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无奈”找记者帮忙发稿
记者今年暑假就碰到5拨人希望发表学生调查报告,不过并未发生“行贿”事件。暑假一开始,某校学生会副主席就打来电话,表示今年有社会实践,希望能给予报道;随后,还有一位学生直接将调查报告传真到报社。其余的三拨则全是受人之托找记者帮忙的。
其中一位朋友说他也是“被逼无奈”,他的朋友在某高校外院团委工作,学校团委要求他们必须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为此院团委自己策划了5个选题,找了100多名学生组成小分队展开了调研。调研报告出来了,要想在学校的评比中获优,明年争取更多的学生活动资金,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媒体上发表。为此,他找到记者的朋友,一下子给了5份调研报告。
实践活动见报才能加学分
“姐姐,你帮帮我们吧!我们觉得活动很好,你看,外来工子弟没有城市里孩子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联系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带孩子们玩,给他们讲故事,你就给我们报道出来吧,发张图片也行。我们要见报了才能拿学分。”一个大一的女生苦苦哀求记者跟他们去一次民工子弟小学。
见报了才能拿学分?高校会定这样的规矩?记者从该校其他学生和老师那里打听到,社会实践不是要见报才能拿学分,而是见报了才能加学分。张同学一放暑假就开始忙着搞他的活动,他说学长告诉他,开学时院系和学校会进行社会实践评比,如果想优胜,就要想办法让实践见报,只要有一篇报道,优胜就不是难事,而得到优等评价的学生将加学分。加分的多少还和报道他们实践活动的报纸级别有关,报纸级别越高,加分也就越多。
老师:不希望学生太功利
“说得严重点,现在的社会实践评奖整个都扭曲了!”南京一所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王老师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点气愤和无奈。
王老师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管是搞调查也好,还是做一些有益的服务也好,都应该是有益的,但一旦有评奖,味道就变了。“既然要评奖,就要有参考标准,见报的篇数和报纸的级别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学校和学校之间比,要看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些国家大报的篇数;而学校里比呢,则主要比上地方报的篇数和版面。我们当老师的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希望学生带着功利心做社会实践,但我们的力量不够啊!”
媒体、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教学生产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考察,接触社会,将来才能‘社会化’。”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说。他认为,衡量学生社会实践的标准,应该是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体验、有了什么成长。如果要求学生的活动见报了就能怎样怎样,那学校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刘永和说,学生带着功利的心态托关系找报社让活动见报,可见学校的评价机制显然出了问题。他认为,国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个证明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国家找到关系盖个章出示个证明就简单得多,这是信誉度的问题。他呼吁媒体、学校和社会各单位一起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敷衍”或者“帮忙”。
来源:南京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