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病人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機會變成肝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台灣有三百多萬B型肝炎帶原者,有三十多萬C型肝炎患者,若再加上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真足以令人聞肝病而色變。遷延不癒的肝炎,久了可能轉變成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機會變成肝癌,這就是肝病惡化的三步曲。一旦得知有肝癌,必然頓時進入愁雲慘霧之中,因為除非發現得早,可以完全切除,否則不管中醫、西醫,頂多只能使患者延長壽命、改善生活品質而已。因此,染有肝癌殺手前身的人,對於自己已經硬化的肝臟,應多加珍重。
肝硬化通常是整個肝臟都已變硬,多半是由於反覆發炎的破壞,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與再生交錯進行,纖維組織增生,正常結構紊亂,肝硬化於是形成。許多肝硬化患者,可能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腹水甚至腹膜炎,嚴重的還會肝昏迷,其難纏與恐怖,可見一斑。
中醫認為肝硬化是一種積聚硬塊,如《醫學正傳》所說:「大凡腹中有塊,不問積聚癥瘕,俱為惡候,切勿視為尋常等疾,不求醫早治,若待脹滿已成,胸腹鼓急。」不僅強調其嚴重性,更點出可能演變為腹水。依中醫觀點,肝硬化存在著正虛與邪實的雙重癥結,所謂「正虛」是指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衰減,包括肝、脾、腎的虛損,當然,這裡所說的肝、脾、腎是中醫特有的概念性集合,與西醫所指的特定器官絕不能劃上等號。「肝」的問題,重點是肝的陰血不足,會表現出眩暈、眼睛乾澀昏花、手腳麻木、抽筋、面部及嘴唇缺乏血色;「脾」的問題,乃因肝病所及的腸胃系統障礙,影響脾胃運化的功能,常表現出食慾減退、噁心想吐、胃脹氣、大便拉稀、面黃肌瘦;「腎」的問題,乃因古人有肝腎同源之說,肝病日久必及於腎,將表現出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無力、水腫、精神萎靡、性功能減退、面色晦暗無光澤。
至於「邪實」,是指人體病理性代謝產物的堆積,包括溼熱毒邪及氣滯血瘀。溼熱的表現是:口乾口苦、疲倦想睡、頭重、胸悶想吐、胃口欠佳、尿黃量少,甚至有低熱的情形。氣滯血瘀的表現是:胸脅脹悶疼痛、脹氣噯氣、肝脾腫大、牙齦滲血、蜘蛛痣或肝掌、腹壁青筋暴露、唇色青紫、面色暗黑。
面對肝硬化所衍生虛實夾雜的繁複症狀,到底虛實各占幾分?虛在何處?邪實為何?其表現總是盤根錯節,非經抽絲剝繭耐心調治,很難迎刃而解,絕非單一成方,或對號入座式的治療,可濟於事。在一般情況下,除了治肝,還應脾腎同求、氣陰雙補,兼以化瘀消積、解毒利溼;其中活血化瘀法更是不可或缺,但由於病人多半氣血已虛,故宜活血養血同施,即所謂「若欲通之,必先充之也」。
肝硬化嚴重時可能出現腹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透過辨證論治,以活血化瘀等法加以「軟肝」,並求取肝臟與其它臟腑的「大和解」,讓人體各個臟腑、經絡能相互協調、順利運作,是中醫治療肝硬化的主要對策。除此之外,根據現代研究來辨病治療,亦有相輔相成之效,例如某些中藥具有特殊作用,像丹參、當歸、川芎、香附……有改善肝內微循環、抑制肝內纖維素、防止肝硬化繼續發展之效,山楂、山藥、澤瀉……具抗脂肪肝之功,黃耆、生地、黃精、白朮……能加強肝臟代謝、促使肝細胞功能之恢復。所以,配合中醫藥的治療,對於目前西醫力有未逮者,的確可發揮救偏補弊的功效,特別是調整體質狀態、改善肝功能、加強止血功效、預防腹水及水腫的復發、癒後調理等各方面,均可根據不同階段以及不同病情的特點,辨證加上辨病,達到應有的療效成果。
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是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但我們很難靠著一瓶成藥或一帖秘方,讓人生變成彩色的,原因很簡單,一旦肝生病了,特別是像肝硬化這種牽連複雜的疾病,其所引發的併發症,總是超乎想像,其所導致的體質偏頗,總是不易掌握。與其消極地求得偏方的僥倖取效,不如積極地尋求西醫正規的診斷及治療,再配合傳統中醫詳細診治,應該是一種明智而妥當的抉擇。誠如《醫宗必讀》所言:「蓋積之為義,日積月累,匪伊朝夕,所以去之也當有漸。」肝硬化既是多年宿疾,自當與醫師密切配合,耐心調治。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王欣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