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教育应该国家大力投入,从实质意义上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理由如下:
1.我国目前的地区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阶层贫富差距最大程度上都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带来的,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下的优胜劣汰所致,所以谁也不能漠然对待那些穷困到受不起教育的贫困山区、农村以及下岗人群的孩子。
2.如果按现在的教育产业化发展下去,在我们的社会中要成功,则仅仅依靠,先天因素,或者说出身,那么这种以血缘、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模式不又回到封建社会的低级状态了吗?这难道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哀吗!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至少要保证贫苦层次后代的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同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不落后太多,这样才是社会起码的公平,也同时保证了社会比较健康的发展。保障了优秀人才可以参与管理社会,作更大贡献的的社会良性发展要求。
3.一个国家若想真正的获得长期健康高速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对教育大力投入。“藏智于民”,从某种程度上比“藏富于民”更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所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实在是低的可怕,印度为20.8%(1969年),日本为22.3%(1975年),世界水平一般为 15~20%,而中国一直没有达到过5%(其中1971年只占4%,为世界倒数第一,而最近两年更不足2%)。难道是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但是印度显然比我们更穷,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大幅度的投入。我们是不是更看重了现代化的表面文章,而忽视了教育这关乎千秋万代的深层次发展内涵,抑或是的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不能容忍教育这收益在长远未来而非短期资金效益?
4.算一算教育投入的成本支出,我们究竟承步承担得起?
虽然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发展,但教育事业却是极度落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些政府官员说,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投资教育,但这种辩解经不住简单的推敲--首先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近10年来几乎一直稳居世界前列,GDP已与英国不相上下;其次是中国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例如申办奥运、主办APEC会议等,其场面之排场、规模之宏大,令世界为之瞩目;第三,中国各级官员们的座车,全都豪华无比,像桑塔那之类的普通轿车,连一个乡长都不愿意坐,各级政府机关大楼壮观巍峨,装修豪华现代;第四,前不久又传出国家将投资2000亿人民币将京沪线改造成日本“新干线”的消息,预示着我国铁路运输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这样的经济实力,怎么一提到教育就哭穷呢?这些钱是否应该用于更需要也更应该投入的教育上呢。有人算过,200元可以支付一个贫困孩子小学一年的学费,那么这京沪线并不是拥挤到不能承受的2000亿就是可以资助1.6亿贫困儿童念完小学,这不能让我们动容吗?
谈谈国家对教育透入的资金来源问题。
其一,需要提高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上的比例。目前来看,财政支出的很大一块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上,但有一些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超越中国目前所需,而且基础设施投资也历来是超级腐败的营养池。因此,有必要适当缩小基础设施投资比例,提高教育投资比例。
其二,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捐赠体系。西方国家崇尚财富,但是也懂得如何有意义的使用财富。因此历来就有公众普遍的自愿捐赠教育经费的社会文化,这些捐赠对发展一个国家的教育弥为重要。但是这一点在中国却很少看到,似乎中国人更习惯把全部的财产留给子孙。因此,推行提倡正确的财富观念,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捐赠体系,来接受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的捐赠,并监督使用于人民的基础教育上,尤其是那些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基本处于荒芜的地方。
其三,把教育经费尽可能的使用在基础教育上,提高全国普遍的教育水平,而不应该一味投资在几个想挤入世界一流大学上。但是这些年来,少的可怜的教育经费,还是大部分被京、津、沪地区所垄断,国家每年给清华、北大的教育拨款都在几十亿以上,名目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先不说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是建成了,能证明中国的教育水平世界一流吗,最需要教育投入的地区得不到投入,你越有钱的地区我就越给你,马太效应应该用在教育领域吗?
耳里总是听到这样的口号,“穷啥不能穷教育”,但是事实上只有教育是可以一穷再穷的,因为教育荒无的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恶果的,但是如果我们坐视,也许灾难会来得很快,也会非常之可怕。无论如何,我们是应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