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感觉生活化-----崇尚感觉(4)

《审视国寨大幼儿》系列

作者:唐子 发表:2008-11-02 10: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个人小鸟化现象,使大众和文人的差异在"大家"一词里消融了,一起在感觉里生活,文人向大众看齐。小鸟生活,说白了,就是一种感觉生活。燕叼泥筑窝、捕捉飞虫不都是生存的感觉需要么?如果燕子有思想,发明飞机就轮不到人类。是本能层面的感觉化生活,让燕子把飞机发明机会拱手让给了美国莱特兄弟。

西方历史上,古希腊中晚期和古罗马帝国时代,有相当多的人主张生活感觉化,把真善美的标准都归结为感觉,最后不做判断的怀疑主义和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主宰了城市生活,古代希腊和罗马城市文明因而衰落。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意大利人就盛行感觉化生活,借此文化传统由以神为本推进为以人为本。女市民蒙娜丽莎才有机会留给近现代人"永恒"的微笑。

中国人在古代有许多伦理传统,例如孝道,就不是感觉,而是农耕家族维系社会稳定所需要的家族伦理思想。所谓"百行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感觉化生活中,它们就全不对。当代人正是生活在感觉里,或者说生活感觉化了,才从以家为本推进到以人为本。感怀贫穷,于是崔健高吼"爱我一无所有";被西北风 震撼,于是田震呐喊"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我儿子非常爱学习,但小学被作业弄得不能按时睡眠,哇哇啼哭之后便在家里悠然地自学,一年潇洒地学完了 两个年级两年的课程,证实作业布置多的老师很多余。可孤独的感受他受不了,又加入学校作业生一族。读高中物理考试惨败滑铁卢,弹琴带给他身心愉悦,于是他 宣称宁愿做个快乐的弹琴人。

感觉即生活,生活便感觉化了。中共国寨今日从农村到城市,绝大多数地区把生计问题当成人生的首要大事。国寨党官更进一 步地把人权问题归结为生存权问题。这就是生活感觉化的自然结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个社会阶层的主流意识上,生活都基本上被等同于衣食住行,关注的重 点在吃喝方面,玩耍娱乐都围绕衣食住行进行。生活不仅变得现实,而且更实在,实在得全部落实为对钞票的感觉。"钱不是万能的,但万万不能没有钱"的生活智 慧,游走城里人的口头。成功和幸福全都要看得见摸得着:票子、妻子、儿子、车子、房子。

感觉化、大众化的生活的意义是:让感官不停地受到快乐的刺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