倘若治世的心法沒有根,豈不成了無源之水?所以,世間治理之根源還需要高層的理指引。可是高層的理又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悟到或用於世間的,屬於人心義理之「道心」尚且隱微難明,何況世外高層的真道。人若沒有真誠求道得法的向上昇華的心,道或法的大門也不會為其敞開。離開了不同層次之理的指引,人間的理論或學說就會迷失方向,進而誤入歧途或極端。朱熹致力於詮釋中庸之道,可是他的理論卻恰恰偏離了中正之道。這就是歷史的教訓。

朱熹的詮釋之所以偏離中正,是因為他的基點關乎世間的目標,也就是他的理論的向量方向是向下的,而非向上,不是為了昇華到世外更高層次的目標。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更何況是朝著截然不同的相反狀態。像佛法可以佛光普照,讓世間變得幸福美好,但佛法卻不是為了世間的某個目標而存在。不同層面的中正之理,也只有在人類向上昇華的過程中才能悟到。從根本上說,人的一思一念都存在入佛或入魔,即佛性或魔性的方向性抉擇,走正每一步就是一條充實自己的佛性之路。

(此文取自:王舍微〈中國古代經典章句評註:允執厥中〉一文。文章經過修改))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