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潭湖中秋节的灯会上的二龙戏珠。(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是在宋代才被定为中秋节,它又被称为“团圆节”、“仲秋”与“八月节”。今人提及中秋节,多半联想到月饼与柚子,不过中秋吃月饼可是从古时候就开始盛行了。
中秋吃月饼与大唐李氏无关
民间流传说是从唐代就出现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了,还说与李氏有关。据说大将李靖战胜匈奴,于八月十五日凯旋归返后,一位吐蕃商人向大唐皇帝献饼祝贺,引得唐太宗李世民(另有说法是指唐高祖李渊)大喜,朝着月儿道出“应将胡饼邀蟾蜍”。于是当大唐皇帝将胡饼分给群臣享用后,就开始流传中秋吃胡饼的习俗,直至李隆基为帝后,嫌弃胡饼之名不够雅致,杨贵妃为合玄宗心意而将胡饼改名为“月饼”。但是,无论是哪一位大唐帝王还是哪一位唐代后妃令“月饼”出名,这种说法都不可信,因为唐代当时根本就还没有“中秋节”嘛!不过,唐代倒是有可能已经形成“八月十五吃饼”的风俗。
古代的八月十五得吃饼
据说日本僧人圆仁曾记载“八月十五,寺家设馎饨、饼食”之俗,后世也有学者表示,“唐僖宗李儇曾在八月十五赐饼给新科进士”。无论大唐是否有在八月十五吃饼的习俗,我们比较能确定的是,北宋已经出现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了。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亦于《留别廉守》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佳句。南宋吴自牧的著作《梦粱录》中,亦出现“月饼”一词:
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餣子、笑靥儿、金银炙焦、牡丹饼、杂色煎花馒头、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
另外,宋末元初人周密亦于《武林旧事・蒸作从食》中记载了“月饼”一词。可是,月饼却是与大包子、荷叶饼、芙蓉饼、肉油酥、烧饼、胡饼、春饼等美食归类在一起,都属于日常吃食,而非专属于八月十五的美食。
古时的月饼,又被称为“宫饼”或“小饼”,据说北宋帝王家在度中秋时,喜欢吃的就是这种馅料精致的饼。苏东坡所说的“中有酥和饴”,就是指月饼的酥脆特色与里头包裹了特殊的馅料,由此看来,古时的月饼与现今的月饼十分相像,都是以糖与油的食材所制成的。
古时的月饼,又被称为“宫饼”或“小饼”。(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秋吃圆饼庆团圆
另外,明刘侗与于奕正一起撰写的《帝京景物略》中,亦有载: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透过上述记载,我们可知,当时候的八月十五会举行祭月活动,而奉上的祭物果饼一定会是圆形的。《西湖游览志余》亦载: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由此可见,八月十五势必得拿圆形之饼来祭拜。吃圆月饼乃是取自团圆之意,而此习俗亦代代流传了下来。可见,不只古人,连现代人都知晓要珍惜与把握能够相聚在一起的团圆日。
在中秋节到来的日子里,你品尝了象征着团圆意义的月饼了吗?现在人发明的月饼是五花八门,各种馅料、各种颜色都有,有的月饼甚至连形状都创意十足,不只上头有精致的花纹,连外观都做成月亮上的玉兔样,造型十分独特。虽然说不再是圆形造型的精巧月饼实在是很吸睛,会让人想要立即掏钱包购买下来,但我们可别忘了月饼所隐含的意义。倘若你已经吃了月饼,可是身旁却无亲人陪伴,别忘了与家人联系,彼此问候一下近况喔!
参考资料
《诚斋杂记》《酉阳杂俎》《梦粱录》《帝京景物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梦粱录》《留别廉守》(维基文库)
刘昭瑞《中国古代节日风俗》(台北:博远,1992)
〈历史探秘/古人如何过中秋?唐代女性爱拜月~〉(NOWnews今日新闻)
曾伟强〈月饼应该是圆的〉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