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2004年1月27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博士(Dr. Li Chun- ling)做的这项调查报告,揭示了那些中国及国际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急速发展”言过其实的宣传,这些媒体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将会改变国内外从旅游倾向到消费习惯的一切领域。
李博士在最近一期的中国新闻周刊杂志里说,“所谓中国中产阶级不过是一个神话和一些媒体、研究人员想像出来的一个泡影”。她担心这种带有假相的乐观和‘成就’感,加上言过其实的宣传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掩盖住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真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例如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失业和环境恶化。
从2001年末到2002年,正当对中国中产阶级炒作得最厉害的时候,李博士同她的研究小组到12个地区对16岁到70岁之间的5860 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包括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区。
尽管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中产阶级尺度,此项研究报告设定了4项标准:职业,月收入,消费与生活方式,和主观身份。
虽然达到单个标准的人数似乎很多,但符合全部4个标准的人却只有4.1%。若用研究结果来推算全国范围,这个比例则更低,只有2.8%,也就是整个中国的3500万人。
据李博士讲,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是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难以置信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自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为中产阶级。
其他研究人员主张,中国中产阶级只有在达到某些宏观社会经济条件之后才会出现, 比如城市化比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第三产业占超过一半的全民经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比率低于百分之四十,而第二产业还在主导全民经济。
李博士研究显示,有五类大陆中国人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高科技企业家,金融市场的管理人员,特别专业技能人员,外企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家。
中产阶级调查的4个标准 :
· 职业: 只有15.9%符合,这些白领雇员是共产党官员或者政府官员,经理,企业家,熟练的技师和管理人员。
. 月收入: 这个尺度在被调查的各地区间差异很大。 例如在北京,标准是每月收入大约10,000元人民币($ 1200 美元)。调查的人中只有24.6%够标准。
· 消费与生活方式: 研究人员列出了4 套“必需品”,包括汽车、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然后根据被采访者所拥有的这些商品数量来评分,拥有以上全四套消费品的得12分,超过6分的人才有资格作‘中产阶级’。只有35%够标准。
· 主观身份: 有49%的男性被采访者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而女性只有44.6%,整个调查研究中平均有46.8%这样认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