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過年 又為何要「賣癡呆」?(組圖)


清代丁觀鵬《太平春市圖》-此幅畫成於乾隆七年,描繪新春時節鄉間歡樂的景象  (16:9) 編輯:twyishin 2022-07-21 12:34 圖片來源: 公用领域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代丁觀鵬《太平春市圖》,描繪新春時節鄉間歡樂的景象。(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古至今,過新年一直是華人最隆重、最豐富、最熱鬧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只是,古人究竟是如何過年的呢?讓我們簡單的回顧歷史,感受一下古代的「年味」吧!

燃爆竹

提及古人過年的場景,絕對不可忽略宋代詩人王安石的《除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可是真切地描述了宋代跨年時的民間情況。

今天的人們在過年時之所以會進行放鞭炮這一項習俗,據說就起源於古人燃爆竹的傳統。古人又為何要燃爆竹呢?根據漢代神話志怪小說集《神異經》記載,西方深山中有一種怪獸,名叫山臊,人如果遇到它,會患上寒熱病(瘧疾)。幸好,山臊有一個弱點,就是怕竹子爆裂聲,所以人們就用火來燒竹子,以燃燒發出的爆裂聲來驅趕它。後來,隨著火藥的發明,人們發現將火藥放在竹筒裡燃燒,能發出更大的聲響,「燃爆竹」這個古老的習俗開始發生了變化,「鞭炮」誕生了。

壓歲錢

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一項傳統年俗,也是所有小孩子過年時最期待的一項活動了。壓歲錢也稱為「壓祟錢」,寓意是壓制邪祟,阻止不吉利的事情發生,讓拿到壓歲錢的晚輩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

清末林占梅在《乙丑除夕團圓歌》中,就描寫自己給晚輩壓歲錢的情景:「分與壓歲錢,並戒毋蕩佚」。在除夕團圓夜給晚輩壓歲錢的同時,林占梅當然還得好好勉勵子孫們要循規蹈矩,努力向上,不要放蕩心性,得好好傳承家教的意涵。

明清時期,壓歲錢通常是用紅繩穿起來,將這樣一串錢給孩子。孩子在收到了用紅繩穿著的壓歲錢,都會小心翼翼收藏起來。

元代人吳當在《除夕有感‧其二》中描寫了除夕,亦讓人瞧見孩童期待「壓歲錢」的剪影:「華蓋芙蓉翠倚天,髙堂綵服憶長年。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穉爭分壓歲錢。。

孩童彼此還商量起爆竹和簫等玩具的事,由於孩子們顯得興奮又激動,亦能讓大人感受到濃濃的過年氛圍。

送名片

現代人在過年時會互贈「賀卡」,以傳達祝福之意,其實類似的習俗古已有之。據記載,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過年時,各家各戶會在門前貼上一個紅紙袋,就像是一個小小的「信箱」,上面寫著「接福」,用來放置祝福的名片。

古人過年時到親友家拜年,如果剛好遇到對方不在家,便可以留下一張帖子,以表示自己來送過「祝福」了。而有些達官顯貴交遊廣泛,過年時可能無法——去拜會好友,就會派遣自己的僕人帶著「飛帖」去拜年。古人這種「名片」拜年,是不是也與今天的「群發簡訊」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呢?

兒童「賣癡呆」

古時,賣癡呆可是兒童的「專利」。
古時,賣癡呆可是兒童的「專利」。(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賣癡呆」應該讓許多人聽了,只感覺到陌生且難以理解。

其實在古代,賣癡呆是兒童的「專利」,意思就是把小孩子的「癡」和「呆」去除掉,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聰明。

除夕之夜人們都在守歲,到了午夜時分還毫無睡意,等待著新一年的到來。小孩子跑到大街上,沿路呼叫「賣癡啦,賣呆啦!」但是這兩樣東西似乎誰都不缺,從巷南走到巷北也沒有人買,孩子們相見都彼此大笑。這時出現了一個老爺爺,來問價錢,小孩子天真地說:「爺爺買的話,不用錢,賒帳就行!」實在是天真爛漫又有趣極了。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