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应县城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的应县木塔迄今已有945年的历史,总高为67.13米,底层直径30米。塔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体结构采用内槽柱和外檐柱构成双层套筒,在各层以梁架、斗拱相互联系,与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内外筒体加水准桁架”的结构体系极为相似,而且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不用一铁一钉。
据管理人员介绍,应县木塔曾经历过大地震和炮击,都没能撼动它。“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元顺帝时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动’。民国时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木塔,虽然损坏了几根梁柱,但依然没有倒塌之忧”。
设计精巧
应县木塔在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炮击的重创后,至今仍巍峨耸立,没有倒塌,专家说,这应该归功于应县木塔本身精巧的结构体系、古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由此保证了木塔千年不倒。
中国文物研究所古建中心人员表示,木塔采用了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当今世界上一些高层建筑。
选材精良
另外,古代匠师在经济利用木料和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也令现代人为之惊叹。这座结构复杂、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的木塔,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种规格,用现代力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优化选择的尺寸。在世界现存古木建筑中,形体如此高大、年代如此久远的古木塔已是孤例。
专家指出,应县木塔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大奇迹。不过由于上部是弹性的木结构建筑,而下面的砖则是刚性材料,因此700多吨的重量全部通过一二层传到下面,所以下层木材不堪重负,很多如柱头、房梁等关键部位都发生扭曲和断裂。
塔体扭曲变形 再也不能上人了
木塔虽然没有倒,但也已经倾斜多年了,早已不堪重负。管理人员说,木塔如今塔体已扭曲变形,并有100余处残损,如果再遇大的地震、大风之类的外力,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据了解现在每天上塔的游客,少则100,多则数百,旅游季节游客如云。今年5月开始,游客只允许上到第二层,一次只能上20人,限时10分钟,但依观察执行得并不严格。人们来回走动,还会产生震动,对病塔造成进一步伤害。因此游客上去,只能增加人为破坏的可能。的专家和不少游客呼吁:这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上人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