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凡事须留余地?(图)

作者:秦山整理 发表:2024-06-25 10: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凡事须留余地才可保持合适之状态
芈胜(白公胜)做事不能做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从而遭致兵败。(图片来源:公共领域/维基百科)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文献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淮南子》于20世纪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译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节译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为读者介绍《淮南子》中《道应》篇的部分内容。

【原文】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大意]老子说:“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原文】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溪。”

[大意]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一)白公胜,芈姓,熊氏,名胜,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他作乱身败而亡

白公胜取得楚国的政权后,不肯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分发给民众。七天后,石乞进见白公胜说:“我们现在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又不肯将不义之财布施给民众,我看祸害必定会降临。既然不肯布施给民众,不如用火一烧了之,千万别叫其他人利用这些东西来害我们。”白公胜不听。到了第九天,叶公子高从方城攻入楚都,立即将府库里的财物和兵器分发给民众,依靠民众的向心力攻打白公胜,等到第十九天就彻底打败白公胜。

这国家本不该白公胜所有,而白公胜却想占有它,这可以说是最贪婪的。不能为他人着想和谋利益,又无能耐保住自己,这可以说是最愚蠢的。白公胜的吝啬,与枭鸟爱养其子最后被长大的枭子吃掉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老子》说:“执持盈满,不如作罢;锤尖太细,难保长久。”

(注:枭鸟,是传说的一种鸟,会吃自己母亲。)

(注:白公胜,楚平王之孙,楚太子熊建之子。惠王十年,即前479年,白公胜击败吴军后以献战利品为名,带兵入郢,杀楚国大臣尹子西、司马子期、公子闾,劫走楚惠王,史称“白公之乱”,随后楚国大臣沈尹诸梁,闻白公胜作乱,率方城外之军前来勤王。白公胜兵败,自缢而死。)

(二)赵襄子为国忍辱负重

赵简子选中庶子无恤,即以后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董阏于说:“无恤低贱,现在选立他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赵简子回答说:“无恤这个人,以后一定能为国家忍辱负重。”

后来,智伯与赵襄子一起饮酒,智伯趋着酒兴向赵襄子头上猛击一掌,赵襄子手下的人请求杀了智伯,赵襄子却说:“先君立我为继承人时,说我将会为国家社稷忍辱负重,却未曾说过我好杀人啊!”过了十个月,智伯举兵将赵襄子包围在晋阳,赵襄子分兵出击智伯军,大败智伯,并剖开智伯的头颅作壶器。所以《老子》说:“虽然知道什么是刚强,但却谨守柔弱。甘心处于天下的低卑处。”

(注:赵襄子,本名赵毋恤或赵无恤,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春秋战国之际晋国的大夫。任内与韩康子、魏桓子结盟,三家灭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

(待续)

责任编辑:申思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