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院士如同考状元
要说起来,两院院士的称号非同凡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着中国科技队伍的水平和声誉,是科学家的终身荣誉。以前,中科院仅有学部委员,1994年,国务院才决定改称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则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选举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是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
当选院士,风光一时,可以申请到重大项目资金,参与更多国际交流,进而到中南海举办讲座,甚至有的小行星也能以院士来命名,因此,自然竞争激烈。
一位68岁的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讲,多年来他已屡次申请,均不成功。此人是我国资深专家,曾领导课题组攻关,著作颇丰。他感叹:“当院士太难了,使人想起以前的考状元。”
“书呆子”热衷“搞公关”
竞争的激烈,使今年院士增选表现出更强的市场经济特点。随着增选进入关键性公示阶段,科学家们一改过去的“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纷纷花钱在圈内媒体上争相露脸,以期提高知名度,为当选铺下基石。
据悉,经过资格审查,今年够资格的两院院士候选人超过1000人,而增选名额只有100多人,候选人与名额比例达到8.56:1,为历史最高。
据一家全国性科技报的编辑透露,最近,来自科学家的宣传费成为该报广告收入中新的增长点。这些科学家多半是今年两院院士的候选人,刊载的文章一般以访谈或个人成果汇报的形式出现。
据了解,一向淡泊名利的科学家突然热衷于见报,其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单位。对于科研单位来说,能“涌现”出院士,既可为单位增光,也将在经费申请和项目申请方面获益不少。因此,他们频频向媒体展开攻势,就不难理解了。
这后面,有“酒好也要勤吆喝”的意思,但是,也使人担心出现腐败。
候选人频玩“小动作”
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在1999年院士增选活动中,就曾出现个别候选人和候选人所在单位向院士赠送纪念品的行为,显露出增选中存在不正之风。
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介绍,不正之风的具体表现一是行政上的干预,主要指政府部门或单位的干预;二是个人或单位送礼。其中写信,送材料,登门拜访,送鲜花水果的事情比较多,送钱和首饰的比较少,小礼品也有。
潘副院长强调:“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不合法的。”
1999年增选工作中曾暴露出两起事件:一起是当候选人还在国外时,其所在单位就擅自送给院士贵重的首饰,经研究后工程院取消了他的候选资格,并对该单位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还有一起是候选人个人在其博士研究生的建议下,向院士送一些不值钱的小礼品;尽管此人的提名已在学部通过,只是未正式宣布,但工程院道德委员会开会一致通过,认为他不能当选院士,在随后的主席团会议上,多数院士认为他不能当选。结果此人虽然已经当选为院士,但最终还是被取消当年的当选资格。
但这仅是被发现的,那些没有显露的呢?
潘家铮副院长则告诫候选者:材料不要送给院士个人,它只会给候选者带来负面影响。他说:“不要再搞小动作了!科学家还是要清清白白地做学问!要保持学术界的一方净土!”
“贿选”背后是学术腐败
据报道,目前的学术腐败,花样繁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低水平重复。常常有人宣称填补某某空白,其实,早就是国外几十年前就解决的问题了。
二是粗制滥造。内容上粗制滥造,种类上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大都是将现成资料颠来倒去,加减乘除。
三是泡沫学术。有的中青年人动不动就号称出了三四十种书、发了二三百篇甚至三四百篇论文。山东某学院的一位副院长一年申报的所谓科研成果竟达“1300万字”……这些靠盗取剽窃来的、或者是毫无建树的所谓学术论文、专着,实际上差不多都是学术垃圾。
四是假冒伪劣。为了评高级职称,一些人托人情,拉关系,甚至花钱雇人写文章……山东某大学科社系有一位想评博导的人,拿别人在《光明日报》上发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大名,复印多份,差一点弄假成真。
五是抄袭剽窃。这早已成了学术界最大的公害,有人称之为“学术蝗祸”,泛滥之广,已近法不治众的地步,从小学生到科学家,无不暗中行之。有学者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没有羞耻感了。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小组会上指出:抄袭剽窃不治,学术将完。
六是评奖立项上的腐败。大家都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评委会里没人,文章写得再好,书出得再精也白搭。
七是一些在国外的学人,打着报效祖国的旗号回国来骗。明明是不值什么钱的一般产品,却吹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意在弄花官员眼,骗到大钱;明明已被国外科学家给以否定的“核酸”,却拿回国做商业炒作,在报刊上做貌似艰深的解释……
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道德沦丧,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有的也很难一板子全部打在科学家的头上。解决起来,恐非一日之功。
时代呼唤高质量科学家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年度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从上一年度的第13位大幅下降至25位。2000年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再次下滑,由25位降至第28位。
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都落后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中国自有知识产权少,技术环境在亚洲国家尚处于中下水平,不少行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开发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至少2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周英称,1998年中国R&D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69%,每百万个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平均低于发达国家几十个百分点,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中国目前科学研究布局仍以物理学为主,医学、生物学等新兴生物技术相对滞后,所以,中国科学研究的产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都落后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
科技竞争力状况由多种因素决定,但是,中国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水平参差不齐,确是制约中国科技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也是人们关注两院院士增选的另一重要原因。
(千龙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