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 行必果?原来我们都搞错了孔子的意思(图)

作者:李真音 发表:2018-12-06 04: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孔子和弟子
孔子与他的弟子。(绘图:Mimi Zhu/看中国)

“言必信,行必果”,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说的这句话吧。这句名言也被人们视为是君子诚信的典范,甚至是许多人的座右铭。然而,孔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却被误解了千年呢!

“言必信,行必果”是断章取义?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路》中。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说到做到,但他们不分是非,只固执己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的人只能称作普通人。

所以说,“言必信,行必果”,并不是君子做人的道德标准啊!后世的人往往只引用前面两句,而最重要的话,还在后面。其实对于真正有智慧的人来说,“信”是有前提条件的,并非一味地固执守信。那么“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贞而不谅。”意思是说:“君子顾大节而不计小信。”孔子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但必须是在“正道”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道德这个大原则,就不是真正的信。

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的人,说话不是一定要句句守信,做事不是非要有个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了。就算之前答应过的事情,后来发现是不合义的,是可以不兑现的。

要挟下订的盟约 神不认可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有一次过蒲邑,被蒲人拦住。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公良孺的人,这个人身材很高大,才德又好,武功也很高。他对孔子说,“我以前跟着老师在匡的地方遇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吧!如果再次遭难,我宁愿战斗而死。”公良孺便跟蒲人打起来。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走。”于是孔子和他们订下盟约,蒲人就从东门把孔子一行放走。

离开后,孔子就说去卫国。子贡不解,问道:“刚刚订的盟约,也可以背弃吗?”孔子曰:“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这种盟约的。”

履行诺言 不一定都叫“信”

在《左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平王有个孙子,名叫胜,住在吴国。楚国大司马子西,想把他召回国,但叶公反对说:“我听说胜这个人狡诈而好作乱,恐怕会是个祸害吧!”子西说:“我听说胜这个人诚实而勇敢,不做没有利的事情。把他安置在边境上,让他保卫边疆。”

叶公说:“符合仁爱叫诚信,遵循道义叫勇敢。听说胜这个人务求实践诺言,而又遍求不怕死的人,应该是有私心吧?不管什么话都要实践,这不是诚信,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怕死,这不是勇敢。您一定会后悔的。”

子西不听,把胜召回来,结果子西后来就被胜所杀。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是“仁义”的最高原则。也就是说,“信”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的,用道德来衡量这件事情应不应该去承诺守信。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喜欢食言之人的借口哦!

参考资料:《左传・哀公十六年》《史记・孔子世家》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