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解读潘岳的《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下)

发表:2003-11-01 08: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不少人在评论这篇文章时纷纷指出,潘岳的这篇新作,与那篇《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具有某种继承性,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潘岳文章所主要讨论的五大关系,所对应的都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焦点问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国家安全面临强烈的挑战、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法治、民主的滞后)、意识形态出现真空。文章针对这五个大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综合理论体系。

在经济上,潘岳呼吁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制度建设上,潘岳主张在健全法治社会,同时附以德治提高公民素质;在政治上,大声疾呼加快民主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发扬民族精神,鼓吹民族主义,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以对抗具有普适性的西方环保主义。通观全篇,强烈的公民国家主义(有人将潘岳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不确切)色彩跃然纸上,一套政改思路呼之欲出。

不能说《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是潘岳披着"环境"外衣的政改报告。潘岳在文章中充分表现了对于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忧虑,对环境问题的探讨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潘岳并没有孤立的看待环境问题,而是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的视野之内,成为其理论体系的一环。"环境文化"不过是进入文章主体内容的引子而已,这篇文章实质上是关于未来中国改革方向的一整套政治战略思维。正如网上的一篇报道所说,潘岳的理论探索仍然在继续,而且纳入了新的内容。这也就是潘岳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第二层信息。

在谈论潘岳的这篇新文章时,我们不能忘记一点,今天的潘岳已经从中共的权力中心淡出。潘岳的这篇文章,不是以一名能够影响高层的理论家的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的环保系统的干部身份发表的。同时,这篇文章并非上呈高层的内部文件,而是发布在公开媒体之上。文章中充斥的大量无意义的政治口号或许是其古怪性的由来。

尽管如此,但以一个副部级干部而在公开媒体上畅谈自己的政见,这在中国的政坛上并不多见。结合十六大以后"胡温新政"的种种表现,以及大陆民间"民主化"呼声的不断高涨的大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陆高层的言论自由正在逐步放宽,今后的中国政坛,将有越来越多的潘岳出现。这,也就是潘岳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第三层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