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孩子的学习成就,应适可而止。否则除了父母,谁开心得起来?
怕的是,连孩子都心生反感,拒绝成为父母的面子工具,
不愿意努力,放弃所学。父母当戒之慎之。
我曾在私底下劝过一位朋友,说不应该拿孩子炫耀个不停,没想到她的反应是一脸无辜:“可是我说的都是真话呀。”我再劝:“但是你应该想想听者的感受。”她正色回道:“我的孩子就是这么优秀,别人要眼红随他。”当下我很庆幸自己没小孩,不然她一定也会以为我是眼红。
我劝爸妈不应该拿孩子的成就出来炫耀,其实不是为了爸妈本身的人际关系,而是为了小孩的学习成长。炫耀就是强迫别人臣服拜倒。如果只是分享喜悦,应该适可而止,别人只要略有祝贺或羡慕之意,就应该住嘴了。再讲下去,就是要别人祝贺过了还要再祝贺,要别人羡慕不够,还要五体投地。如果孩子在场,这对他的礼貌养成尤其有害。因为孩子会看见,大人为了自己洋洋得意,可以把别人搞腻搞烦也在所不惜。炫耀小孩不就是在炫耀自己很会教小孩吗?偏偏炫耀就是一种坏身教。说的是我多会教小孩,表现出来的却是我多么不会教小孩,讽刺极了。
拿小孩成就出来炫耀还有个更大缺点,就是会让小孩心生反感,变得不愿意努力。小孩到了小五小六,自我意识抬头,就会抗拒变成爸妈争取面子的工具。这时你把孩子的学习成就拿来炫耀,别人可能只是有点烦而已,孩子却会倒尽胃口──用功上进的胃口。孩子会想说,爸妈要我用功,明明为的是自己的面子,嘴里却说“我是为你好”,真是虚伪透顶。孩子最直接的反抗方式,就是放弃用功,让爸妈的面子去大坏特坏。
炫耀,为孩子还是为自己?
《虎妈的战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作者蔡美儿有一点很中国,就是认为小孩以成就来“光耀门楣”没什么不对,书中也拚命炫耀两名女儿的成就。近尾,二女儿露露在餐厅众目睽睽之下摔杯大吼,让妈妈难堪,其中就有一句:“你以为你是为我好,根本不是,你是为了你自己。”
有趣的是,蔡美儿在书中也承认,常有人问她,这么严格要求小孩,“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你自己?”她却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在中华文化里,孩子就是爸妈的延伸,对孩子好,对爸妈好,都是同一回事。这种“亲子一体观”,有些孩子也许忍忍就过去了,露露却不愿意忍。她小提琴才艺过人,但为了捍卫自主权,宁愿让多年的投入付诸东流,从此不再碰提琴。
这正好是中国古代知音故事的相反。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虎妈想必也自以为是女儿的头号知音。没想到因为她爱炫耀,女儿干脆不复拉琴。知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中也有一位女儿薇莉(Waverly),是西洋棋神童,也热爱下棋,也是气不过妈妈拿她得奖四处炫耀,拒绝再下棋。读者也许觉得露露与薇莉都太笨了,干嘛这么作践自己的天才?我只能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就是如此,只希望父母在逞口舌之快、图颜面之光时,能够三思。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都像露露与薇莉那么强。也有些小孩觉得“光耀门楣”的滋味很不错。这种小孩,我们应该担心的,是他们会感染到爸妈的洋洋得意,对自己的小小成就感到自满,失去上进的动力。王安石笔下的仲永是作诗神童,从小就被爸爸带去四处表演即席赋诗,接受赞誉与赏金。十岁的诗,就算是神童好了,顶多不就是可读而已吗?格调与内容能好到哪里去?这样就被爸爸带着到处献宝,难怪长大后会“泯然众人矣”。
太重名次,有碍发挥潜能
爱炫耀的父母一定重视名次,因为“作文很好”绝对没有“作文第一名”说起来具体。排名本身不是坏事,妥善运用它,对小孩很有激励效果。问题是太重视名次,就会变成太计较输赢,器量狭小,反而有碍发挥潜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曾发掘过一大堆数学神童,后来的成就却无人能及澳洲出身的陶哲轩(Terence Tao)。别人描述这位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菲尔兹奖章得主,总说他器量坦荡,不与人争,与他合作解题是如沐春风,所以全世界的顶尖数学家都排队想拿自己研究一半的问题来找他合作。这种与人为善的性格,应该要归功于澳洲不重视排名的教育环境。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