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子
“轰--”,窗外,旧金山国际机场的起飞坪逐渐地消失在视野中,被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而取代。飞机又一次起飞了,18天来的第8次。11个小时后,飞机将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这次旅行划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终于有种完成使命的感觉。收到了Stanford,
UTSouthwestern, Rockefeller,Uchicago和John Hopkins的offers,应该说,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过去十几天在美国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重放。体验,新奇,奔波,疲倦,收获,喜悦。忽然感到有种责任感把这次面试之旅记录下来。在此之前,很少听说有中国学生到美国本土参加校园面试。我自己也是经过了一段矛盾的心里斗争才迈出的这一步。写下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对以后的申请者有些帮助,不至于像我一样,开始连申请的签证类型都不确定。
美国的面试之旅(二)
接受邀请
很多人都说我的申请很成功,其实,它却是以一封拒信拉开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寄出了,然后就开始等待。飞跃过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是最难熬的:什么事也做不了,最多就是刷刷邮箱,收收垃圾邮件,然后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这样,挨了两个月,都变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开outlook。 “嘟”,计算机上显示:4封信邮件。第一封,垃圾邮件。第二封,无聊的广告。我漫不经心的打开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从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来的!我一下精神了。这是我申请中排名最低的学校,基本就是用来保底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小心翼翼的读下去,其他的单词还都没理解呢,突然看见一个词“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没戏了。但还是不敢相信,仔细地读了一遍,确认是拒信。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结果等来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学校的…… 我当时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来了,就是那第四封 email。它也是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请我于三月初去参加校园面试的通知。校园面试是美国大学招生的一项惯例,一般受邀请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录取的。学校负责学生旅行及食宿的费用,目的在于给双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但是对于国际学生,由于费用、时间以及签证等条件制约,
学校经常采用电话面试作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参加过研究生入学的校园面试,反正我是从没听说过。Stanford的教授极力鼓励我去试试,因为这样对申请很有利。
接受邀请
很多人都说我的申请很成功,其实,它却是以一封拒信拉开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寄出了,然后就开始等待。飞跃过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是最难熬的:什么事也做不了,最多就是刷刷邮箱,收收垃圾邮件,然后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这样,挨了两个月,都变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开outlook。 “嘟”
,计算机上显示:4封信邮件。第一封,垃圾邮件。第二封,无聊的广告。我漫不经心的打开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从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来的!我一下精神了。这是我申请中排名最低的学校,基本就是用来保底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小心翼翼的读下去,其他的单词还都没理解呢,突然看见一个词“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没戏了。但还是不敢相信,仔细地读了一遍,确认是拒信。两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结果等来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学校的…… 我当时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来了,就是那第四封 email。它也是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University 邀请我于三月初去参加校园面试的通知。校园面试是美国大学招生的一项惯例,一般受邀请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录取的。学校负责学生旅行及食宿的费用,目的在于给双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机会。但是对于国际学生,由于费用、时间以及签证等条件制约,
学校经常采用电话面试作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参加过研究生入学的校园面试,反正我是从没听说过。Stanford的教授极力鼓励我去试试,因为这样对申请很有利。
的教授、我在北大及生命研究所的导师分别给我写了supporting letter。最后我实在是想不出签证官还有什么理由拒我。于是,安心回家过了个年,初五一过,我便赶回北京,
准备接受最后的考验。
至于签证的手续,水木上有不少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就在这谈谈我签证面谈时的情景吧。我预约的是7:30的面谈。那天人不多,我前面有十几个人排队。但最后分配的时候,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成了我们那队的第一个。签证官的小窗一打开,一个黑发的帅哥向我们示意。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堆着笑着说: “Good Morning, Sir.” 他脸上没一点笑意,盯着电脑屏幕看。过了一会,他拿起Stanford的邀请信,漫不经心地看了几眼:“你去美国干什么?”ft,好标准的中文!结果我脑子里反应的却是英文:“I am going to attend an on-campus interview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也换成英文:“Your major is?”我心里一虚,可千万别check我:“Biological Sciences.”他又就我高中时去日本出访的经历问了一个问题,然后说:“What are you doing now?”我回答说:“Iam a senior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You canget your visa at window 1.”我有点不敢相信,又跟着问了一句:“Window 1, right?”“对!”(又是中文!)
就是这样了,不到5分钟的面谈后,我就得到了去美国的B签证。我看着手里一大队的材料,觉得很滑稽。但我也知道,它们的作用并不在于签证官是不是看了它们,而是在于我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回头想想,其实签证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最近签证的形势也越来越好。话说回来,签证官拒签学生签证,事实也的确是大部分留学生都留在美国了。要想说服签证官,关键是你自己信不信你会回来。要是自己都没信心,那签证官更是拒你没商量了。另外再说几句题外话。美国不是天堂。它的确是一个让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但任何梦想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为之奋斗拼搏的基础上。中国这两年发展势头很好,各行各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想,等我们学成的时候,回国绝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美国的面试之旅(三)
踏上征程
恰好就在拿到签证的这一天,我得到了另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正坐在从使馆回北大的出租车上,手机响了。我接起来,是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有一个从美国纽约来的快件。谁能从纽约给我寄快件?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Rockefeller。谁也不会用联邦快递寄据信吧?难道是offer?! 我又不太敢相信。直到拆开信封,看到了dean署名的信,我才激动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巧的是,Rockefeller邀请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去参观校园,即是所谓“Open House”,并负担部分旅费。有两个时间可以选择,3月3日到5日或10日到12日。Stanford的面试6日结束,如果我在美国多待两天,不是正好可以再去Rockefeller看看。而且这样的话我不妨再问问别的学校。于是我立刻给Uchicago和UTSouthwestern写信,询问能不能去学校参加面试,并请学校负担部分机票。学校立刻回信,表示很愿意我去访问。而且实际上UTSouthwestern已经接受了我的申请,只是我还没收到正式的信函。
很快,在多方协调之下,我安排好了行程:3月2日抵达旧金山,3日到5日参加Stanford面试;6日飞往芝加哥,7日在Uchicago面试,8日参观芝加哥;9日飞往纽约,10日到 12日访问Rockefeller;13日飞往达拉斯,14日和15日参观UTSouthwestern;然后我留出了几天空余时间,19日飞回北京。
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为这次面试之旅作了详尽的准备。我从网上了解到每个学校的研究情况,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室,并且阅读了部分发表的论文。研究生选校的标准不同于本科生。学校名气、地理位置、福利条件等等都只能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学校能否提供最好的学术训练。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校有多少你感兴趣的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有多大可能会收你去做论文。校园面试,不仅是学校面试学生,也是学生面试学校。任务其实就是找自己感兴趣的教授面谈,看看相互选择的可能性。
3月2日北京时间1:30pm,UA888号航班准时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我,踏上征程。
美国的面试之旅(四)
感受斯坦福
3月2日旧金山时间8:00am,飞机已盘旋在太平洋东岸上空。我透过机窗向外望去,一团团白云漂浮在蓝天与碧海之间,在加州灿烂的阳光下闪耀动人。前方则是大片大片的青山绿地。Sunny California,真是名不虚传!
在Stanford的接待人员引导下,我和另两个学生一起,坐上Supershuttle,驶向我们下榻的Sheraton酒店。汽车奔驰在 101号高速公路上,路边的棕榈树飞快地向后退去,一下就给我带来一种和北京不同的新奇感受。这里很少有高楼,大多是一栋一栋独立的房屋,而且风格迥异。我贪婪的欣赏着这一切,邻座的女孩则一直捧着一篇论文埋头猛k。管他呢,just take it easy, and enjoy!
在酒店安顿妥当后,我一分钟也不愿耽搁,决定立刻出发去校园转转。Stanford提供免的班车--Marguerite,直通校园及周围各个地区。酒店不远就有一站。早就听说, Stanford的校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学校园,而今终得一见。偌大的校园绿草如茵,称之为公园也许更加合适。每一栋教学楼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张扬而不夸张,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校园内随处可见骑自行车的学生,带着头盔,背著书包,在阳光下潇洒飞驰。路边的草坪上,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在闲谈,或在小憩。我在医学院下车,沿着地图,找到了Herrin楼,也就是我申请的生物科学系的主要教学楼。Stanford的生物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科学系和医学院。医学院又包括遗传系,发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整个体系十分庞大,同时分支又很繁复。所有系的实验室基本都分布在 Herrin, Gilbert, Lorry, Clark, Fairchild, Beckman, 以及医学院等几栋教学楼中,相隔不过几分钟的步程。今天基本上没有安排什么正式活动,我就在这几个楼中乱跑,找了几个事先email联系过的教授聊了聊,包括当初讲RNAi时引用过n多遍的Andrew Fire。
晚上,生物科学系的高年级研究生带我们去吃晚餐。发现学生中其中有不少华人,只不过都是ABC,没一个人会讲汉语。晚餐有两种选择,泰餐或是中餐。我本来想去吃泰餐,结果人太多了只好作罢。想来可能美国人也都快把中餐吃腻了。而我,坐了11个小时的飞机飘洋过海,又吃了顿中餐…
美国的面试之旅(五)
面试初体验
第二天,Stanford的 interview weekend正式开始了。早餐结束后,Tim Stearn给我们大概介绍了Stanford生物研究概况。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Stanford设立生物院系时,既想统一又想突出重点,结果就造成了又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生物科学系,又有独立的遗传系,
发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等后来觉得这种过于繁复的分系不利于学术研究时,已是积重难返。于是只好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招生时各个系统一进行,合称Biosciences Program。每个系在其下设独立的Home Program,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略有不同。不管哪个系招收的学生,都可以在其它系的实验室做rotation甚至博士论文。他又重点谈到了 Biological Sciences Home Program的要求,course work, rotation, TA等等。特别讲TA不是奖学金的来源,是为了让我们得到必要的锻炼才要求的。我虽然觉得能给本科生当当老师也挺有意思的,(特别是Stanford的本科生),但想想别的系当TA都是有补助的,只有我们系是免费劳力,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至于rotation倒是挺灵活的。一般都有三个,但也没有作硬性要求。除了第一个要在本系做之外,剩下的以及博士论文都可以到别的系做。
接下来就开始面试了。我上午的安排很满,4个教授,每人30分钟。第一个教授是Kang Shen,他是去年才刚开始在Stanford建实验室,年轻有为的中国教授。因为我们以前有过一些接触,他对我的经历比较了解,所以这个面试比较随意,他主要给我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给我看了一些线虫的突变体。第二个是生化系的Mark Krasnow。首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要我讲自己的研究经历,最后就给我介绍他的研究方向。这就是最正规的面试流程了。我自己的研究事先准备的还比较充分,虽然说得有点急,但基本还好。他做的东西也很有趣,研究肺部发育过程。我很认真地听,又问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是Susan McConnell,很nice的女教授,也是基本的面试流程。最后是Liqun Luo,相当出色的中国教授。我们以前在北京见过面,所以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这时候我开始有些犯困了,毕竟是到美国的第二天,16个小时的时差不是闹着玩的。突然,
他问我对他做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我一下噎住了。他的paper我是读过,但已经过了好久了,而且我在神经生物学上没有太多的背景。幸好他很 nice,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但我还是很郁闷。中午, 所有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冷餐会,听到有人跟Liqun说congratulations,
一打听才知道他刚被选入Howard Hughes。果然是很厉害的角色!于是更加郁闷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六)
住房问题是Stanford最让人担心的地方了--贵!唉,也难怪,这种人杰地灵的地方,人人都想来,当然是水涨船高了。在下午的Housing Trip里,几个二年级的研究生带着我们参观学生公寓,并介绍了价钱等情况。学校提供的on-campus housing,有一人住的studio,两人或三人合住的公寓。studio大概要900美元一个月,合住的公寓能稍微便宜些。
stipend的一半基本就要花在这了。由于比外面房价低,大多数学生都想住在校内:每个学生要在网上提交自己选择的房子,再由机器抽签决定最终结果,即所谓的lottery。还好这两年学校盖了不少新楼,住房紧张的问题大大缓解,多数人都能住进自己的第一或第二选择。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叫 Stanford West的社区。虽然是off-campus,但是还是属于学校的Housing。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楼,还有室外游泳池,很是奢华。只可惜现在已经住满了,可能轮不到我们的份了。
虽然住房不便宜,但那些学生们过得蛮悠哉的。基本上人人都有汽车,不少还有自行车,想来钱应该也够用了。而且,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就更加被 Stanford深深的吸引住了。真就如其中一个学生所说,你可以就整天整天的呆在校园里也不会腻烦的。沿着著名的Palm Drive,一直走到Main Quad,你一下就置身于充满异国情调的庭院中。红瓦褐墙的西式建筑掩映在高大的棕榈树中,有种童话般的梦幻感觉。而其后的Memorial Church,又富于浓郁的宗教神圣感。漫步在砂岩质地的拱廊下,心境也随之静谧。Hoover塔在旁侧拔地而起,是这一片建筑群中最突出的标志。只可惜当时太晚了,塔上的了望台已经关闭。据说在上面,整个Stanford其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真是令人神往。
晚上是一个大型的招待会,所有系的学生和老师都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只可惜下雨了,
校方本来想办成露天的酒会被移到了室内,效果一下就差多了。我这时也已经困得不行了。硬撑到结束,赶快回到房间小睡了一觉。一小时后,又爬起来去参加高年级研究生办的小型party。这时终于知道,party也没什么好玩的。每一个人都上来介绍自己,I am ***, nice to meet you。我也赶紧介绍自己: I'm Cong,nice to meet you, too。然后再纠正他们的发音,blablabla。接着又是新的人上来。我最后就只会傻笑了,名字是一个都没记住。而且聊天的时候,他们说话中有很多俚语以及涉及文化地理的内容。我自认听力还不错,平时也老看原声电影的,很多时候还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看来,真要融入美国这个社会,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啊。
美国的面试之旅(七)
3月4日
这天相对轻松一些,中午之前都没什么事,我就到Cantor艺术中心去转了转。浓郁的人文气氛,可算是综合性大学一个突出优势了。想学绘画吗?去艺术系选门课好了;想听音乐吗?上个月马友友才来过。各种各样的电影,展览,演出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大部分都对学生有优惠,就像这个艺术馆,完全是免费的。其中有专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展厅,以及斯坦福家族的收藏品厅。我由于中午还有面试,只能走马观花的转了一个多小时,
觉得好像还什么都没有看。馆外坐落着罗丹雕塑园,收藏着20余件罗丹的作品。黑色而有光泽的铜塑耸立在绿地与林荫之中,与灰褐色的艺术馆浑然一体,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又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情。对了,当时那正好还有一个特殊的中国现代艺术展,都是一些另类、诡异的作品。反正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
中午的面试的是另一个中国教授 Guowei Fang,也很nice。轻松的应付过去,就赶紧到Fairchild中心参加Poster Session。Poster Session是各个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展览。每个实验室都将自己的研究进展做成展板,派一两个学生在一旁作介绍。我们基本上是做听众。但别以为听众很好当,我就干了件蠢事。当时我正好溜达到一个做神经计算的展板前,
那是一个和应用物理系合作的实验室,上面一大堆的数学公式和图表。我还暗想,做这个东西的人脑子一定和常人不太一样,旁边一个男孩就凑过来,问我要不要他给我做介绍。
这个男孩简直就是美国青少年电影中 science boy的典型代表--精瘦,眼镜+衬衫。我也没多想,就同意了。结果他越讲我越不明白,我越不明白他越想给我解释清楚,陷入一个极其难堪的局面。而且他的老师还在一旁站着,很严肃的看着他跟我说不清楚。直到现在我还对那个男孩心有愧意。
当然,如果找对了人还是很有收获的。我后来听了不少实验室的研究,觉得大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也是Stanford的另一个优势--选择面很广。就算你最想去的实验室不收你,总还有很多别的实验室可以选择。另一点让我很有感触的就是,每个学生都很有自信,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实验室的研究如数家珍。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确实是对科研有兴趣。这一点甚至在party时也能体现,经常聊着聊着,大家就开始问对方的研究进展等等。
这点让我感觉很好。走学术研究这条路,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只是为了混个学历,还有什么乐趣。我以前和有的研究生聊天,经常能听到他们很无奈的说,只想早点毕业,赶紧找工作挣钱。这没什么错,但我总不免感到有些悲哀。生活这么长,有这么多起起伏伏,每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去慢慢的体会,又何必太急迫呢。
美国的面试之旅(八)
下午还有最后的两个面试。Allan Compbell是一个老教授,已经退休了。之前有个面过他的男孩,Andrew,提醒我说他没什么研究好讲,如果你不主动说话的话,可能面试很快就结束了。我就拼命和他闲扯,什么中国啦,北京啦,奥运啦,好不容易熬过半个小时。最后一关是Ron Kopito,是招生委员会的,说话还是很管事的。他的实验室在Clark中心,
整个楼都是由透明的落地大窗包围,视野极棒。我们正谈到一半的时候,有几个人从窗户外面的平台上慢跑过去。这可是三楼啊!面试进行的还是挺顺利的,也算是我在Stanford面试的收尾吧。
晚上继续是party。说实话,这是面试中我最不喜欢的部分了。幸亏平时不会总有party,
不然我真是不想来了。我看到有人做了一大桶饮料,里面飘着好多苹果片,橘子什么的,
还以为是果汁,就倒了一大杯。刚喝了一口,有个女生过来问我:“这里面有酒精,你知道吧?”“啊?!”我大吃一惊。她于是很正儿八经的告诉我,千外别把这当果汁喝,而且同时要吃些点心。表情严肃得像教导主任,虽然她手里也捧着一杯,而且正津津有味啜饮。不过我还是很感激她提醒,不然可能就要出丑了。美国的这种party大多都是要喝酒的,以后还是要注意。我又指着旁边一些做好的饮料问她,她瞪着教导主任的眼睛说:“
只要不是你亲手倒出来的,就基本都是有酒精的。”说着,又咂巴了一口“果汁”,走了。过了一会,屋里就挤满了人,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聊天。我实在不是个party animal,就躲到旁边的屋子里和几个男孩一起打桌球了。
Stanford结语
Interview Weekend的最后一天。早上,所有学生和老师的一起Brunch。所谓Brunch,是Breakfast和Lunch的合体。周末,人一般都起得比较晚,吃早饭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中午了,所以就早中饭合吃,谓之Brunch。学校也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大作宣传。系主任、秘书、学生代表轮番上台讲话,传达Stanford的精神。每桌也都搭配着坐几个教授,回答学生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双向选择,学校面试学生,也要尽力说服学生最终选择学校。接下来就由高年级的学生组织集体活动,或是去Hiking,即爬山,或是去旧金山市区观光。我当然是选择Hiking。越野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颠簸,向着目的地--红杉森林公园--驶去。仅仅一个小时,我们就身处一片原始森林之中。这就是Stanford:虽身处市区,但距世外桃源也不过就是几小时车程。你可以早上在家里懒床,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到海滩享受日光浴,晚上再回到Palo Alto泡咖啡馆。
薄雾矮矮地浮在红土上方,阳光从树间穿过,一股山林的芬芳不免让人有些陶醉。在林中行走,周围的红衫树高耸入云,似乎通向另一个世界。很喜欢这种融入自然的感觉,紧张了好几天,终于能放松一下了。途中路过一个瀑布,算是这个线路中的一个景点。George问我觉得怎么样。
我撇了撇嘴:“还成吧。”
他似乎不满意我的反应:“怎么,你在中国见过更好的?”
澳堑比唬 ?
澳模俊?
暗酱Χ加校 ?
看着他惊讶的表情,我不免有点得意。可别把我们中国看扁了。但满足民族虚荣心的同时,我还是心里打鼓。论自然资源,中国绝不输于任何地方。但大部分地方都存在管理混乱,过度利用等问题。这也许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吧,有不足,也在不断改进。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后一段是在山谷中穿行。小径旁一直有小溪相伴,不时可见倒下的红衫树横跨到对岸。Andrew偷偷告诉我,他很想沿着这些独木走到对岸去。我说你就去试试呗。他犹豫了半天,还是退回来了,说是还是等以后没这么多人在场的时候再说吧。我看了他一眼,
一步踏上去,冲到对岸,又慢慢的退回来。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一个劲儿称我是thecoolest of the day。Andrew羡慕极了,不过最后也还是没胆子上去。说实话,那树干还是挺滑的,当时真有些后悔不该逞强。不过我知道如果有下次,我还是会干同样的事。
谁让我生来就这个假小子脾气,没救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九)
(今天这一段完全是我的旅游经历,和学校无关.忙人就别看了.)
独闯金门
去机场的巴士缓缓启动了,Sheraton酒店逐渐消失在视野中。今天就是离开Stanford的日子,不知道几个月以后还有没有回来的机会。不管怎么样,我已经尽了我的努力,就算失败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去芝加哥的飞机是下午4点的,之前正好可以到市区转转。来了一趟,怎么也应该去看看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什么的。我把行李寄存在机场,坐BART地铁到旧金山市区。在唐人街附近钻出地面,算是头一次见了旧金山的真容:一座笼罩在薄雾中的山城。各种金融银行的高楼大厦一个赛一个的挤在一起,把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显得更可怜了。走了不多久就到了唐人街,一座深绿色的牌坊,正中吊着几个大字:天下为公。这时很多店铺还不开门,
我只能从外面看个大概。有卖中国的传统服饰,点心食品的;有打着中医旗号,针灸按摩的;还有一家武馆,上面插满了大旗,写着“精武精神”、“柔功门”、“醒狮”等等。
旧金山的华人很多,据说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唐人街更是这样,我差点以为自己又回到中国了。到一个杂货铺问路,店主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华人妇女。我先提醒自己这是美国,然后用英文问她去渔人码头怎么走。她很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我不会说英文!”好像说英文的在这是三等公民似的。我赶紧改用中文。她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一指路对面:“就是到对面去做那个Cable Train嘛!”便不再理我。
Cable Train就是有轨电车,也是旧金山一道独特的风景。还离得老远,就传来了“叮叮叮”的铃铛声。然后,就是老爷车般的Cable Train沿着地面的轨道摇摇晃晃的开过来。
木制的车厢,后部是半封闭式的,而前部则像个凉亭,中间站着司机,两边是长椅,最外面竖着几根柱子。车上已坐满了游人,我只好站在长椅外的车厢沿上,双手抱着柱子。别看车老,跑起来还是挺快的。特别是下坡的时候,一阵风般呼啸而过,还是颇具刺激性。
加上黑人司机半表演式的开车,一车各色人种大呼小叫,观赏性也可打到九分了。
在渔人码头逛了逛,也没觉得有什么好的。到处都拥挤着游人,小商小贩兜售者各色纪念品。海上的风景也一般,雾蒙蒙的一片。我无聊的研究地图,想找个公共汽车到金门大桥照张像就打道回府。这时路边有个租车的山姆大叔冲着我喊:“骑车去金门大桥吧,到对岸后免费坐船回来。保准是你最难忘的旅游经历。一小时只要 7美元!”我心动了,但这时已经快中午了,我得在3点之前赶回机场,不知道来得及不。我问他这一趟要多久。“
一小时7美元,乘船不要钱,7美元买一个最难忘的经历,多便宜的交易!”一小时的话,
我还真想试试。山姆大叔用极快的美语告诉我路线,我听了个大概,心想照地图走就是了。
戴上头盔,我就向金门大桥出发了。沿着海边走了一段,道路又转向内陆。在如茵的草地间骑行,眼看着金门大桥越来越近,虽然有点累倒也是挺享受。桥上的风景更妙,一边是礁石险滩,白浪拍岸;一边是无垠碧海,帆船点点。悠哉骑过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我有点急了,看见有条路是下山的,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过去。我也不刹闸,任凭车子电掣而去, 感受风从耳边呼呼的吹过,极爽。有几个人迎面骑来。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爬坡,我心中还暗自得意。到了山脚,果然看见一个码头。我兴冲冲的骑去,被告知是私人码头,
而我的目的地还在山的另一边。我傻眼了,那也没办法,老老实实的翻山吧。
其实山还是很漂亮的。满山都是绿油油的草甸,偶尔能看到一两栋小屋,很温馨的田园风情。但是此时的我,哪还有欣赏的闲情,只盼能找到正确的路线,按时赶回机场。下山容易上山难,我的腿软绵绵的,好像踩在棉花上,可也只能咬着牙拼命。实在是没劲了,就下来推一段。我暗想,那个山姆大叔还真说对了,这绝对是我最难忘的经历。终于,在几近绝望之时,一个小镇出现在我面前--Sausalito!这就是我要找的码头,此时此刻,
世界上最可爱的地方。我气喘吁吁向一个黑人老大爷询问开船的时间。最近的一趟是一点半,应该还来得及。我跟他抱怨说我一直从金门大桥骑过来,快累死我了。他很认真地说:“That’s the whole point.(那就是其意义所在)”听了这话,我觉得心眼一下开了,对呀,那不就是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吗?如果让我坐在电视机前,把沿途的风景原封不动地看一遍,我肯定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说不定还会觉得很无聊。但这样历经千辛万苦后,建立在感官疲惫上的精神享受不是最让人有成就感吗!其实,这也就是生活。也许有的人希望不用付出就能享受安逸奢华,但在我看来,有波澜才会让人体会生活的精彩,有拼搏才会让人享受成功的喜悦。细细的去品尝其酸甜苦辣,这就是活着的味道。
美国的面试之旅(十)
UChicago--古典与现代之美
中部时间三月六日二十二点,飞机即将降落在芝加哥--美国经济文化名城。在漆黑的夜幕下, downtown灿烂的灯火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神经。我从没有见过这么绚丽的光华,密集的灯光铺遍整个大地,恍如满天星斗,真是疑似银河落九天。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赶上 UChicago正式的面试活动,只是作为访问学生与学校做一个简短的互动。我将于7号一天,分别和5位教授面谈,时间也是每位30分钟。初到校园, Uchicago便给我一种完全不同于Stanford的体验。首先是天气。芝加哥以风城而著称。虽然后来接待我的Kristine告诉我,其实这指的是人们议论政治的闲言碎语,但它也确实反映了芝加哥残酷而漫长的冬天。其次便是建筑。如果说Stanford是一座现代式的公园,那UChicago则是一所中世纪的庭院。我住在学校内的一个招待所。二层小楼,不大却处处散发出英式贵族的雅致与温馨。红木沙发,黄铜台灯,我似乎能想象自己偎依在壁炉旁,享受一顿慵懒的下午茶。当然,现实是我得赶快从床上爬起来,换上冬装,去赶今天的面试场。
Kristine首先向我介绍了 Program的概况。我申请的是Molecular Biosciences,是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设置的Graduate Program。其下又分五个单元招生: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etics; Human Genetics和Molecular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不同的单元之间除了一些核心课程变化,基本是相同的。rotation要求至少要做两个。其实,UChicago最牛方向的还要数进化,全美能和他们相匹敌的也没有几个。另外,他们在植物领域也有很强的教授阵容。
行走在UChicago的校园中,时光好像倒流了一百年。所有的教学楼都保持着最初设计时的哥特式风格。石灰石构建的楼体,本身就带来了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古堡的尖顶、蜿蜒的回廊、怪兽饰的屋檐,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旧式的欧洲贵族花园。校园中不少建筑是国家级的标志性建筑。横穿 Quadrangle,路过化学楼、物理楼、数学楼,最后到达生物楼。想想在这些宫殿般的古堡中,做出了多少现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有多少天才的火花在这里撞击,真是一种很令人惊叹的组合。
第一个面试官Laurie Mets是我申请系的主管。问了我的研究工作后,就开始给我讲系里一些教授的研究方向。然后亲自把我送到下一个教授Jon Staley的实验室。看来一个人参加面试也有好处,虽然没有很多的Party,但能受到特殊照顾。我这时突然很困,就问Jon有没有咖啡可以喝。他竟然请我到他最喜欢的咖啡馆喝了一杯Expresso,边喝咖啡边谈。我的两段研究经历都和他的工作有联系,越聊越投机,超过的原定的时间才回去。下午又陆续见了Ilaria Rebay,Edwin Ferguson和Jocelyn Malamy。我的研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基因,lin-14。Edwin居然是头一个克隆这个基因的人,还给我看了关于它的第一篇论文。这里和 Stanford的教授感觉不太一样。他们虽然都很nice,但UChicago的人更加谦逊,给人很强的亲和力。他们更把我做的研究当回事,与我就像同事间讨论问题。近年来UChicago新招了不少年轻教授,无疑将使这所古老的大学更加焕发活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